作者简介
林燕,女,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副教授、主治医师。1977年生。讲授《中医内科学》、《中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承担并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5项,其中***课题5项;参加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9项,承担3项,参加6项。“2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科研骨干。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部,其中主编3部。协助指导多名研究生。
目录
卷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第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第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第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第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第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第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卷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第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第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内容摘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总计162篇,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参考诸家注本,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译注。全书共八十一篇,主要包括原文、白话解、注音、注释等内容,其中白话解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文相互对应;对于文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注音和注释。此外,本书采用原文和白话解左右对应的排版形式,行格舒朗,层次分明,方便读者诵读学习。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主编推荐
前 言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并称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
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以黄帝、岐伯、雷公的对话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
不治已病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书名虽冠名黄帝,以黄帝与
其臣子问答的形式为体裁,但其作者并不是黄帝,而是古代医家假托轩辕黄帝之名
联合所作,是数百年间众多医家经验、理论观点的总结和汇总。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虽然观点不一,但至少初步形成于黄帝时代,最晚成
书于西汉中晚期(公元前91 年至前32 年)。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两部分。《素问》侧重于基本理论与原
则,《灵枢》侧重于针灸、经络等。《素问》原为9 卷,但其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
代王冰订补,改编为24 卷,计81 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其后,又经宋代林
亿校正,孙兆改误,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
基本框架,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主线,包
含了从阴阳五行、藏象、诊法到治疗、养生等中医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集医理、医
论、医方于一体,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石。
《黄帝内经素问》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医界有着崇高的地位,
这是后世所有医书所不能取代的。该书问世以来,倍受历代医家重视,也是现今中
医学者推荐阅读经典著作之一。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涩,极难使中医
初学者理解掌握。为使现代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此书,本书译注者按照原著81
篇的顺序,在忠实《素问》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注音、注释和白话解。其
中,原文以明顾从德翻刻宋本的影印本为底本,以清四库全书本为校本进行互校。
白话解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在词义、句式、词序上与经
2
黄帝内经素问全本全译全注
文相互对应;对于文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等内容,添加
了注音和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要义。此外,本书采用了原文和白话解左右
对应的排版形式,便于读者更直观地阅读学习。
由于译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
今后修订改进。
译注者
2021年6 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