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 44.9 5.8折 ¥ 78 全新
库存101件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1477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4369300
上书时间2024-01-16
著者说明
本书初版中收录的二十三篇文章,由我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到一九七四年出版第八本之间的十五年时间里陆续写成。大多数文章写于那段时间的后期,少许几篇写于前期,几乎没有多少写在中间——说明这些文字主要是小说事业伊始,以及后来审视自己成果时的副产品。(为一九八五年企鹅版增补的内容——第一部分最后四篇访谈——发表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四年间。)由于对我作品的认可——及随之而来的批判——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传到我这里的,我似乎感到一种召唤,在刚刚起步时就要去声明自己的文学立场,并为自己的道德辩护;后来,我试着用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我一直在读、在写的东西。
这些文章总体来看,体现了我对被书写的世界和未被书写的世界二者关系的持续关注。这个简单的划分是我从保罗•古德曼那里借鉴而来的,我发现它比对想象与现实的划分,或对艺术与生活的划分更有用。这是因为,首先,大家能很快地想通两者之间显而易见的区别;其次,我感觉,对于我自己每天往返其间的世界,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描述了。我在两个世界之间不停往返,带着最新的消息、详细的说明、误解了的口信、绝望的询问、天真的期盼、令人困惑的挑战……不知怎地被安上了信差巴纳巴斯的角色,就是卡夫卡那部关于进不去的城堡的小说里土地测量员K.招募的信差,他不得不在村庄与城堡之间蜿蜒陡峭的小路上来回跋涉。
《阅读自我及他人》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文章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两个部分在时间上多有重叠,但我自己——既是读者也被阅读——是第一部分的核心。这一部分主要由采访组成,我在其中描述了我的写作动机,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我努力塑造的一些人物原型。采访最终以书面形式呈现,尽管其中有些是以对话开始,但它为后来成文设定了范围,表明了态度和重点。
第二部分由精选文章和随笔组成,其中多为应邀之作——为演讲、打笔战、介绍某个作家、记录某次活动而作。它们引出了伴随我创作生涯的那些艰辛、热情和反感。几乎在每一篇篇首下方,我都注明了写作缘由;在第一部分中,采访人、日期均有交代,在适当的地方,也对采访背景做了描述。有关这些文章详细的发表情况,可参见本书“致谢”部分。
菲利普·罗斯的写作生涯横跨了惊人的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间,他跻身为战后美国生活的伟大记录者。收录于此的是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采访、随笔和书评。在这里,罗斯以纯粹的游戏态度和致命的严肃关怀——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它们定义了罗斯的写作——开诚布公地回应了针对他本人及作品的争议和攻讦,畅谈了他对成名、媒体、阅读、写作、艺术等话题的看法,以及对他的文学导师、偶像卡夫卡深深的景仰。
《阅读自我及他人》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文章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两个部分在时间上多有重叠,但罗斯本人——既是读者也被阅读——是第一部分的核心。这一部分主要由采访组成,罗斯在其中描述了他的写作动机,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努力塑造的一些人物原型。第二部分由精选文章和随笔组成,其中多为应邀之作——为演讲、打笔战、介绍某个作家、记录某次活动而作。它们引出了伴随罗斯创作生涯的那些艰辛、热情和反感。其中,《“我一直在希望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或凝视卡夫卡》一篇
菲利普•罗斯(1933-2018)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29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萨巴斯剧院》《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秽》等。
①他好像是那种群居僧:献身工作,严格自律,鲜有爱好,但又时不时地像土拔鼠钻出地洞那样讲个笑话、吹吹牛皮。——石匠好友鲁斯•默多克
②尽管独特性本无高下强弱之分,罗斯的独特却近乎离谱,他恶趣味般只做自己、自己、自己。——马丁•艾米斯
③他技巧娴熟,机智幽默,富有生气,具有名家风范。——索尔•贝娄
④他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情色史学家。——米兰•昆德拉
⑤他是一个美国性多于犹太性的吟游诗人,归属感与爱国精神是他吟咏的主题。——伊丽莎白•裴科达
⑥他是一位拥有非凡写作技巧、胆识过人的作家,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对敌对势力的宣战。——弗兰克•克默德
⑦纯粹的活力——这是罗斯最重要的天赋和才能,是他和美国所共有的,也是他留给文学的遗产。——扎迪•史密斯
这些精彩的访谈、随笔和文章,出自普利策奖获奖作家、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之手,它们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聚焦写作、棒球、美国小说和美国犹太人,等等。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罗斯如何看待自己、他的作品及其所引发的争议,而且可以读到罗斯与同时代东欧作家的交往,他对他们作品的引介和推崇。而其中最出彩的,莫过于罗斯对卡夫卡,这个他终其一生仰视的文学偶像别具一格的致敬:他设想了一种“如果”——卡夫卡成功移民美国,以一个普通犹太裔美国人身份走进了犹太小子菲利普·罗斯的生活,在掀起一场家庭风暴后又黯然退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