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濑昌久
  • 深濑昌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濑昌久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56.3 6.3折 89 全新

库存1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 濑户正人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45219463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4296666

上书时间2024-01-16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在日本摄影家中,深濑昌久是独特的存在。
他的思考、创意、对摄影的探索,以及其生活方式本身,都是审视自我、对自我发问的体现。他只对自己感兴趣,始终贯彻“利己主义”。
他的箭头所向,永远都是自己。
摄影,即直面这个世界或者我们生活的现实 ;在各个时代的浪潮中泅渡,时而与波涛嬉戏,时而被波涛吞没;同时用名为相机的小型、高性能的“扫描仪”复写并记录各自的世界和时代。
当然,深濑昌久也是这样的摄影家之一。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气质独特的“深濑摄影”上。
他到底在追求什么,又试图记录些什么?

 

“私小说”被认为是日本独有的文学概念及世界观。它如地下水一般流淌在地底深处,绵绵不绝。或许那特有的感性早已化作遗传基因根植于日本人的血液之中。面对深濑昌久时,我总能感受到“日本人”的固有氛围或曰一种仿若气味的东西。解读“深濑摄影”时,我也总能察觉深濑昌久身上浓厚的日本人气质。 

 

这或许与深濑家从东北地区的山形县移居到极寒之地北海道美深町的来历 有关。无论是父亲,还是深濑昌久本人,都在美深町出生。移居此地的祖父开了一家“深濑照相馆”,父亲成为第二代继承人。深濑昌久本应是第三代,他却选择离家前往东京,成为一名摄影家。 

 

他在学生时期拍摄的照片虽是快照,却都富有记录性。这时还看不出“深濑摄影”的特别之处。 
所谓照相馆的工作,本就不该发挥拍摄者的个性或独特性,而只须满足顾客的要求,也必须让顾客满意。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摄影的特性,如银离子在显影液中增殖、融合、变异一般,在乘车三日往返于东京和美深町的过程中,诞生出只存在于深濑摄影中的“F 型 DNA”。 
也就是说,“深濑摄影”在与二战前后备受重视的“摄影即现实主义”主张相呼应的同时,在东京的快照和故乡美深町传统照相馆的照片之间来回切换,最终达成了“私即个人”的结论。 

 

“洋子”“佐助”“乌鸦”不断围绕在深濑昌久的周围。在他的身体之中,还寄居着“F型DNA”。每一个都是自私自利的存在,每一个都是深濑昌久本人。 
我不禁这样想。 
就这样,深濑昌久成了日本“私摄影”的先驱。 
没过多久,就像追寻深濑昌久的尝试一般,荒木经惟的《感伤之旅》登场了。这份以妻子“阳子”为题材的私人记录,令荒木经惟被视为“私摄影家”之一。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深受欧美影响、在同一时期出现大量不同风格的摄影家的时代。东松照明以被美国占领的冲绳以及长崎的原子弹受害者为主题,森山大道则拍摄了设有美军基地的横须贺……在那个年代,即便距离战争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日本摄影的主题仍被夹在战败与战后重建的缝隙 之间。 
深濑昌久就在他们身边,身处基地、占领问题、战后复兴以及之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中,却丝毫未对这些主题表露出兴趣,他转而拍摄屠宰场,发表“杀猪”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也能看到后来成为他摄影主题的“乌鸦”和“洋子”的身影。他的前行方向在此时就已与大家偏离。

“深濑先生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人啊。”森山大道先生曾吐露出这样一句话。 
在我开车载他们去山梨县附近兜风的时候,森山先生觉得眼前掠过的景色很有趣,不停地按着快门,深濑先生却压根不拿起相机,也没有睡觉,只是呆呆地望向车窗外。“深濑先生,你不拍照吗?”他连森山先生的搭话都没有理睬。确实很少看到他和别人在一起时会拍照。“不知道是不想和人打交道还是太害羞,令人不清楚深濑先生的为人。”这么说的人也有很多。

 

对别人不感兴趣,缺乏表情,很少说话,只会给人留下“难以理解”的印象。
但是,通过长期的交流和深厚的师徒关系,我了解到,他会对为数不多的熟人朋友亲近,有时还将他们当作对手来敬爱。
东松照明、细江英公、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这些日本摄影家受战后涌入日本的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等来自“摄影之国”美国的强烈影响,同时发掘出日本独有的摄影类型,并坚定地贯彻到底。深濑昌久“私即个人”的坚定意志,就是这种互相缠绕的“日本摄影”的遗传基因之一。
深濑照相馆和其他照相馆都用过的那台厚重的安东尼,是一种被称为暗箱的、结构极其简单的木制相机。
“照片”的诞生,源自捕捉穿过暗箱的光、捕捉应当抵达的光。名为“家族”的系列作品,在漫长的岁月中,一次次穿透那片黑暗,层层叠叠的光粒展现出的是残酷的人间模样。
在夜空中飞舞的黑色鸦群中,湿漉漉的漆黑光影缠绕在一起,成为“深濑摄影”。


【书摘与插画】

冬天的北海道,黑色的乌鸦在漆黑的暗处飞舞,成群结队地落在树叶凋零的榉树枝头。黑压压的嘈杂鸟群如果被闪光灯照射,其中的数双眼睛就会反射出光芒,这与深濑先生锐利的眼光很像。那微弱的光化身为不祥之物在夜空中缠绕,忽隐忽现的身影不再是乌鸦,而是摄影家自身深陷孤独的模样。
——选自《摄影家的最后一张照片》

 

深濑先生很少竖拍,不知为何最后一张照片竟是竖拍。
浓雾中并排立着三根电线杆,每根电线杆的顶端各停着一只乌鸦。简直就像在拍摄自己最后的肖像。我想起深濑先生的早期作品《杀猪》。黎明前的屠宰厂屋顶上飞舞着一只乌鸦。快照,而且是此后极少见的纵向构图。其中一定潜藏着摄影家贯穿其摄影生涯的职业意识。摄影集《鸦》的最后一张也是纵向构图。
摄影家往往见不到自己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一张照片都出现在已经离世的自己的相机里。但是,即便见不到照片,最后一次按下快门时那道快速闪过的光,的的确确被视网膜捕捉,在脑海中印刻。
照片只能捕捉到这个世界上肉眼可见的东西。摄影家却幻想着这世间能被看到的种种,希望能拍下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拍照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未曾见过的另一张照片的无尽妄想与渴求。
——选自《摄影家的最后一张照片》

 

如果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反光镜会锁上,因此有人提出严格来说摄影家并没有看到这一瞬间,其实不然。所谓摄影,就是作为残留在视网膜上的影像、作为记忆,与附身在流逝的时间和既定空间里的妄想交织在一起,在一瞬间的黑暗中迸发出火花的能量。完全没有看到的必要。或许,当不存在的现实成为可附身之物的那一瞬间,摄影家已经走在了摄影的前面。而深濑先生的情况是,他与摄影的纠缠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选自《最后的摄影展“私景”》

 

深濑先生乘宗谷本线从美深到旭川,换乘函馆本线继续南下,然后从函馆换乘青函联络船到青森,再坐东北本线到上野站。这在当时是三天的旅程。从美深出发,途经好几个城镇,越过好几条河流,才能好不容易来到东京。摄影集《鸦》把这段旅途记录得清清楚楚。
我原本打算模仿深濑先生用 400 毫米长焦镜头拍摄美深的乌鸦,却始终找不到那个漆黑的身影。深濑先生不在了,所以乌鸦也不在了吗?
——选自《前往深濑先生的故乡》

 

细江英公、横须贺功光、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东松照明,还有深濑昌久。东松先生负责打电话联络各位成员。
……
1974 年,“WORKSHOP 摄影学校”成立了。
……
仅仅两年时间,这个“WORKSHOP摄影学校”就关门了。停业通知的最后一句如下:“3 月 31 日起解散。根据最初的设想,一切回归私学。”不久后,东松教室的毕业生们成立了“东京 WORKSHOP”, 森山教室的有志者们在新宿二丁目创办了 “影像商店 CAMP”。我认为,正是这个时候,在新宿,日本独一无二的摄影系统“自主(运营)画廊”诞生了。我们这些摄影家建立了自己的传播平台。这是两年前东松照明等六名摄影家播下的种子发芽的瞬间。
——选自《WORKSHOP摄影学校》

 

这是被深濑先生称作“被褥人”的流浪汉。无论冬夏,他都裹着被子,每天往返于新宿和涩谷之间,在那一带人尽皆知。在深濑先生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本人的影子。可以说,他所拍的一切,都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乌鸦、猫,甚至是猪,都是他。只要追逐那个“影子”,深濑先生的身影马上就会出现。每次与“被褥人”相遇,他一定都看到了与这熟悉的气息纠缠不清的自己的影子。在摄影集《鸦》的最后一页,即便占幅不大,他也特意放入了一张那个时候拍下的照片。这是深濑先生的“自画像”。
——选自《F型摄影病毒》



 
 
 
 

商品简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摄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爆炸式的关注。作为这一浪潮的阶段性成果,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于1974年举行“新日本摄影”展,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于1979年举行“日本:自画像”。从土门拳、植田正治、细江英公等前辈,到彼时堪称新一代的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都成为世*级的创作者。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股属于东方同时也属于现代的浪潮,仍影响着摄影这门艺术的美学探索。2010年,权威杂志《英国摄影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举办“过去二十五年最佳摄影集”评选,深濑昌久的《鸦》力压各路名作获得第一。
本书为深濑昌久贴身助手、摄影家濑户正人撰写的追忆散文。出生于北海道一家照相馆的深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个展,先后出版了《游戏》《洋子》《父亲的记忆》《家族》等摄影集,不断探索“私摄影”的边界。1992年的一场意外令他丧失了行为能力,被迫突然终止创作,经历过二十年的疗养生活后于2012年逝世,享年七十八岁。濑户正人从1974年与深濑昌久相识以来,持续参与了他的作品冲印、展览布置、日常交往。在本书中,濑户以伤感而真切的行文记录下这位即是老师又是阴影的作者,还原了艺术家神秘而孤独的精神世界与诙谐幽默的顽童形象。与此同时,本书也速写出日本摄影黄金年代已经消逝的鲜活景象。



作者简介

作者 | 濑户正人
日本摄影家。1953年出生于泰国乌隆市。1961年移居父亲的故乡日本福岛。1975年毕业于东京视觉艺术学校。1976年参加森山大道摄影塾。1979年成为深濑昌久的助手。1987年创办画廊“Place M" 。以多元的东亚文化身份参与国际交流。
摄影集《曼谷、河内》获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1989),《Living Room,Tokyo》获东川奖新人作家奖(1995)。以摄影展"Living Room,Tokyo""Silent Mode"为中心的摄影活动获第二十一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1996),散文集《亚洲家族物语》获第十二届新潮学艺奖(1999),《Binran》获日本摄影协会年度奖(2008)。

译者 | 唐诗
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硕士。图书编辑。曾策划出版《私摄影论》《亚洲家族物语》《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等摄影类图书。


【媒体评论】

深濑先生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人啊。——森山大道

再也没有一位摄影家能够像他那样,醉生梦死般地持续执着于摄影这种表现手法。——饭泽耕太郎

深濑昌久将摄影的真实感用在了“揭露自我”的尝试中,并以这种形式持续拍摄了十年,称之为摄影的私小说亦不为过吧。——山岸章二

看似粗糙地手法,却刻意、精准地透露出深濑昌久的心境,借着乌鸦的影像跟随他孤寂地游移在城市之间,探究自我内心。这些乌鸦就像群聚于城市的我们,穿着疏离与防卫的衣装在各个角落饥饿地觅食者;透过这些影像,我们被深濑昌久的危险震慑,心中也随之漂浮着不安与焦躁。——《卫报》评《英国摄影期刊》“二十五年来最佳摄影集评选”



目录
本书是日本摄影大师深濑昌久的传记, 由其学生濑户正人撰写, 曾经在日本权威摄影杂志《日本相机》连载并出版。全书通过深濑昌久生平和艺术创作的展现与研究, 呈现了一位独具特色的的摄影师是如何以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创造出其摄影世界, 获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书中大量采用了记录传主个人生活场景的摄影作品, 还原了传主创作和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除此之外, 本书的内容还涉及两代日本摄影师的心境互动, 并由私人回忆展现现代日本摄影黄金时代的盛况, 一系列著名摄影师如森山大道等悉数登场, 构成一部私密而错综复杂的摄影文化小史。

主编推荐

▲ 纪念日本战后摄影中坚、私摄影先驱、世界范围内“过去二十五年最佳摄影集”获得者深濑昌久逝世十周年
▲ 新潮学艺奖、木村伊兵卫摄影奖得主濑户正人以亲密助手视角,重现传奇名作的拍摄现场,追寻老师失忆前的最后一格胶片,揭秘不为人知的海港之旅
▲ 获得深濑昌久档案馆授权,汇编百余幅影像资料,认识《鸦》之外的艺术家日常——与小猫相处、与河流为伴,幽默、神秘、狂乱
▲ 侧写日本摄影黄金时代的破碎残影,呈现交友谱系、代际传承,东松照明、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悉数登场
▲ 新锐设计师山川操刀整书装帧,工艺、用纸妥帖,精装空脊,跨页平摊,雅昌优质印刷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