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纪实:旅人
  • 译文纪实:旅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译文纪实:旅人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29.5 6.6折 45 全新

库存17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汤川秀树(湯川秀樹) 著 周林东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0067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4229522

上书时间2024-01-16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去年(昭和三十二年即1957年)1月迎来了我的50岁生日。到那一天为止,我已经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
 按普通的标准来衡量,我所走过的并不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我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是和后来也都成了某方面学者的几个弟兄一起长大的。我所受的教育带有很浓的自由主义色彩,我没有体验过世俗的辛劳。我有一个幸运的环境。
 但若要问“探索学问的道路”我走得如何,却不是那么容易分析的。尽管我在某些方面是幸运的,却不能否认我经历了更多的艰辛。物理学是在20世纪取得了迅速进步的一门科学。可以说,我只是乘着一门新科学的高涨势头做着我所喜欢做的事情。能够说得清楚的仅仅是这样一点:如同过去所做的那样,我希望成为一个周游各地的旅行者和一个荒野的开拓者。
 有时,一块开垦地尽管一度收获丰盛,但仍被抛弃在一边。今天的真理,到明天就可能遭到否定,而这也就是我们必须时时回顾昨天所走过的路,以便找到明天所要走的路的原因了。
 我在前面讲到过两条道路,但实际上只有一条。因为我作为一个科学家而成长起来的道路,就是我作为一个人所走过的同一条道路。在以往的20年里,我曾经写过几篇有关我自己过去的随笔。别人曾经写过关于我的各种文章,其中有几种传记。世人对于我作为一个人已经有了某一种印象,而我却想提供可以被用来判断这种印象的某种材料。
 一个人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脸,也就是别人所看到的那张脸。可是,当他揭示出别人所看不到的内心世界时,听者就可能会感到意外。这两种不同的观察可能难以达到一致。对于我来说尤其是如此,因为我总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感到困难。同时,我还倾向于主观地看待问题,而且倘使我努力做到客观些,那么我可能会背叛自己。
 不管怎样,我甚至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本回忆录将是什么样。《朝日新闻》给了我实现我在将近50岁生日时所萌生的愿望的一次机会。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利用余暇写了这本书。两个月前,我过了51岁生日。
 我打算适当地写到我的近亲,我的朋友和老师也将出现在书中。这本回忆录的一大部分应当被称为“小川秀树及其环境”,而不应当被叫做“汤川秀树自传”,因为“小川”是我父亲的姓。
 小川秀树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生于当时东京市麻布区市兵卫街。每逢春天,家里就充满了梅花的香味。



 
 
 
 

商品简介

汤川是典型的天才,他有他自己的哲学
开日本获诺奖之先河,叙平静而非凡之人生

 

“我作为一个科学家而成长起来的道路,就是我作为一个人所走过的同一条道路。”

 

出生于学者家庭的汤川秀树寡言羞涩,敏思好学,从小便展现出在理科方面的天赋。年至五十,他提笔记录下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回顾自己如何与物理学结缘并最终提出介子论。
汤川以恬静质朴的文字,描写了自己作为一名旅人和一名荒野的开拓者,在人生的道路和探索学问的道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汤川秀树(1907—1981)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1907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1938年取得大阪帝国大学(现大阪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9年起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次年获学士院恩赐奖。1942年兼任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教授,次年获文化勋章。1948年赴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后于次年7月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教授。1949年10月因其创立介子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开日本获诺奖之先河。1981年于京都病逝。



目录

第一章 智慧的故乡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我不愿说
第四章 染殿街
第五章 一种航行
第六章 波和风
第七章 插曲
第八章 青春
第九章 狭窄的门
第十章 结晶
第十一章 转机
第十二章 苦乐园
尾声
后记
译后记


【前言】

主编推荐

汤川秀树在这本回忆录中没有谈及太多高深的理论物理学知识,他甚至很少提到自己的学术成就。他娓娓道来,描述自己的家乡故土、生活成长的周遭环境,聊记忆中的亲人朋友、童年往事,还有自己内向敏感的性格和遇到的种种困扰。他如此坦诚地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展现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汤川的回忆停留在提出介子理论之时,也就是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在尾声中写道:“我不想再从这里往后写下去,因为我坚持不懈地从事研究的那些日子是值得我怀念的,而另一方面,当我想到自己如何日益被研究以外的事情所困扰时不免感到悲哀。”
我想,他写得已足够多,足以让读者了解其人其事,了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位诺贝尔奖得主。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