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60.6 6.9折 88 全新

库存1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8942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9787576028942

上书时间2024-01-06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 言

 

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然而,下述问题至今仍然困扰我们,即斯密的哲学作品与他的经济学著作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国富论》(WN)中鲜有这样的地方,能让人想到作者还是一位对科学研究方法及道德判断的基础等一系列主题有着自己独到丰富见解的学者,也没有任何地方明确提及斯密先于《国富论》出版并备受赞誉的《道德情操论》(TMS)。对于道德主题明显的忽略(尤其是在《国富论》中),令许多批评家非常困惑。或许我们应该将《国富论》的写作,看成斯密最欣赏的自制精神的胜利:正是在《国富论》中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克制不做直接的道德评论,尽量以无偏私的语气仅仅陈述社会经济事实,不受自己对这些事实所持态度的影响,斯密才为社会科学的奠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如果真是如此,斯密似乎公正得过了头,以至于让人们错误地认为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时,完全把道德信念置于脑后。我写作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纠正这一观点,将我们带回到《国富论》框架内外的德性。今天的社会科学经常要求克制地谈论德性,但是斯密并没有完全搁置道德话语,即使斯密真的在有些地方搁置了这一话语,我认为他也一定有其道德上的理由。不管怎样,道德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张力是本书从头至尾关注的主题之一。
还有其他一些话题,比如,斯密应该被认为是一位“常识”学派哲学家,预示了学术后辈托马斯·里德(Thomas Reid)的某些思想以及20世纪哲学的某些趋势;斯密极为推崇人人平等,这对他的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密在分配正义史中扮演的角色与通常所认为的有很大不同。但是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阐述或维护任何有关斯密的重要论点,而是解释诸多影响《国富论》或是其结论引发的哲学问题。(本书事实上可以分章阅读,比如对斯密的正义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只读相关章节而忽略其他。)我希望本书提供的指引不仅对专家有益,而且对第一次接触《国富论》或研究过其中的政治经济学但并未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的人也有所帮助。
尽管斯密是一位哲学家,但是并没有相关的专著问世。查尔斯·格列斯伍德(Charles Griswold)从哲学角度对斯密的所有著作进行了精到的解读,努德·哈孔森(Knud Haakonssen)则对斯密的正义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有其他一两篇从哲学角度分析斯密全部著作的简短论文。但是,绝大多数关于《国富论》的评论都来自经济学家和思想史学者,目前为止并没有哲学家就斯密的《国富论》出版过专著。
经济学家倾向于就事实而非原则与斯密进行讨论,而思想史学者更感兴趣的是思想的来源或影响,而不是思想的合理性或是对未来的启示。我把本书称为“哲学”指南有两层意思:一是本书讨论那些哲学家可能关心的问题;二是我以哲学家的方式讨论这些问题。这就意味着我最关注的是斯密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有时我会用现代的话语重新建构他的论证,在发现他的观点有问题时,与他进行论辩。我希望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激发更多关于斯密的问题。斯密的观点和论证的难度在于,他所讨论的那些问题即便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也仍难以应付。我效仿斯密的论述方式,即斯密自己在《道德情操论》第七篇关于其他哲学家思想的论述方式。斯密非常敬重自己的前辈,忠实地陈述他们的观点,但同时也用自己的道德体系话语加以表述,并在他认为他们不对的地方提出批评。这是哲学化的哲学史最棒的例子。哲学家倾向于用现在时态表述所有的思想,讨论彼此的著作时好像作者至今健在,并试图说服我们接受他或她的观点。他们有时会被很合理地指责过于忽略具体的历史语境,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所有思想都仅仅取决于它们的语境(我们无法偶尔在论证中超越我们所处时代的偏见和关注),那么我们也就很难明白论证到底有什么价值。思想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语境是哲学家的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许是苏格拉底以降所理解的“哲学”的定义的组成部分。
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要否定斯密思想解读中历史视角的重要性,我一直尝试将斯密的思想与对他产生影响的人联系起来,尤其是他的老师弗朗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和朋友大卫·休谟(David Hume)。我很赞同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的观点,即要想理解一位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定得将他或她的作品置于其想要回应的论辩语境中。然而,那些追随斯金纳这一观点的人,忽略了哲学家与政治小册子作者之间的区别,即哲学家认为自己不仅置身于自己所处时代的论辩语境,而且还置身于绵延千年的论辩语境。斯密自认为不仅与詹姆士·斯图亚特(James Steuart)还与柏拉图,不仅与魁奈(Quesnay)还与亚里士多德一起论辩。他存在于两个语境中:他置身其中的18世纪的政策和制度这个直接语境,以及人类在每个时代都关心的问题这个更大的语境。作为第二个语境中一员的斯密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在这方面与之对话。对作为18世纪欧洲一员的斯密表达的思想,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地套用到自己的身上。我尽量在其写作的这两个层面间保持一种平衡,即斯密对自己同时代人所说的和斯密或许想对当今的我们所说的。我们今天仍能够从斯密思想中汲取营养,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区分斯密针对当时当地的学说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诲。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而且涉及许多哲学议题。

 

本书作者认为,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而且涉及许多哲学议题。

 

本书从哲学角度着眼,结合思想史视野,清晰而生动地从分析了《国富论》的主要思想,与此同时也呈现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哲学文集》等作品与《国富论》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国富论》。



作者简介
译者张亚萍,浙江大学语言学博士,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在《浙江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关于斯密修辞哲学论文,翻译出版了《亚当·斯密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译者王涛,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译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致谢/1

缩写/2

引言/6

第一部分方法论

第一章写作方法/13

第二章认识论和科学哲学/51

第三章道德哲学/81

第二部分人性

第四章概述/101

第五章自利/138

第六章虚荣/169

第三部分经济学的基础

第七章经济学的基础/199

第四部分正义

第八章正义理论?/231

第九章财产权/275

第十章分配正义/320

第五部分政治

第十一章政治/359

尾声

第十二章斯密对今天的启示/403

索引

作品索引/435

一般索引/449

内容摘要
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而且涉及许多哲学议题。

本书作者认为,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而且涉及许多哲学议题。

本书从哲学角度着眼,结合思想史视野,清晰而生动地从分析了《国富论》的主要思想,与此同时也呈现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哲学文集》等作品与《国富论》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国富论》。

主编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一位社会科学家,《国富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而且涉及许多哲学议题。本书从哲学角度着眼,结合思想史视野,清晰而生动地从分析了《国富论》的主要思想,与此同时也呈现了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法理学讲义》、《哲学文集》等作品与《国富论》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国富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