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面创新
  • 半面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半面创新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74.6 6.3折 118 全新

库存1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宏桥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7815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578896

上书时间2024-01-06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宏桥,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就读于美国Syracuse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华盛顿大学MBA学位。历任AT&T技术顾问、微软产品开发主管、科泰VP、美慧COO、创业蓝巍CEO。曾兼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等全国十几所有名商学院的EMBA创新课程教授。著有《跨界引爆创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半面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017)《创新的历史哲学》(中信出版社,即将出版)等著作。

目录
本书是作者在近30年创新实践以及16年EMBA创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原创性成果。全书通过“半面创新、三层架构正反合”, 结构化地囊括了各类创新创造的基本规律、切入角度、思维方法及落地实施的流程工具。本版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侧重点放在半面创新的思想、体系、工具以及如何将之应用于商业企业的日常创新创造, 并大幅精简篇幅, 以高度聚焦于经管领域的读者。

内容摘要
如果将人类社会的进化视为思想/观念、制度/模式、技术/产品等一切人造物新陈演替的连续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可用计算来仿真模拟;这一过程的任一单元切面称为“半面”构件,复杂多样的创新可通过原子“半面”构件的计算与架构而组合为整体全面,这种思想及其虚拟机体系实现与原语形式推演命名为“半面创新”;由是,创新可计算,半面创新是对创新的虚拟机计算推演。
本书概括了观念、战略、商业模式、技术、产品与服务、流程工艺、实施运营、营销销售等各类创新的基本规律、切入视角、思维路径、方向预判、时机把握等,将创新落地为系统化的价值创造实践,由此构筑操盘大局的系统创新力、触类旁通的关联创新力、解构重构的整合创新力,终抵人生至境的原始创新力。
全书共四篇:内篇为学说创构;外篇推演商业创新,包括九大基类创新如观念创新、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三大复合创新如行差创新、产融创新、跨界创新以及创新的各项属性;补篇一推演学术创造,补篇二推演艺术创造。由是,求善(如商业)、求真(如学术)、求美(如艺术)统合于“半面创新”。

主编推荐
奠基科学的两大思维范式是归纳和演绎。而自计算机诞生的三十年后,计算仿真模拟作为介于演绎与归纳之间的崭新的科学方法,逐步成为人类第三思维范式。
在《半面创新》一书中,作者正是基于人类第三思维范式——计算思维,创构了独特的半面创新学说体系。作者欲以“半面创新”立言,开创“创新的计算主义流派”。半面创新学说的目标是处理人类一切创新,包括商业、学术与艺术。
本书概括了观念、战略、商业模式、技术、产品与服务、流程工艺、实施运营、营销销售等各类创新的基本规律、切入视角、思维路径、方向预判、时机把握等,将创新落地为系统化的价值创造实践,由此构筑操盘大局的系统创新力、触类旁通的关联创新力、解构重构的整合创新力,终抵人生至境的原始创新力。
全书共分为三篇。内篇为理论创构篇,对半面创新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外篇为创新实践篇,用半面创新理论详细推演企业九类创新实践;补篇用半面创新理论推演学术与艺术创造。全书中不仅有精妙的理论阐释,也有丰富的企业案例分析加以佐证。
本书是有志于变革创新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新创业者、商学院学生的推荐阅读参考书,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及普通读者也颇具启发和借鉴价值。

精彩内容
“Hello,World!”——用计算思维范式切入人类真善美以期开创“创新的计算主义流派”打印出“Hello,World”是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第一句,宣告梦想着改变世界的我们来了!而我相信一个读书人的最高梦想,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即将所观之景写成打上个人烙印的传世作品,成为后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何以传世?何曰个人烙印?
我的看法:无原创,不传世!即用一个前无古人的原创思想与体系,回答一个跨越地域、超越时代的人类问题,逻辑自洽、言成一统以期开宗立派……当然,还应以自铸机杼的语言风格或艺术形式呈现,将内容与形式统一于简洁、优雅的和谐之美的宇宙人生至境。
我将人类创新创造分为“开宗、立派、好产品”三大量级:首先是开宗,即开创领域;其次是在领域之下开新流派;最后为在流派之下做好产品。例如,摩托罗拉以发明手机而开宗,另据1G模拟信号流派,诺基亚GSM2G流派,高通CDMA3G流派,联发科山寨流派,再后是苹果iOS、谷歌安卓的网络生态流派。故人生进路,既可选择将一款安卓手机做好以达到好产品层级并获取实在收益,也可如微软—诺基亚,屡败屡战欲以WindowsPhone开创流派,亦不失为一种悲壮的审美。
但是,开宗立派是范式革命!宇宙人生本质的热力学定律认为非平衡态才能产生更复杂的结构。如何破局学术共同体的线性平衡态?何若跳出三界。以我心中的百年最佳作品《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为例,陈寅恪先生在其遗书序中举三目概其治学之道: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故举一反三,我另辟蹊径,以最底层思维之变切入人类真善美之追求。
奠基科学的两大思维范式是归纳和演绎,我觉其似乎与生俱来,以我教女儿数字的英文读法为例,在她一岁多刚会说话时,我先教一到十都正常;然后教“十一是eleven”,女儿跟着念“e-leven”;我再教“十二是……”,女儿抢答:“2-leven”。我惊为天人!显然女儿把“十一”理解为“1-leven”,于是她应是归纳建模:“十几”就是“几-leven”,再对“十二”的问题演绎推理为“2-leven”……我激动地抱着女儿又亲又夸。
还有其他思维吗?1946年计算机诞生,30年后,计算仿真模拟逐步成为人类第三大思维范式,它是介于演绎与归纳之间的崭新的科学方法,其实质在于它不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验,而是对自然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其目的在于获得某些新发现、新灵感,再通过演绎论证与实验验证来进一步确证……这些年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大抵是对三大范式的综合使用。
半面创新的学说创构就是基于第三大范式——计算思维。概言之,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通过约简、嵌入、转化、调度、并发、自动化、抽象、关注点分离、架构、递归、迭代等方法来迎战复杂问题或设计巨系统;其一般做法是先提出理论假设,再搜集数据,然后通过模拟仿真进行理论验证;其结果评价除了准确、效率和容错,还有简洁、优雅的和谐之美。
半面创新的学说创构。一切学说皆假说。我先提出康德式问题“创新创造何以可能”。我的理论假设是:“如果将人类社会的进化视为思想/观念、制度/模式、技术/产品等一切人造物新陈演替的连续过程,那么从其初始创生态(0)到全面完成态(1)的这一过程可用计算来模拟仿真。我的解法是:将这个演替过程的任一单元切面称为“半面”构件(0.X),这一切割可能在原子单元层面,也可能在子系统单元层面,而子系统继续切割最终可切至原子构件层面,于是,复杂多样的创新可以通过原子“半面”构件的计算与架构而拼装为整体全面,这种思想及其虚拟机实现与原语形式推演命名为“半面创新”。
可类比微积分,科研仿若微分的切割,创新则像积分的求和。科研需要切割到不可再分的原子,创新的耦合可基于原子或子系统,“半面”术语用于抽象这两类切割,其运算则借用操作系统术语“原语”,指由若干条指令组成去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段,在执行中不可被中断。
“半面创新虚拟机”是“半面创新”思想的体系化实现,其参照了当今主流计算机系统——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体系,它以“计算原语”和“架构原语”作为“如何创新”的算法;将“在哪创新”的问题域与环境约束抽象为“数据结构原语”,创新者通过“控制原语”推演“算法数据结构=创新”,并在环境中试错、经由反馈修改而拟合出“全面”之美的世界。
于是,创新就成为一台计算机,或曰创新可计算,而半面创新是对创新的虚拟机计算推演,或曰半面创新是用“运算器”中的“算法”对“存储器”中问题域与环境约束抽象的“数据结构”,在大脑“控制器”的作用下进行计算与架构的逻辑计算机。
其实,作为浸沉信息技术近三十年的“极客”,更进一步,我认为生命也可视为一台计算机,它是通过生物分子算法对外部环境的输入信息及体内的变化信息(变异可视为随机计算)进行存储与计算的过程,这样人类思维认知、智能活动、创新创造的本质就是计算。再进一步,整个宇宙也可视为一台计算机。当然,“宇宙人生皆计算”不作为半面学说的前提。
半面艺术形式的创构。除了求真求善,我还将计算范式用于审美创造,如这首颇具争议的给母校北大计算机系的卌年庆诗,我将编程的四大原子构件语句——赋值、判断、迭代、反射入诗,写人生初赋去修正(debug)这个不甚美丽的世界,即闻道宇宙人生本质是自由意志调用自身的递归函数(if-then),于是生命历程就是追随自我心灵初赋的迭代(do-while)之旅。
《组诗·青春赋值DebugWorld》其一:《七律·“HelloWorld”》那年星慧耀天衣,落赋燕园计算机。
闻道递归if-then判,随心迭代do-while依。
未名问影青名未?博雅寻真尔雅期。
莫负扉词“Hello-World”,乾坤重构de-bug时。
基于多年诗词创作的审美直觉,我想为理性的思想体系创构感性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既能传神地表达创新创造的本质,又能把创新类型与要素及其关系整合于一身,以一种主观精神再现客观实在。这种形式在第三版时筛出了与宇宙人生简洁、优雅的和谐本质契合的“半”字和“面”字(将“面”字的一撇变为一竖,做对称处理),故曰“半面是创新的解耦,创新是半面的耦合”。
其一,形式上,“半”呈阳态,乾刚铁划,似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狄俄尼索斯,激情似剑;“面”具阴像,包容四方,如日神精神阿波罗,理性柔暖;两字之间“象形”出阴阳交合、相反相成的创生本质,即《易经·系辞下》中“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谓万物肇始于天道的阴阳交合,成形于地而刚柔各异,于是再由天道本体论而推演人生价值论,宇宙与人生天人合一。
其二,内容上,“半”字模型是创新切入的全景视角,“面”字模型是思考创造的整体框架,并兼及学术与艺术创造。创新是创造的实用态,创造是创新的审美态。当然,本模型也将避免把哈耶克所言的“理性的自负”设计进去。
宇宙人生,何若开宗立派。我将冯友兰先生在哲学领域的“照着说”与“接着说”之别扩展至一切领域。前者面向传统,照着前人著述来诠释,“我注六经”,这是哲学史家;后者面向现实实践,面向时代问题,创造新学说,或对传统问题在新时代有新发展,“六经注我”,别开新面,这是哲学家。我认为,虽后者才有可能彪炳史册,但若无前者经年之窥象,焉有后者顿悟之运斤?
但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多为前者而罕见后者?在我看来,运斤之才情是一种审美直觉。凡开宗立派级的创新创造皆具简洁、优雅的和谐之美,其鉴别需调用柏格森意义上的“创造性直觉”,或波普尔意义上的非理性;甚至数学,彭加勒概之为用直觉发明、用逻辑验证;甚至物理,如海森堡关于精密科学之美的内涵、爱因斯坦关于思维元素是视觉型或肌肉型,等等。故最佳实践,唐人刘知几“史有三长,才、学、识”得之,即将“照着说”的严谨科研之后天学养与“接着说”的审美性灵之天赋才情统合于智识与自由意志之高格,由斯而达审美之境,因为美即自由!
创新领域的开宗者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J.A.),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倡。各国立派者,美国如哈佛大学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C.M.),1997年以《创新者的窘境》开颠覆式创新流派,我2006年曾和他以其理论推演中国汽车业未来横扫美国之场景,不想斯人已逝;日本如野中郁次郎,1995年以《知识创造公司》开知识管理流派;中国,不算体制外或中外合办的DBA,我多时在12所“985工程”大学的商学院给EMBA讲授创新,熟悉且以为才学兼大者不下五六人,何若天下方家将孔子创立之教师志业,由体制“教授”而出彀至开宗立派之“先生”甚至入“诸子”。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读书人,孔孟老庄朱、屈陶李杜苏,不管自愿或被迫,其巅峰创造无一不在独立自由时,如此方能获得“逍遥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作为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
意在斯乎何敢让!我不揣浅陋,欲以“半面创新”立言,开创“创新的计算主义流派”。就像计算机能处理一切事物,半面创新的设计目标是处理人类一切创新,包括商业、学术与艺术,它通过对任意领域的输入问题在存储器中进行数据结构的抽象转化而使之通用化,于是创新是对世界的计算,计算是对世界的创新,计算技术升华为人类真善美三大追求的计算主义。一般地理解,创新与可计算是对立的,创新似乎天马行空,计算仿若推演可控,其实计算有随机计算以仿真偶然,故创新与可计算也各是“半面”之相反相成。其他支撑产品,如《创经:人类创新主脉与结构之演进逻辑》(中信出版社,待出版)是用半面创新去架构人类创新之历史哲学,《跨界引爆创新:唐诗互联网=企业创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是用半面创新去架构“科技 人文=创新”等。
开派初心:期望半面创新既能诠释过往创新,更能预判未来创新。具体地,在观念层,“凌云健笔意纵横”,期冀创构思想并赋予自由的诗性精神与狂涓的人文气质;在结构层,“意匠惨淡经营中”,力求简洁优雅之架构设计与格致精微之细节处理的和谐统一;在实现层,将思想学术写出“文似看山不喜平”和“晚节渐于诗律细”的艺术级水准。
书至半程,传来父亲过世的消息。由于疫情回不了国,视频中看着教书育人一辈子而在睡梦中安详长眠的父亲,虽是福报喜丧,却也百感交集。我生于书香门第,长于大学校园,很小发蒙,父母在图书馆的两张借书证被我自小征用,敦悦诗书至今;在1978年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参观了计算机系的纸带穿孔机,四年级跟着父亲学习BASIC语言,并在乔布斯的AppleII上用盖茨的MSBASIC编程,感恩父母从小言传身教。只是我才情迟钝,尽管在求真的IT、求善的经管、求美的文艺三个领域耕耘多年,还是用了13年5个版本20几个印次的迭代,才逐渐将三者融通如图0-1所示,其中内篇是学说创构,约4万字;外篇是由学说推演至商业创新,约13万字;两个补篇是作为学说适用范畴的补充,分别推演至学术与艺术,各约4000字,也作为后书之伏笔。
图0-1?真善美之融通致谢:感谢为5个版本撰文推荐的各位学者、企业家与EMBA/DBA学员。全书以案例实证为主,来源既包括自己技术与文艺方面的直接实践,亦有其他渠道的间接经验,如:学位课后的学生作业,或培训课前的调查问卷,以及在上百家企业参访或评审时与企业家的访谈,间或配以与访者一觞一咏的诗词曲赋,在此一并致谢。还要感谢读者、学员及朋友多次通过邮件、微信交流阅读心得并提出改版建议,特别感谢好友陈榕辉关于增加落地工具的建议,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现湖畔大学梁晓雅教授的阅读与反馈。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作为一个创新创造的原教旨主义者,我仍心生焦虑。文学评论大家布鲁姆有曰“影响的焦虑”——作品是否有人问津及问津后是否有知音能窥其独到。其实我之焦虑并非上述的在世焦虑,在我看来,作品中打上自由意志特立独行的烙印本身就是对尘俗之矜持;我之焦虑也不全是“千秋万岁名”的传世焦虑,创新创造过程本身已是高峰体验之迷狂,传世与否只有时间能判。我之焦虑乃是历史焦虑,是自己之所思所言是否早已被前辈学者做过,只因自己学识浅“半”而未窥其“全”,只好不断“半面创新”而趋全面至人的审美自由之境。
Hello,World!观毕断言仍须“debug”,回屋敲字,移轩仰望,“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希望本书亦能装饰你创构一个更美的世界之梦。
周宏桥2020年8月25日留下个人邮箱,欢迎各位方家指正:hongqiao@gmail.com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