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研究

正版图书。请注意!本店个别图片不太准,图片显示多本的 有可能是一本 下单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53 6.3折 880 全新

库存3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鄭賢章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752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0元

货号4380797

上书时间2023-11-22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可洪,五代後晉僧人,出生在漢中一帶。關於可洪的生平事迹,文獻極少記載。綜合起來有如下幾種:
宋·鄭樵《通志·藝文略·釋家音義》:“《藏經音義隨函》三十卷,僧可洪撰。”
宋·志磐《佛祖統紀》卷43:“四年,敕國忌,宰臣百僚詣寺行香飯僧,永以爲式。漢中沙門可洪,進大藏經音義四百八十卷。”(T49,p391c )
宋·志磐《佛祖統紀》卷52:“晉天福沙門可洪進大藏經音義四百八十卷。”(T49,p454c)
元·脫脫《宋史·藝文志》:“可洪《藏經音義隨函》三十卷。”
比丘明復《中國佛學人名辭典》:“可洪(五代),比丘,秦人,住長安石羊寺。初習儒業,能文。既佛,博通經籍,時講説,座下恒盈百衆。有《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三十卷。”除此之外,其生平履歷皆不詳。
可洪《隨函録》,正文三十册(卷),書前有《前序》及《序内文字音切》,書尾附有自撰的《後序》《施册入藏疏文》《慶册疏文》及希悟的《贊經音序》。
可洪撰寫此書前後花了十年時間(後唐明宗長興二年〈公元931年〉至後晉高祖帝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先撰寫草本,然後修改並謄寫定稿,隨後將之入藏。
《前序》云:“洪幸依龍藏,披攬衆經,於經律論傳七例之中録出難字二十五卷,除其雙書翼從,及以注正説文,於中同號别章,名殊體一,凡具音切者總一十二萬二百二十二字。首尾十載,綴撰方周,用紙九百張,寫成十五册,目曰《藏經音義隨函録》焉。”(ZD59-547a )《慶册疏文》云:“右從長興二年十月七日起首看經,兼録草本,至清泰二年十二月三日罷卷,又從清泰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下手謄寫入册,至天福五年六月二十日絶筆。”(ZD60-610b)“依開元目録見入藏大小乘經律論傳七目,惣一千七十六部,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帙,所撰諸經音義共一十五册。”(ZD59-548a)
據此可知,該書訓釋文字以《開元釋教録》所收佛典爲序,始於《大般若經》,終於《比丘尼傳》,共計1076部,5048卷,以千字文編次,始“天”終“英”,共480帙。收字所依“經律論傳七例”指的是大乘經、大乘論、大乘律、小乘經、小乘律、小乘論、賢聖集。具體部、卷、帙分布情況如下:
大乘經音515部,2173卷,203帙;大乘論音97部,518卷,50帙;大乘律音26部,54卷,5帙;小乘經音240部,618卷,48帙;小乘律音54部,446卷,48(45)帙;小乘論音36部,698卷,72帙;賢聖集音108部,541卷,57帙。
總計1076部,5048卷,483帙。統計的結果在“帙數”上與前面提到的不一致。“483帙”是可洪謄寫時標注數目訛誤所致,千字文從“天”至“英”,只有480帙,根據《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每卷帙數統計也是480帙:
卷69帙(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吕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爲霜,金生麗水,玉出崐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菓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鱗)
第二卷21帙(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製文字,乃服衣裳,推位)
第三卷20帙(讓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
第四卷18帙(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羗,遐邇壹體,率賓歸王)
第五卷15帙(鳴鳯在樹,白駒食塲,化被草木,賴及萬)
第六卷16帙(方,蓋此身髮,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
第七卷11帙(傷,女慕貞潔,男効才良,知過)
第八卷19帙(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
第九卷13帙(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
第十卷21帙(維賢,尅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
第十一卷31帙(聽,禍因惡積,褔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
第十二卷22帙(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温凊,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
第十三卷15帙(淵澄取暎,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
第十四卷15帙(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
第十五卷15帙(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
第十六卷16帙(殊貴賤,禮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
第十七卷10帙(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
第十八卷23帙(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第十九卷34帙(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
第二十卷19帙(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
第二十一卷8帙(涇,宫殿盤鬱,樓觀飛)
第二十二卷9帙(驚,圖寫禽獸,畫彩仙靈)
第二十三卷9帙(丙舍傍啓,甲帳對楹,肆)
第二十四卷9帙(筵設席,皷瑟吹笙,陞階)
第二十五卷4帙(納陛,弁轉)
第二十六卷4帙(疑星,右通)
第二十七卷5帙(廣内,左達承)
第二十八卷3帙(明,既集)
第二十九卷3帙(墳典,亦)
第三十卷3帙(聚群英)
根據我們的考察,錯誤出在《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録》“小乘律音”所標帙數。“小乘律音”從“登”到“比”字實際上只有45帙(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可洪標爲48帙,誤。
關於《隨函録》的卷册,有不同的説法。《前序》言“録出難字二十五卷……寫成十五册”,正文出現的是30册,《通志》《宋史》言“三十卷”,《佛祖統紀》言“四百八十卷”。我們認爲《隨函録》本爲“十五册”。《前序》言“録出難字二十五卷”,這可能是撰寫初稿時的分法,由於正文中經文也要言“卷”,同時也可能發現玄應《一切經音義》體制上正好是25卷。“後攬應師所制,鄙與符同。” 爲了規範起見,避免混淆,後改“卷”爲“册”,重新編排壓縮爲十五册,又本分上下兩部分,定稿入藏時除掉“上”“下”,作三十册。十五册,分上下,在文中還有殘留的痕迹。“賢聖集音義第七之八,此册有三帙,十四下”(ZD60-489a),可見“十四册”是分了上下兩部分,如此其他幾册也當分了上下兩部分。定稿入藏時除掉了“上”“下”之分,作三十册,“十四下”一語蓋删除時不慎殘留下來的。《通志》《宋史》以“册”爲“卷”,作三十卷,《佛祖統紀》誤以“帙”爲“卷”,把“四百八十帙”當作了“四百八十卷”。從性質上來説,該書是一部對佛典中出現的難字進行形體辨析、讀音標示、意義闡釋的書,與玄應《一切經音義》、慧琳《一切經音義》一樣都屬於佛經音義類書。



 
 
 
 

商品简介

五代僧人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以收集佛典疑难俗字为主的佛教音义类书,也是研究汉文佛典文字重要的典籍之一。《<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考释了1500余个疑难俗字。下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俗别字谱,收集了近2万个汉文佛典中的俗别体。是书为全面研究汉文佛典俗字、校理汉文佛经、开展汉语俗文字断代研究、编撰汉语俗文字字典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鄭賢章,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jiaoyubu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19)、jiaoyubu“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2016)、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層次人選、《古漢語研究》執行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近代漢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訓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近代漢字、佛經語言、古代語文辭書、漢語詞彙研究。



目录
本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 《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考释了1500余个疑难俗字。下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俗别字谱, 收集了近2万个汉文佛典中的俗别体。是书为全面研究汉文佛典俗字、校理汉文佛经、开展汉语俗文字断代研究、编撰汉语俗文字字典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
鄭賢章,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19)、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2016)、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古漢語研究》執行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近代漢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訓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近代漢字、佛經語言、古代語文辭書、漢語詞彙研究。

主编推荐

一部对标《敦煌俗字谱》的俗字字典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