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心理学(插图本)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
31.4
4.6折
¥
68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訾非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027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316660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訾非,男,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至1996年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至2003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和佐治亚大学求学,2003年5月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
多年来,作者致力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研究,基于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建构了感受分析咨询模式。主要出版著作《完美主义研究》(2010),译著《心理勇气》(2009)、《精神分析治愈之道》(2011)等,参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2011)、《环境与人类心理》(2011)等,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同时,作者在审美心理、尤其是文学艺术与表达性心理治疗的关系等方面有一些探索,曾发表论文《沙盘作为媒介的感受分析治疗》(2010)、《走向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2011)等,出版诗集《七月菜畦:訾非诗选》。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艺术的谱系3
第一节 为艺术而艺术?3
第二节 艺术与功用:论艺术的谱系7
第二章 艺术感与现实感12
第一节 审美与审丑12
第二节 艺术与现实17
第二篇 艺术审美感受的三个来源
第一章 艺术和欲望23
第一节 寻找人间情感23
第二节 艺术与本能 26
第三节 永恒的内在冲突31
第四节 生本能与死本能34
第五节 客体关系40
第六节 自卑超越:从灰姑娘情结到灰姑娘现象55
第七节 荣格:集体无意识与原型70
第八节 艺术和叙事79
第二章 艺术与道德84
第一节 从康德到拉斯金:艺术的道德性84
第二节 艺术的道德责任:艺术折射了道德发展90
第三节 艺术的道德责任:艺术作为道德发展的动力94
第四节 艺术与美德98
第五节 艺术的反乌托邦传统101
第三章 艺术和形式111
第一节 形式美感的来源: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111
第二节 费希纳:感受的定律117
第三节 表现性、张力与平衡感134
第四节 抽象和简化152
第五节 心理距离说、唤醒理论与间离效应160
第六节 夸张与节制165
第七节 卢西安·弗洛伊德与审丑169
第八节 童年的神话:再谈审美的双重表象原则174
第三篇 审美的演化—生态主义视角
第一章 从传统的审美心理学到进化与生态的审美心理学181
第一节 从传统的审美心理学到进化视角的审美心理学181
第二节 生态视角对审美心理研究的启示186
第三节 走向演化与生态视角的审美心理学188
第二章 审美的自然进化视角192
第一节 作为进化产物的审美功能192
第二节 秩序感200
第三节 变化感204
第三章 审美的文化演化视角:时代精神208
第一节 从神坛到人欲208
第二节 从人文主义到巴洛克210
第三节 从启蒙主义到浪漫主义、从批判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213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217
第五节 从后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218
第六节 艺术风格演变的内在与外在逻辑222
第四章 审美的社会生态231
第一节 文化菱形与艺术界231
第二节 艺术与时代/社会的张力关系235
第三节 艺术与其自身的张力关系236
第四节 艺术品和观众、艺术家与观众的张力关系238
第五节 艺术家与自身作品的张力关系、观众与观众的张力关系240
第六节 水的风格与石的风格:东西艺术比较243
第四篇 结语 艺术作为生活的疗愈者和创造者
第一章 表达性艺术治疗251
第二章 艺术作为世界的创造者259
参考文献263
词汇表273
致谢275
内容摘要
《审美心理学》在融合了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社会生物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演化一生态的视角分析艺术品的魅力的心理来源、艺术品流行和艺术风格变化的心理因素以及人类审美心理现象的起源和变迁等主题。同时,本书举扬求实与创造精神,力求把学术的严谨性与艺术的诗情画意相结合,兼具深邃性和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探讨审美心理规律的学术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