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 梅兰芳与"梅"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
19.8
5.1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国强,刘祯 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8012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2596162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导言
一、声名鹊起伶界党争
二、“梅党”龙虎榜
“钱口袋”冯耿光
“智多星”吴震修
“侍从武官长”许伯明
“乳母”舒石父
“戏口袋”齐如山
“幕僚长”李释戡
“健将”张彭春
“秘书”黄秋岳
“中坚”罗瘿公
“宣传部长”赵叔雍
“忠臣”文公达
“左右史”张豂子
尾声
内容摘要
“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为我社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项目。本书旨在挖掘隐藏在舞台聚光灯下的“梅党”群体,对其形成、成员构成及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的互动关系,分别从剧本创编、服饰布景、表演方式和传统范式等方面,分析“梅党”对梅兰芳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将视线聚焦到舞台艺术之外的梅兰芳社会生活层面,如“梅党”对梅兰芳家庭生活的渗入,内部成员间的合作与较量,以期向读者展示一个梅兰芳与“梅党”群像,使梅兰芳研究更加立体化、多元化。
精彩内容
一、声名鹊起伶界党争
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的中日甲午战争骤然爆发,坚船利炮轰击着四万万国人的心,给当时末世衰颓的国家命运笼罩了一层阴霾。两个月后,一个乳名叫裙姊的男孩降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的宅院中,他就是梅兰芳。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出身于梨园世家,父祖辈均业伶,其祖父梅巧玲为四喜班主,名列“同光十三绝”。在当时社会旧制和家庭熏染双重影响下,梅兰芳承继家学,顺理成章地踏入了梨园行,吃上了戏饭。梅兰芳八岁学艺,拜名伶吴菱仙为师,工青衣,后搭入喜连成班带艺演戏,以舞台实践锤炼技艺。不久,因倒仓退出喜连成,待嗓音恢复后,改搭俞振庭双庆社,隶文明园演出,进入主要演员阵容,有一定的叫座能力。虽然崭露头角,渐为人所知,不过能否成名角、享大名,还是未知数。可以说,此时是梅兰芳人生中最不得意的时候,不过恰如穆辰公《名伶成败谈之梅兰芳》中所说:“有一人酷嗜此味,莫能或离,一力振拔之。未几何时,兰芳遂由幽谷迁于乔木。”“有一人”即指梅兰芳一生至交冯耿光。彼时人们对于梅兰芳的追捧更多地表现为个人行为,其中尤以冯耿光为最力。此一时期,友人多从家庭生活和文字揄扬方面进行帮助,并密切关注梅兰芳的艺术发展。
宣统末年,梅兰芳与朱幼芬、王蕙芳争雄于舞台,为旧都菊坛旦角中之翘楚。此时,梅兰芳色艺兼美,剧艺日进,深受一批遗老遗少、留日毕业生和京师译学馆学生的倾力追捧。不过,“梅党”这一特定名称尚未出现。辛亥鼎革,国体更迭,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国人以“结党”“立团体”相号召,或希望通过政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或企图在新的权力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以致各党派林立,党派之争愈演愈烈。其时,主要有国民、民主、共和三大党,由于彼此政见不一一,争权逐利,倾轧成风,党争习气弥漫在整个社会。一时间,政客文士恶于政坛蝇营狗苟,不免失意落寞,遂以诗酒歌舞自娱,寄情于歌场声色,更将梨园方寸台比拟政坛名利场,结党立社,划分派别。梨园党争始自贾璧云之“贾党”,1911年武昌起义的战火打破了武汉这一戏码头的繁盛市面,为重振武汉衰颓的梨园行市,地方上特邀名伶贾璧云南下演出,两个月期满后遂转道上海大舞台演出。贾璧云双眸秀丽妩媚,扮相娇艳俏丽,颇得樊樊山、易实甫、狄楚青、孙玉声、包天笑等人推崇和揄扬,声誉鹊起,与当时上海新舞台青衣旦角冯春航形成竞逐舞台之势。诗人柳亚子及南社同人倾慕冯春航技艺,“上天下地说冯郎”,日有诗文见赠报刊。后双方在报端大开笔战,互相攻讦,一时有“贾(璧云)党”“冯(春航)党”之目,是为梨园党争兴起之始。剧评家冯叔鸾曾撰《论剧界之党派》,对剧界党派之发生作了详细论述:“夫剧界之有党也,始自贾璧云,人之党贾也,实以厌恶政党之翻覆污浊,故讬言与其势力结合,奉亡国大老暴乱渠魁为党首,无甯以色相取人,倾心低首于轻歌曼舞工颦善笑之贾郎,故此党发生之始,号称第四党,盖对于政党中之三大党而言也。乃一般醉心春航者,见而眼热,急不加察,贸贸然亦竖起一帜,曰冯党。”贾璧云南下上海演剧之时,“贾党”肇始,“冯党”继之而起,其后蔓延北京剧界,方有“朱(幼芬)党”“梅(兰芳)党”,遂开梨园党争之势。穆辰公《伶史》中有“壬子夏,兰芳势益张,好事者为之结梅党,奉兰芳为党魁”,以梅兰芳为艺术核心,聚集了一批非梨园界的、欣赏、支持梅兰芳的人。
P7-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