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研究方法(4版)
  • 社会研究方法(4版)
  • 社会研究方法(4版)
  • 社会研究方法(4版)
  • 社会研究方法(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研究方法(4版)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87.5 6.8折 128 全新

库存10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艾尔·巴比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9116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549987

上书时间2024-12-05

翰林文轩旗舰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邱泽奇,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先后学习过植物保护、农业古籍整理和农业史、社会学;当过农场技术员,1986年进入社会学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目录
第1篇 研究概论

第1章 人类研究与科学 3

导言 3

1.1 寻求真实 4

1.1.1 共识中的知识 4

1.1.2 探索中的错误,一些解决方案 6

1.2 社会科学的基础 7

1.2.1 理论,而非哲学或信仰 8

1.2.2 社会规律 8

1.2.3 累计,而非个例 10

1.2.4 概念和变量 11

1.3 社会研究的目的 16

1.4 社会研究的一些辩证关系 18

1.4.1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 19

1.4.2 归纳与演绎理论 20

1.4.3 决定论还是能动论 22

1.4.4 定量与定性数据 23

1.5 研究计划书 25

第2章 范式、理论与社会研究 28

导言 28

2.1 几种社会科学范式 29

2.1.1 宏观与微观理论 29

2.1.2 早期实证主义 30

2.1.3 社会达尔文主义 30

2.1.4 冲突范式 31

2.1.5 符号互动主义 32

2.1.6 常人方法论 32

2.1.7 结构功能主义 33

2.1.8 女性主义范式 34

2.1.9 批判种族理论 35

2.1.10 再论理性的客观性 36

2.2 社会理论的要素 39

2.3 两种逻辑体系 40

2.3.1 科学的传统模式 40

2.3.2 演绎与归纳:举例说明 44

2.3.3 图解对照 45

2.4 演绎式理论建构 47

2.4.1 开始 48

2.4.2 建构理论 48

2.4.3 演绎式理论举例:分配正义 48

2.5 归纳式理论建构 50

2.6 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 52

2.7 研究伦理与理论 52

第3章 社会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55

导言 55

3.1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 56

3.1.1 自愿参与 56

3.1.2 对参与者无害 57

3.1.3 匿名与保密 59

3.1.4 欺骗 61

3.1.5 分析与报告 62

3.1.6 伦理审查委员会 64

3.1.7 职业伦理规范 65

3.2 两起有关研究伦理的争议 68

3.2.1 “茶室”风波 68

3.2.2 观察人类的顺从行为 69

3.3 社会研究中的政治 70

3.3.1 客观性与意识形态 71

3.3.2 无孔不入的政治 74

3.3.3 正视政治问题 75

第2篇 研究的建构:定量与定性

第4章 研究设计 81

导言 81

4.1 研究的三个目的 82

4.1.1 探索 82

4.1.2 描述 83

4.1.3 解释 83

4.2 个案式解释 85

4.3 通则式解释 85

4.3.1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标准 85

4.3.2 通则式因果分析和假设检验 87

4.3.3 通则式因果分析的错误标准 87

4.4 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 88

4.5 分析单位 89

4.5.1 个体 90

4.5.2 群体 91

4.5.3 组织 91

4.5.4 社会互动 91

4.5.5 社会人为事实 93

4.5.6 分析单位的回顾 93

4.5.7 分析单位的错误推理:区位谬误和简化论 94

4.6 时间维度 96

4.6.1 截面研究 97

4.6.2 历时研究 97

4.6.3 近似历时研究 101

4.6.4 研究策略举例 102

4.7 混合模式 102

4.8 如何设计研究计划 103

4.8.1 开始着手 105

4.8.2 概念化 105

4.8.3 选择研究方法 105

4.8.4 操作化 106

4.8.5 总体与抽样 106

4.8.6 观察 106

4.8.7 数据处理 106

4.8.8 分析 107

4.8.9 应用 107

4.8.10 回顾研究设计 107

4.9 研究计划书 108

第5章 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 113

导言 113

5.1 测量任何存在的事物 113

5.1.1 观念、概念和现实 114

5.1.2 建构的概念 116

5.2 概念化 117

5.2.1 指标与维度 117

5.2.2 指标互换性 119

5.2.3 真实定义、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 120

5.2.4 概念次序的建立 120

5.2.5 概念化举例:失范 122

5.3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定义 123

5.4 操作化选择 124

5.4.1 变异的范围 124

5.4.2 变异的两极 125

5.4.3 针对维度的提示 126

5.4.4 界定变量和属性 126

5.4.5 测量层次 127

5.4.6 单一或多重指标 130

5.4.7 操作化选择举例 131

5.4.8 操作化永无止境 132

5.5 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 133

5.5.1 准确性和准确性 133

5.5.2 信度 133

5.5.3 效度 136

5.5.4 谁决定何者有效 137

5.5.5 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张力 138

5.6 测量的伦理 138

第6章 指标、量表和分类 141

导言 141

6.1 指标还是量表 142

6.2 指标的建构 144

6.2.1 内容选择 144

6.2.2 经验关系的检验 145

6.2.3 指标赋值 149

6.2.4 处理缺损数据 150

6.2.5 指标的鉴定 151

6.2.6 女性地位:建构指标举例 156

6.3 量表的建构 158

6.3.1 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158

6.3.2 瑟斯东量表 159

6.3.3 李克特量表 160

6.3.4 语意差异 160

6.3.5 哥特曼量表 161

6.4 分类 164

第7章 抽样的逻辑 167

导言 167

7.1 抽样的简要历史 169

7.1.1 阿尔夫·兰登总统 169

7.1.2 托马斯·杜威总统 169

7.1.3 两种抽样方法 171

7.2 非概率抽样 171

7.2.1 就近法 171

7.2.2 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 172

7.2.3 滚雪球抽样 172

7.2.4 配额抽样 173

7.2.5 选择知情人 174

7.3 概率抽样的逻辑和理论 175

7.3.1 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抽样误差 175

7.3.2 代表性与选择概率 176

7.3.3 随机选择 177

7.3.4 概率理论、抽样分布和抽样误差评估 178

7.4 总体与抽样框 185

7.5 抽样设计的类型 189

7.5.1 简单随机抽样 189

7.5.2 系统抽样 191

7.5.3 分层抽样 192

7.5.4 系统抽样中隐含的分层 194

7.5.5 举例:对大学生进行抽样 194

7.6 多级整群抽样 195

7.6.1 多级整群抽样设计与抽样误差 197

7.6.2 多级整群抽样中的分层 198

7.6.3 概率比例抽样(PPS) 199

7.6.4 非比例抽样和加权 200

7.7 概率抽样回顾 201

7.8 抽样中的伦理 201

第3篇 观察的方式:定量与定性

第8章 实验方法 207

导言 207

8.1 适于实验方法的议题 207

8.2 古典实验 208

8.2.1 自变量与因变量 208

8.2.2 前测与后测 209

8.2.3 实验组与对照组 209

8.2.4 双盲实验 210

8.3 选择被试 211

8.3.1 概率抽样 212

8.3.2 随机化 212

8.3.3 配对 212

8.3.4 配对还是随机? 213

8.4 实验设计的变体 214

8.4.1 前实验研究设计 214

8.4.2 实验研究中的效度问题 215

8.5 实验研究举例 219

8.6 实验方法的替代 221

8.6.1 因素设计 222

8.6.2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 223

8.6.3 “自然”实验方法 223

8.7 实验方法的优缺点 224

8.8 实验方法的伦理 224

第9章 问卷调查 227

导言 227

9.1 适于问卷调查的议题 227

9.2 提问指南 228

9.2.1 选择合适的提问形式 229

9.2.2 提问要清楚 230

9.2.3 避免双重提问 230

9.2.4 受访者必须能回答 230

9.2.5 受访者必须愿意回答 231

9.2.6 提问应该相关 232

9.2.7 提问越短越好 232

9.2.8 避免否定性提问 232

9.2.9 避免带有倾向性的提问和词语 233

9.3 问卷的建构 234

9.3.1 一般的问卷格式 234

9.3.2 应答的格式 235

9.3.3 关联访题 235

9.3.4 矩阵访题 237

9.3.5 问卷中的题序 238

9.3.6 问卷说明 238

9.3.7 预调查 239

9.3.8 一个综合例子 240

9.4 自填式问卷 242

9.4.1 邮寄问卷的分发和回收 242

9.4.2 监控问卷的回收 243

9.4.3 补寄问卷 243

9.4.4 应答率 244

9.4.5 给受访者补偿 245

9.4.6 问卷调查案例 245

9.5 访谈问卷 246

9.5.1 访员的角色 247

9.5.2 问卷调查指南 247

9.5.3 协调与控制 249

9.6 电话访问 251

9.6.1 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访问(CATI) 251

9.6.2 访谈调查的应答率 252

9.7 在线调查 253

9.7.1 线上设备 254

9.7.2 电子工具设计 254

9.7.3 提高应答率 255

9.8 混合模式调查 255

9.9 不同问卷调查方法的比较 256

9.10 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257

9.11 二手分析 259

9.12 伦理与问卷调查 261

第10章 定性实地研究 264

导言 264

10.1 适于实地研究的议题 264

10.2 定性实地研究的特别注意事项 267

10.2.1 观察者的不同角色 267

10.2.2 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269

10.3 一些定性实地研究的范式 272

10.3.1 自然主义 272

10.3.2 常人方法学 274

10.3.3 扎根理论 275

10.3.4 个案研究和扩展个案方法 277

10.3.5 制度民族志 279

10.3.6 参与行动研究 280

10.4 定性实地研究的执行 283

10.4.1 实地研究的准备工作 283

10.4.2 定性访谈 285

10.4.3 专题小组 287

10.4.4 观察的记录 289

10.5 定性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291

10.5.1 效度 292

10.5.2 信度 292

10.6 定性实地研究的伦理 293

第11章 非介入性研究 296

导言 296

11.1 内容分析法 297

11.1.1 适于内容分析法的议题 297

11.1.2 内容分析法的抽样 298

11.1.3 内容分析法的编码 301

11.1.4 内容分析法举例 305

11.1.5 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307

11.2 既有统计数据分析法 307

11.2.1 涂尔干的自杀研究 308

11.2.2 全球化的后果 310

11.2.3 分析单位 310

11.2.4 效度问题 311

11.2.5 信度问题 311

11.2.6 既有统计数据的来源 312

11.3 比较和历史分析法 314

11.3.1 比较和历史分析法举例 314

11.3.2 比较和历史分析的数据来源 317

11.3.3 分析技术 318

11.4 非介入性在线研究 320

11.5 伦理与非介入测量 321

第12章 评估研究 323

导言 323

12.1 适于评估研究的议题 324

12.2 问题设计:测量问题 326

12.2.1 说明结果 326

12.2.2 测量实验环境 327

12.2.3 辨明干预因素 327

12.2.4 界定总体 329

12.2.5 新的还是已有的测量 329

12.2.6 操作化的成功与失败 329

12.3 评估研究设计的类型 330

12.3.1 实验设计 330

12.3.2 准实验设计 331

12.3.3 定性评估 335

12.4 社会环境 336

12.4.1 后勤问题 336

12.4.2 研究结果的应用 338

12.5 社会指标研究 342

12.5.1 死刑与阻吓 343

12.5.2 计算机模拟 343

12.6 伦理与评估研究 344

第4篇 数据分析:定量与定性

第13章 定性数据分析 349

导言 349

13.1 理论与分析的关联 349

13.1.1 发现模式 350

13.1.2 根理论方法 351

13.1.3 符号学 352

13.1.4 谈话分析 353

13.2 定性数据处理 354

13.2.1 编码 354

13.2.2 备忘录 358

13.2.3 概念图 359

13.3 定性数据处理 360

13.3.1 QDA 软件 360

13.3.2 用Qualrus分析《利未记》 361

13.3.3 NVivo 363

13.4 定量数据的定性分析 368

13.5 评估定性研究的质量 369

13.6 伦理与定性数据分析 371

第14章 定量数据分析 373

导言 373

14.1 数据的定量化 373

14.1.1 开发编码类别 374

14.1.2 建立编码簿 376

14.1.3 数据录入 377

14.2 单变量分析 378

14.2.1 分布 378

14.2.2 集中趋势 380

14.2.3 离散趋势 383

14.2.4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384

14.2.5 细节还是可处理性 385

14.3 子群比较 385

14.3.1 合并应答的类别 386

14.3.2 处理“不知道” 387

14.3.3 定性研究的量化描述 387

14.4 双变量分析 388

14.4.1 百分比表格 389

14.4.2 建立和解读双变量表格 391

14.5 伦理与定量数据分析 392

第15章 多元分析的逻辑 394

导言 394

15.1 详析模式的起源 395

15.2 详析范式 397

15.2.1 复证 398

15.2.2 辨明 398

15.2.3 阐明 402

15.2.4 标明 402

15.2.5 范式的微调 403

15.3 详析与事后假设 406

15.4 社会学诊断 407

第16章 统计分析 412

导言 412

16.1 描述统计 413

16.1.1 数据简化 413

16.1.2 相关性测量 413

16.1.3 回归分析 417

16.2 推断统计 421

16.2.1 单变量推断 421

16.2.2 统计显著性检验 422

16.2.3 统计显著性的逻辑 423

16.2.4 卡方 426

16.2.5 检验 428

16.2.6 注意事项 429

16.3 其他多变量方法 430

16.3.1 路径分析 430

16.3.2 时间序列分析 432

16.3.3 因子分析 433

16.3.4 方差分析 435

16.3.5 判别分析 437

16.3.6 对数线性模型 440

16.3.7 概率比分析 440

16.3.8 地理信息系统(GIS) 441

第17章 社会研究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445

导言 445

17.1 阅读社会研究论文 445

17.1.1 组织一篇文献回顾 445

17.1.2 阅读期刊还是阅读书籍 446

17.1.3 研究报告评估 448

17.2 合理利用互联网络 451

17.2.1 一些有用的网站 451

17.2.2 搜寻万维网 452

17.2.3 评估网络资源的质量 454

17.2.4 引用网络资源 456

17.3 撰写社会研究论文 457

17.3.1 基本考量 457

17.3.2 报告内容的组织 458

17.3.3 报告分析结果指南 462

17.3.4 公开发表 463

17.4 阅读与撰写社会研究的伦理 463

附录

附录A 如何使用图书馆 468

附录B 随机数表 476

附录C 卡方分布 478

附录D 正态分布 480

附录E 估计抽样误差 481

术语表 482

译校后记 494

内容摘要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遗用的社会学教械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1975年初版刚一面世即引起学术界关注。本书广泛的讨论范围、严密的论述,从社会理论的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的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的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推荐参考书。书中包含了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近期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主编推荐
名家经典著作再版,社会研究方法专门研究人员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推荐参考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