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 战争年代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
36.8
5.7折
¥
65
全新
库存164件
作者邓榕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115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200423622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篇
退休的这一天
巴蜀情
故乡行
这就是我们的老家
族宗寻迹
大颓大败的民族悲史
大悲大壮的人民反抗
孙中山的奋斗
我的爷爷
父亲的少年时代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由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心万里求学,不怕路远山高
从俭学到勤工之路
为了生存求学而斗争
在哈金森工厂
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
革命历程的起点
党的锤炼
告别——法兰西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云变幻
走出腥风血雨
二十四岁的中央秘书长
张锡瑗妈妈
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
在广西的政治舞台上
到广西去
举行百色、龙州起义
国事家事伤心事
红八军的兴衰
红七军的勃兴与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
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由来
红七军的遭遇
红七军光辉永存
三十年代初期的变迁
瑞金与中央苏区
第一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
“邓、毛、谢、古”事件
红星报的主编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序曲与遵义会议
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西安事变前后
走上抗日战场
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我的外公浦在廷
浦琼英到卓琳的道路
在太行山上
艰苦岁月
走向恢复和发展
神圣抗战的胜利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内战前夜
全面内战的爆发
突破黄河防线
千里跃进大别山
逐鹿中原
决战之前
大决战
打过长江去
向大西南进军
西南局第一书记
没有结束的故事
本书最后的话
鸣谢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全书从“大颓大悲的民族悲史”着笔,从四川广安邓氏祖辈写起;16岁的邓小平怀着憧憬,出川赴法勤工俭学,历经艰辛,到45岁重回四川;这29年的岁月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铸造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作者记录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父亲,一个孩童、学生、战士、将军、政治家的前半生旅程;更展现了邓小平和同时代的一批俊杰,从盗火到播种,从理想到实践,努力壮大革命力量,终于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
作为邓小平的女儿,作者历时三年,读书、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和知情者,终以大气磅礴的篇章真实地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轨迹。所以,全书在事件的记录上,它真实可信,语言细腻,尤其各战例的叙述生动详尽,数据确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它客观公平,语言深刻而犀利;在所附的照片中,更是看到了邓小平在生活、战斗、工作中最真实的常态,领略到了一个伟人真实而不平凡的多方面。
精彩内容
四川人杰地灵。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出现过司马相如这样才华横溢的辞赋大家。许许多多的文人名士都曾活跃在巴蜀这一历史舞台,其中有唐代诗坛泰斗李’白、杜甫,三国鼎足人物刘备、诸葛孔明,战国水利巨匠李冰父子……巴蜀之人会种田,会养蚕,会冶矿,会织缣,向以吃苦耐劳、勤劳朴实著称于世。
平原山脉滋养了肌肤,
长江诸川润育着魂魄。
作为一个四川人,你怎么能够不热爱这片土地,怎么能不为之而感到骄傲呢!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四川的,连一些外国人也知道四川的大名。但是,说起我们的家乡广安县,就是大有名之中的小无名,真正的鲜为人知了。
我们家的人都自称四川人,只有对四川人才会自称广安人。
广安在四川省会成都以东二百多公里,长江重镇重庆以北一百公里处,今属南充专区,这个地方至今仍不通铁路,主要靠陆路与水路通行。这里是成都平原的边沿,属丘陵地带。土地不算贫瘠,但并非富裕发达之地。所幸一条渠江浩浩荡荡川流而下,纵贯全县。
广安古属梁州地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的先民为□族人。□人和其他一些土著部落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地区-的先巴文化。
春秋晚期,原在汉水中游一带生息的巴族人迁入,遂在川东建立了巴国。巴族,自称太□伏羲氏的后代,自古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殷商中叶战败于殷,便向殷纳贡称臣。殷朝末年,巴人不堪屈辱,参加了周武王的伐商之战。巴师曾为前锋,骠勇善战。周王朝建立后,巴被封为诸侯。武王封其宗族中姬姓人士于巴,号为子爵。春秋时代,南方大国楚国崛起。巴国在与楚国数度攻伐之后,终于战败,遂离开汉水流域,举族徙迁,最后落足于川东地区。巴人与川东各土著民族融合,建立了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巴国,直到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战国时期,广安已属巴国,由于其先人为□族人,于是在此设有城。巴为秦灭后,秦在今广安设县,名宕渠县,属巴郡管辖。五代改宕渠为始安,隋复赉城,唐称渠江,到宋以后,始为广安。’
据此,应该说,我们的家乡广安,得名于宋,而该地居民则应为古梁州人和汉水巴人融合之后。有人说我们的祖先是湖北人,可能就是根据巴国是山汉水人川而言的吧!
四川今有人口一亿之多,乃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之最。我们广安县,作为人口众多的大省的一个分子,自然也不会落后。据记载,唐朝开元年问,当时的渠江县就已有人口一万八千余人。清代以来,广安人口陡增,到咸丰年间已有十三万一千余人。而到今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安区区一个县,人口竞已达一百多万。
在外人看来,广安不过如此,并无可以大大称赞之处。可广安人自己,则特以家乡为自豪。
清末编写的广安县志就写道:广安厥土饶沃,无旷土,无闲田,无沃瘠之别,无水旱之忧。树以桑麻榆枣,畜以牛马鸡豚(猪),植以葱韭蔬果,延以瓜瓠薯葛。广安物产特饶,凡山林竹柏之材,原野羽毛之族,陂池鳞介之虫,水陆草木之实,岩洞药石之宝,畜产皮角之富兼而有之。兹地所产之稻米包谷香尤滋润,号称金羹玉饭;所出之蚕丝品质特优,黄白莹然;所织之□布汉赋有载,谓为筒中黄润,一端数金。
广安除物产丰富以外,文化也不算十分落后。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景帝的时候,蜀郡郡守派司马相如进京受业,并还教乡里,自此巴郡亦设立文学。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广安就已设校学,置经师一人。此后历经近两千年的时间,广安一直办学。到民国初年,除原有小学外,还设立中学一所。这样的教育水平,比起文化发达地区,自然落后,但在当时的中国,比之不如的地方实在也不算少。因此据我看,可以算个中等偏下的文化水平。
有这样一个好的自然条件,按说广安人完全可以耕作自得。但是,偏偏天不从人愿,竞有许许多多的内忧外患困扰着广安人的生活。
一患为兵。隋唐兵家征战,宋末南北交兵,明末流寇侵袭,清朝滇人人掳……。战乱频仍,从古到今,广安人几乎没得一点安宁。
二患为灾。广安地高河低,所以以旱灾最为肆虐。据记载,大早之年,赤地百里,一望如焚。灾民流窜,乞讨之人沿路可见。
三患饥饿。灾事频繁便会谷价陡涨,谷贵而民慌。革根树皮掘取为食,乡井寥落,人烟萧索。广安人生于富饶之地,却沦为饥饿之民+实在可悲。
四患疫病。这里三年一小疫,五年一大疫。一人有病,一家相连;一村患疾,数乡共染。清朝同治年问,区区一个痢疾,竟然死人五千!
广安交通不便,闭塞了生存的环境。而这天上横祸和人世劫难,却更加阻挠着广安的发展。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前,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无论天地怎样轮转,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勤劳朴实的广安人,始终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始终处于贫穷落后之中。P11-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