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离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
25.9
4.5折
¥
58
全新
库存147件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892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594883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作者的话
初版序
二版序
第一辑 存在之谜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幸福的悖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岁月
探究存在之谜
永远未完成
第二辑 未知死焉知生
悲观·执着·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
父亲的死
第三辑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空地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运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第四辑 绚烂归于平淡
人性、爱情和天才
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哲学世界里的闲人
平淡的境界
“沉默学”导言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
——答《中国青年》杂志
第五辑 智者的心灵
人生贵在行胸臆
哲人隐语
智慧的诞生
孔子的洒脱
智者的最后弱点
第六辑 淡泊中的追求
困惑与坦然
在义与利之外
寻求智慧的人生
平静的心
玩物也可养志
习惯于失去
理想主义的绝唱
——读吴宓《文学与人生》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第七辑 守望的距离
旅+游=旅游?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何必温馨
消费=享受?
何尝失落
救世和自救
为了把这一页翻过去
第八辑 书与人生
人与书之间
哲学的魅力
——《诗人哲学家》前言
哲学与随感录
为自己写,给朋友读
——写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出版之际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爱书家的乐趣
自己的读者
第九辑 爱的智慧
女性拯救人类
性爱五题
艺术·技术·魔术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
论怕老婆
家
女人和哲学
男人眼中的女人
调侃婚姻
宽松的婚姻
爱情不风流
心疼这个家
爱还是被爱?
第十辑 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
第十一辑 随便走走
南游印象
街头即景
重游庐山散记
车窗外
第十二辑 对话和独白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蓝蓝《人间情书》序
怀念:今日的方舟
——舒可文诗集《氏族树》序
有这么一本书
生命的自娱和祝福
外行的感想
——欧阳卫民《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序
《人与永恒》自序
世上并无格言家
——《人与永恒》再版感言
《今天我活着》自序
不是我写的
《迷者的悟》自序
发表《永恒的女儿》小引
真正的学术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
——《博士论丛》总序
抚慰学术的寂寞
《断肠人在天涯》后记
第十三辑 格言的本色
比成功更宝贵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对理想的思索
沉默的价值
论嫉妒
格言的本色
第十四辑 读元曲随想
读元曲随想
内容摘要
《守望的距离》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散文集。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书中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主编推荐
★本书是周国平亲自编选的首部散文集,至今仍旧在不断再版、加印,十多年来销量超过600,000册,常销不衰。在这十多年中,本书成为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挚爱,也影响和改变万千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成为了行业与读者群中内容与销量齐飞的口碑经典佳作。
★本书收录了《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幸福的悖论》《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等周国平经典散文作品,其余如《父亲的死》《爱还是被爱》《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等篇章入选了各大中小学教材以及试卷中。
★本书历经了周国平12年波折的人生,12年思考的积淀之后写就,包含周国平真实的人生经历与哲学感悟,对每个热爱生活而遭遇挫折的人,都具有指导人生的实用价值。
★周国平被誉为“当代颇具灵魂的作家”、其散文以灵动而质朴的语言,孕育着撼动人心的人生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佳作典范。
★本书封面由设计师韩笑操刀设计,并配有水墨插画师汪钰元的绘画作品,让你在优美的视觉体验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正在人生的难题中苦苦挣扎,请看一看《守望的距离》,它会给你一些启示和指引。
精彩内容
幸福的悖论
一
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那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形形色色所谓幸福的“秘诀”,即使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罢了。
幸福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一般人把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可是,一旦愿望实现了,就真感到幸福吗?萨特一生可谓功成愿遂,常人最企望的两件事,爱情的美满和事业的成功,他几乎都毫无瑕疵地得到了,但他在垂暮之年却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我对一切关于幸福的抽象议论都不屑一顾,而对一切许诺幸福的翔实方案则简直要嗤之以鼻了。
最近读莫洛亚的《人生五大问题》,最后一题也是“论幸福”。但在前四题中,他对与人生幸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爱情和婚姻,家庭,友谊,社会生活,做了生动透辟的论述,令人读而不倦。幸福问题的讨论历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关系到幸福的客观条件,另一是心理方面,关系到幸福的主观体验。作为一位优秀的传记和小说作家,莫洛亚的精彩之处是在后一方面。就社会方面而言,他的见解大体是肯定传统的,但由于他体察人类心理,所以并不失之武断,给人留下了思索和选择的余地。
二
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多少幸福或不幸的喟叹,都缘此而起。按照孔德的说法,女人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婚姻对于女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即使是行动动物的男人,在事业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倘若在爱情和婚姻上失败了,他仍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
可是,就在这个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敢于宣称自己是真正幸福的。诚然,热恋中的情人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幸福女神的宠儿,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热恋的机遇,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况且热恋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婚后的失望、争吵、厌倦、平淡、麻木几乎是常规,终身如恋人一样缱绻的夫妻毕竟只是幸运的例外。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在异性世界中都可能有一个最佳对象,一个所谓的“唯一者”“独一无二者”,或如吉卜林的诗所云,“一千人中之一人”。但是,人生短促,人海茫茫,这样两个人相遇的几率差不多等于零。如果把幸福寄托在这相遇上,幸福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事实上,爱情并不如此苛求,冥冥中也并不存在非此不可的命定姻缘。正如莫洛亚所说:“如果因了种种偶然(按:应为必然)之故,一个求爱者所认为独一无二的对象从未出现,那么,差不多近似的爱情也会在另一个对象身上感到。”期待中的“唯一者”,会化身为千百种形象向一个渴望爱情的人走来。也许爱情永远是个谜,任何人无法说清自己所期待的“唯一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到了堕入情网,陶醉于爱情的极乐,一个人才会惊喜地向自己的情人喊道:“你就是我一直期待着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唯一者。”
究竟是不是呢?
也许是的。这并非说,他们之间有一种宿命,注定不可能爱上其他人。不,如果他们不相遇,他们仍然可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唯一者”。然而,强烈的感情经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从而改变了他们与其他可能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犹如经过一次化合反应,他们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元素,因而不可能再与别的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人得此幸遇。
也许不是。因为“唯一者”本是痴情的造影,一旦痴情消退,就不再成其“唯一者”了。莫洛亚引哲学家桑塔耶那的话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凡是经历过热恋的人都熟悉爱情的理想化力量,幻想本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因素。太理智、太现实的爱情算不上爱情。最热烈的爱情总是在两个最富于幻想的人之间发生,不过,同样真实的是,他们也最容易感到幻灭。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运气不佳而不能找到意中人,那么,艺术家则是因为期望过高而对爱情失望的。爱情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导致拜伦式的感伤主义,又进而导致纵欲主义,唐璜有过一千零三个情人,但他仍然没有找到他的“唯一者”,他注定找不到。
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究竟可能吗?我知道有一种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种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我相信,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三
爱情是无形的,只存在于恋爱者的心中,即使人们对于爱情的感受有千万差别,但在爱情问题上很难做认真的争论。婚姻就不同了,因为它是有形的社会制度,立废取舍,人是有主动权的。随着文明的进展,关于婚姻利弊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一派人认为婚姻违背人性,束缚自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