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成传
全新正版 现货速发
¥
30.9
4.0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孙少波 等 著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6422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523620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风雨如磐的童稚年代
生在“临川里”
文雅儒素的家族
逃难中
家道中落
第二章孜孜不倦的求知生涯
觅渡,觅渡
退学风波
就读辅华
杭甄老师
“亚克西”
初遇江湾
“苏式教育”的熏陶
受益于“三宜”训导
师道
纸上化工厂
第三章青春献给化学工业
入职北京
斯托尔维奇
“大下”武汉
首战未捷
又一个“流产”项目
萝卜汤婚礼
岁月蹉跎
化工不能让路
第四章维尼纶攻关的困厄岁月
聚焦维尼纶
吉化有个“104”
八千里路云和月
“瓜蔓式”工厂
大字报风波
关押和干校生活
扎根三线
转战广西
“胡子”工程
心潮逐浪高
第五章国门开启的“前奏曲”
“的确良”引发化纤革命
增光路纺织大院
大项
唱“双簧”
外面的世界精彩也无奈
“你是我认识的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
万人会战
第六章春风绿了长江岸
“大化纤”落户仪征
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项目分建的思考
“歌剧2号”上演仪征
把停缓建当成机遇
枯木逢春
呕心沥血绘蓝图
决战“八四八”
难舍仪化情
第七章筑梦聚酯装置国产化
夙愿
甩掉“洋拐杖”
不能再办“世界化纤博览会”了
干法腈纶技术的探索
难以落地的“产学研”
君子之约
再回仪化
第八章夯实基础建高楼
绘就践梦蓝图
厚植科技沃土
获得国家首批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国家经贸委的资金支持
加快推进聚酯装置10%增容项目
完善布局开发新品
推动质量与品牌建设
第九章欲得虎子闯虎穴
聚酯装置增容30%的缘起
冲破阻力统一思想
不能忘却的三厂八单元
组织联合攻关
仪化项目声动上海滩
运筹帷幄攻坚克难
通过市场竞争解决关键设备制造难题
不负众望克难关
启动应急方案排除热媒泵故障
项目成果振奋人心
惠泽聚酯行业
积极推进材料国产化
深思精研发新声
第十章攻城拔寨终圆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消除藩篱坚定前行
遭遇缓建困局
迎来柳暗花明
同心协力克难关
扬帆起航争朝夕
郑重按下试车按钮
成果鉴定令人振奋
第十一章风卷红旗扬五洲
犹如开启长江闸门
世界聚酯工业的“蝴蝶效应”
中国创造扬名海外
与时俱进发新声
盛誉之下的忧思
重振雄风扬帆远航
第十二章双重职务亮剑反倾销
带头学法用法
为聚酯产业告急疾呼
担任调查组常务副组长
《人民日报》刊发反倾销经验
第十三章推进化纤行业由大到强
为发展高性能纤维献计出力
为生物基纤维工程化和产业化问诊号脉
为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探索路径
废旧化纤纺织品变废为宝的中国方案
为中国化纤品牌建设“鼓与呼”
第十四章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献智助力
永远怀揣着化纤科技强国梦想
为仪征化纤转型发展支招
推进民营企业产学研结合
第十五章最高的奖赏就在事业之中
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荣获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奖
荣获“荣誉桑麻学者”
荣获中国化纤行业终身成就奖
荣获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称号
第十六章追忆母亲
附件一蒋士成大事年表
附件二蒋士成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蒋士成追梦筑梦圆梦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真实地记录了我国自主培养的一位杰出科技工作者为了我国石油化纤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实现聚酯装置国产化、振兴民族化纤工业,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攀高峰的奋斗故事和精神,从一个侧面来说,这本书也是中国化纤工业创业、创新、奋斗史的一个缩影。
主编推荐
该书适合石油石化和纺织化纤行业领导干部特别是科技人员,汲取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精彩内容
1934年农历9月23日,已是江南深秋时节。
傍晚的风明显带着寒意,树叶在城市的上空缓慢地飘零,几周前还是一片葱茏的树木渐渐地展示它刚劲的干枝。落叶随着风的节奏,翻滚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簌簌作响。江苏武进县城闹市区的商铺陆续关门打烊,街面上顿时缺少了生气。
“哇一哇一哇一”,在县城中心的一座深宅大院内,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硬山派建筑风格的私人府邸,前后四进,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气派非凡。它的门牌号为临川里西官保巷23号。香堂里青烟袅袅,全家上下10多口人似乎都在等待这个时刻的降临。随着婴儿的呱呱落地,祈祷声、祝福声、报喜声、鞭炮声连绵不绝,整个院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生子添丁,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大喜事。父亲蒋君衡小心翼翼地抱起昂着头、紧闭着眼、挥动着小手臂、哭声嘹亮的婴儿,欣喜地说:“好个弘毅之士,取名叫士成吧。”按宗谱,蒋士成的辈分为“成”字辈。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蒋君衡为儿子取名为“士”,不仅寓意名望、寄托理想,还反映了武进崇文重教的地域文化风尚。
武进县,为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时称延陵邑,汉代称毗陵县,隋朝始设常州,明、清设常州府,辖武进、阳湖两县,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两县合并为武进县。1949年4月常武地区解放后,武进县析出建立常州市。蒋士成出生的武进县,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江苏省常州市。
老常州人都知道,临川里为旧县衙、府衙所在地,所谓“官保巷”实际叫“官报巷”,是古代常州土人获得功名和升官报喜的科仕留芳之地。
临川里西傍北大街。南临内子河,河对岸是商业繁华的南大街,在连接南北大街的甘棠桥的北首,矗立着一座三十多米高、造型简洁时尚、一度为常州市标志建筑的钟楼。它的楼身为钢材结构,顶层还设置了消防嘹望台和自来水箱,南北两面悬挂着大型西洋自鸣钟。蒋家的祖业,设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蒋懋大银楼”就坐落在钟楼脚下,西官保巷向北大街的出口处。
常州是运河城市。老运河之水从西门小水关引人城内,过觅渡桥、甘棠桥、惠民桥和大浮桥后,河面倏然扩宽,水面波光潋滟,水色清澈光亮,云雾缥缈空蒙。因此,这条作为护城河的“内子河”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作“白云溪”。
临川里的东侧,是常州龙城书院的旧址。它创建于明朝隆庆六年,即1572年,明清时期,几经兴废。1895年甲午战败后,常州的有识之士推进改革,“别设致用精舍,博习乎舆地算学”,龙城书院成为常州士子学习新知识的中心。
蒋士成的曾祖父蒋树德,开设“蒋懋大银楼”发家后。选择了临川里这块风水宝地。祖父蒋雪庄又在祖屋的东侧购买了一大块土地,建造四进新宅20余间。主建筑为两层楼房,正厅屋取名为“望云堂”。“望云堂”取《史记·五帝本纪》“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之意,表达对古代贤者的敬仰。
在蒋士成居住的小楼上,白云溪的灵秀尽收眼底。
有人顾名思义,认为白云溪即为“临川里”之“川”,实则不然。临川里的称谓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
宋末元初,元军挥戈南侵,直指南宋都城临安。常州作为临安的门户屏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常州保卫战”。2万多毫无作战经验的市民和数千名宋军在守将王安节的率领下誓死抵抗,在无险可守、无粮可吃的绝境中,抵抗20万元兵达半年之久,致使元军三易主帅,损伤惨重。王安节在战斗中阵亡,后人用“纸城铁人”称赞常州军民的不屈精神。元军破城后,在常州进行了疯狂屠城,据说,全城仅有7人逃出。为纪念王安节这位抗元英雄,时人将他的遗体埋葬地称为王守沿。后来,其四世孙王伯两兄弟来常州守墓,住在县衙前,死后也附葬在王安节墓旁。因王安节、王伯均为江西临川人,故后人将王伯与其弟住处称为临JII里。
在宋军困守常州期间,王安节向当时平江府知府文天祥求援,文天祥即派遣将士火速增援常州。两年后,文天祥兵败在广东被俘,随即被押送北上,途经常州,看到常州城满目疮痍,哀鸿遍野,长叹道:“常州古睢阳都也,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鬼,哀哉”!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