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基础
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可开电子发票,
¥
20.4
5.5折
¥
37
全新
仅1件
作者吕岗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60868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7元
货号1202523996
上书时间2024-10-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全书分为信息获取(第1~7章)和信息传输(第8~14章)两部分。在信息获取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原理,测量系统以及温度、力、位移、物位四种信息的获取方式等;在信息传输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模拟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和网络等。
本书可作为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基础”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供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感兴趣、想快速了解本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电子、信息与工程 1 1.1.1 电子系统与电子技术 1 1.1.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1.1.3 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 2 1.2 信号 3 1.2.1 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 3 1.2.2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6 1.2.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9 习题 10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12 2.1 测量 12 2.1.1 测量的定义 12 2.1.2 测量的构成 12 2.1.3 测量的标准 13 2.2 测量误差 15 2.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5 2.2.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7 2.3 测量统计学 18 2.3.1 均值和中值 18 2.3.2 方差和标准差 19 2.3.3 正态分布 20 2.4 测量误差的判断 24 2.4.1 系统误差的判断 24 2.4.2 粗大误差的判断 24 习题 25第3章 测量系统和信号处理方法 26 3.1 测量系统 26 3.1.1 早期测量系统 26 3.1.2 现代测量系统 26 3.2 传感器 27 3.2.1 传感器的分类 27 3.2.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7 3.2.3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31 3.3 信号测量电路 33 3.3.1 信号放大电路 33 3.3.2 电桥测量电路 34 3.3.3 基本运算电路 37 3.4 信号变换电路 38 3.4.1 交直流变换电路 38 3.4.2 电压电流变换电路 39 3.4.3 电压频率变换电路 42 习题 43第4章 温度的测量 44 4.1 热和温度 44 4.1.1 热量 44 4.1.2 温度 45 4.1.3 相关物理量计算 47 4.2 膨胀式温度计 49 4.2.1 玻璃液体温度计 49 4.2.2 定压气体温度计 49 4.2.3 双金属温度计 49 4.3 热电阻温度计 50 4.3.1 金属热电阻温度计 50 4.3.2 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 52 4.4 热电偶温度计 54 4.5 集成温度计 56 4.5 非接触测温 59 4.5.1 光学高温计 59 4.5.2 声学测温法 59 习题 60第5章 力的测量 61 5.1 力、压强和应变 61 5.1.1 力 61 5.1.2 压强和应力 62 5.1.3 应变 63 5.2 力的测量方法 63 5.2.1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63 5.2.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64 5.2.3 霍尔式压力传感器 68 5.3 应变的测量方法 71 5.3.1 电阻应变效应 71 5.3.2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和特性 72 5.3.3 电阻应变片的应用 73 习题 75第6章 位移的测量 76 6.1 位移与路程 76 6.1.1 位移 76 6.1.2 路程 77 6.1.3 位移测量方法 77 6.2 滑线电位器 78 6.3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80 6.3.1 差分变压器 80 6.3.2 电涡流型传感器 83 6.4 光栅式位移传感器 85 6.4.1 光栅尺的结构 85 6.4.2 莫尔条纹 86 6.4.3 辨向原理 86 6.4.4 细分技术 87 6.5 编码器 88 6.5.1 编码器的结构 88 6.5.2 增量式编码器 89 6.5.3 绝对式编码器 90 习题 91第7章 物位的测量 92 7.1 物位 92 7.1.1 物位计 92 7.1.2 物位检测方法 92 7.2 超声波物位计 93 7.2.1 超声波的基本性质 93 7.2.2 连续式超声波物位计 95 7.2.3 限位式超声波物位计 96 7.3 雷达物位计 97 7.3.1 导波雷达物位计 97 7.3.2 脉冲雷达物位计 98 7.3.3 调频连续波雷达物位计 99 习题 100第8章 信息传输系统 101 8.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01 8.1.1 通信 101 8.1.2 通信系统 103 8.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06 8.2 电磁波 110 8.2.1 电磁波的发现 110 8.2.2 电磁波的物理特性 111 8.2.3 电磁波的传播 113 8.3 信道 114 8.3.1 有线信道 114 8.3.2 无线信道 118 8.3.3 广义信道 124 习题 127第9章 模拟信号的调制传输 129 9.1 调制原理 129 9.1.1 调制的作用 129 9.1.2 调制方法的分类 130 9.2 幅度调制 130 9.2.1 标准调幅 131 9.2.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135 9.2.3 单边带调幅 136 9.2.4 网络检波与同步检波 139 9.3 角度调制 140 9.3.1 相位调制与频率调制 141 9.3.2 调频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143 9.3.3 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144 9.3.4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146 习题 147第10章 信 源 编 码 149 10.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149 10.2 脉冲编码调制 150 10.2.1 抽样与抽样定理 150 10.2.2 量化 152 10.2.3 编码与解码 156 10.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160 10.4 增量调制 161 习题 162第11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64 11.1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164 11.1.1 单极性非归零波形 164 11.1.2 双极性非归零波形 165 11.1.3 单极性归零波形 166 11.1.4 双极性归零波形 166 11.1.5 差分波形 167 11.1.6 多电平波形 167 11.2 数字基带传输码型 168 11.2.1 AMI码 169 11.2.2 HDB3码 170 11.2.3 双相码 171 11.2.4 密勒码 171 11.2.5 CMI码 171 11.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72 习题 172第12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173 12.1 二进制数字调制 173 12.1.1 二进制幅移键控 173 12.1.2 二进制频移键控 174 12.1.3 二进制相移键控 176 12.1.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177 12.2 多进制数字调制 179 12.2.1 多进制幅度键控 180 12.2.2 多进制频移键控 181 12.2.3 多进制相移键控 182 12.3 新型数字调制技术 185 12.3.1 正交振幅调制 185 12.3.2 最小频移键控 187 习题 189第13章 信道编码 191 13.1 数字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 191 13.1.1 差错控制的方式 191 13.1.2 常用的检错码 192 13.1.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194 1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194 13.2 线性分组码 195 13.2.1 线性分组码的构成 195 13.2.2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与纠错 198 13.3 汉明码 200 13.3.1 汉明码的编码 200 13.3.2 汉明码的译码与纠错 201 13.4 循环码 201 13.4.1 二进制多项式模运算的基本规则 202 13.4.2 循环码的编码 202 13.4.3 循环码的译码与纠错 204 习题 205第14章 互联网 207 14.1 互联网结构 207 14.1.1 互联网的组成 207 14.1.2 互联网的分类 208 14.2 互联网协议 210 14.2.1 网络的体系结构 210 14.2.2 因特网协议 212 14.3 互联网应用 214 14.3.1 Internet地址 215 14.3.2 Internet服务 218 14.3.3 Internet接入 222 14.4 互联网的发展 224 14.4.1 三网融合 224 14.4.2 移动互联网 225 14.4.3 物联网 227 习题 229附录A 常用词汇英汉对照表 230附录B 习题参考答案 236参考文献 240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全书分为信息获取(第1~7章)和信息传输(第8~14章)两部分。在信息获取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原理,测量系统以及温度、力、位移、物位四种信息的获取方式等;在信息传输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模拟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和网络等。本书可作为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基础”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供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感兴趣、想快速了解本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