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社会
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可开电子发票,
¥
22.4
3.3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燕妮,聂凌睿,马德静 编著;王京生,徐雁 丛书主编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19422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493603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京生,深圳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为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有多种专著、论文出版与发表。
徐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素有阅读推广界有“北王南徐”(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和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之称,名列《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评选的“4位年度阅读推广人”之首。曾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副主编《中国藏书通史》,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主编《中华读书之旅》,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一等奖;著作《中国旧书业百年》,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江苏省政府“江苏省靠前0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书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士绅读书传统
第二节 欧美社会从贵族到平民化的读书传统
第二章 全民阅读的人文内涵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文化概念
第二节 阅读推广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 阅读推广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社会阅读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当前社会的阅读形势
第四章 阅读推广的实践总结
第一节 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阅读推广的推动力量
第三节 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
第五章 书香社会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 书香社会未来畅想
第二节 书香社会构建策略
第三节 书香社会相关重点探讨
后记
内容摘要
周燕妮、聂凌睿、马德静、王京生、徐雁编著的《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全民阅读”,如何具体构建“书香社会”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具体案例,是一部贯彻着全民阅读推广人文理念的指导读物。
精彩内容
序 言
◎ 王京生
今天,全民阅读活动在中国已渐成声势。这种声势的形成,有专家的倡导,有政府的支持,有舆论的推动,有个别杰出城市的示范和高贵的坚持,但最重要的动力还来源于民间日益高涨的热情,而其背后则是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是国民素质面对世界潮流与挑战的提升。因为览古今中外,无论对于民族、对于城市、对于个人而言,阅读,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具体到个人而言,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快乐的可持续。
所谓可持续发展,包括许多方面,如环境、能源、食品、卫生等,但最重要的可持续在于人的可持续,在于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承续相接与不断创造,而人的可持续最根本还是来源于读书学习。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因为阅读而改变命运的人。每个人的梦想无论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而且这种可持续不是痛苦的可持续。当你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一部分时,你是快乐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强国自国民始,提升国民自教育始,教育自读书始,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中华民族文明何以历久不衰并且日益壮大?这与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对学习、阅读的推崇有关。《论语》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发轫之辞,绝非偶然。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重视读书,这么刻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一直把阅读当作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书籍典藏汗牛充栋,勤学善学精神更是一脉相承。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到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凿壁借光”到“囊萤映雪”,对书本的热情、对阅读的推崇以及读书之刻苦,从中可见一斑。
非独我国,世界上任何很好民族无不热爱阅读。以色列人、美国人善于创新,德国产品最经得起考验,日本是最善于接纳外来文化的民族。为什么这些国家和民族都擅长创新?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阅读指数,人均读多少本书时,你就知其所以然了。每年犹太人人均读书64本,俄罗斯人均读书55本,美国人均读书50本,日本人均读书40本,法国人均读书20本,韩国人均读书11本,匈牙利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在创新和发展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阅读在发挥着根本作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6优选创新指数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瑞士、瑞典、英国、美国、芬兰、新加坡、爱尔兰、丹麦、荷兰、德国。前十强的排名基本稳定,瑞士连续六年名列,并且除了美国和新加坡,其余均为欧洲国家,北欧更是占了三席。国家创新能力和阅读息息相关,欧洲国家年人均读书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由此可见,国民阅读力决定了国家创新力。
对于城市而言,阅读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是涵养城市的创新源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在谈到深圳的阅读与城市发展时有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阅读之所以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因为它无法被任何东西所取代,也无法被外界的任何力量夺去,它代表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心灵,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深圳近20年来坚持推动全民阅读,这是对人文价值的一种高贵坚守。而深圳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奇迹和文化奇迹,是因为人们保持着对阅读的巨大渴求、对知识的巨大热情,一座城市积累的丰富知识一定能转换成强大的创造力。
深圳强大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造能力,都与阅读密切相关,无数大胆的设想和创意都来源于持续阅读与勤学善学。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但一开始确实很浮躁。近20年来,深圳人带着理想、感情、追求和担当,脚踏实地推进全民阅读,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于无声之中润化心灵,让许多躁动的心因为读书而充满宁馨欢愉,为这座年轻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为城市的发展加注了充足后劲,创造了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
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在变化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以精彩创意来持续推动。深圳是“优选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优选专享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此殊荣的城市。在全国首创的深圳读书月迄今已举办17届,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深圳一直在做那些别人还在想或者别人想做而未做的事。
催生深圳读书月的,是深圳人在阅读上的“先知先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商潮涌动的深圳经济特区就有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图书馆总是座无虚席,年轻人都排着长队进去读书。而1996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更是创下了短短10天书城销售额即高达2177万元的全国纪录。当时我在深圳市文化局工作,市民的读书热情和求知渴望,引发了我们的思索——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在市民阅读行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也许,举办专门的读书活动,正是一条不错路径。这时,深圳市图书馆馆长、市政协委员刘楚材的提案上来了——《关于建立“深圳读书节”的提案》,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考虑到设立“节”需要人大审批通过,设立“读书周”吧,时间太短,还没热起来就闭幕了,我就建议把“读书节”改为“读书月”。
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读书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诞生,体现了深圳人在阅读上的“先知先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从创办读书月那一天起,我们希望,深圳民间蕴藏的巨大读书热情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释放,市民的阅读权利可以通过读书月得到充分满足,城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读书月持续点燃。
从首届读书月开始,“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观念,进入深圳人的视野。当时,我提出,要保障市民实现基本文化权利,并且在首届读书月闭幕不久,在《深圳特区报》发表《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对首届读书月的若干思考》,阐述举办读书月的价值宗旨: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靠前公约》,而深圳在2000年就对文化权利做出了回应。
阅读权是市民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读书月的举办,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载体和方式。“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充分保障了市民的阅读权利。目前,深圳已有600多座各级公共图书馆,建成200多台自助图书馆,形成了星罗棋布、互联互通、虚实结合的无边界图书馆网络。随着读书月的开展,深圳市民阅读权利得到了充分实现。与此同时,市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等各种权利,都通过阅读得以体现、激发和推动。深圳从阅读出发,不断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利。
2010年“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及读书月理念“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双双入选“深圳十大观念”。“深圳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策划,网民倡导发起的。当时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评选活动缘起于深圳新闻网论坛的一篇帖文:《来深十八年,再回忆那些曾令我热血沸腾的口号》。发帖的网友呼吁将30年来由深圳土壤孕育产生的口号进行收集、总结,让更多喜欢、热爱深圳的人可以借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篇帖文的跟帖和点击量很高,引起了媒体的注意。随后,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评选活动渐次展开,前后经历了网络征集200余条观念、评选出103条候选观念、“103进30”“十大观念评选”四个阶段。最后由学术界、文化界、媒体代表、网民代表等组成评委会,结合市民投票权重和专家投票权重,最终评选出十条拥有影响力观念。“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接近由民间发起、参与,充分尊重和体现了市民意愿,反映了民间呼声与市民追求。“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及“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双双入选,看似偶然,绝非偶然,而是充分说明了市民的理性判断和集体远见,充分说明了阅读在深圳人心目中的地位。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从读书月出发,逐渐扩大影响,成为指导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理念。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价值之一,并由此推动深圳驶入文化发展快车道。
观念,是一种力量。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理念指导下,深圳读书月创意迭出。
2003年,从第四届读书月开始,政府主办变成政府委托承办制,企业开始成为读书月的承办运作方。2004年起,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即原深圳市新华书店、深圳发行集团)干脆拿下读书月的总承办权,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等30多家单位共同承办。政府每年确定读书月活动主题,具体活动策划及运作全部交由企业完成,企业又与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合作,为读书月带来了更专业的服务、更的运作、更充足的资源,使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据不接近统计,17年来,深圳读书月共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6000多项,市民参与人数由首届的170万人次上升至今年的上千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参与总人次达1.2亿。
2015年,在全民阅读中一直先行先试的深圳,再次创造了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2015年12月24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获市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运用特区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将深圳阅读活动“深圳读书月”法定化,并将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阅读立法,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深圳率先实现阅读立法,这个“”,是深圳在创造无数个“”之后又一个辉煌的表现,是永恒的、与城市共存的传统。阅读立法不是市民的阅读权利和阅读行为,而是为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是对每个市民阅读权利和城市阅读活动的法律保障,是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其所明确和规范的是政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行为。
今日回头看,深圳的阅读立法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很多人还不理解阅读立法的意义时,深圳没有受此影响,而是全力推动。早在2005年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时,深圳读书月的“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模式已日益成熟。企业、媒体以及创意推动着读书月高效运作,政府慢慢地退后。但政府退后不是政府职能缺位,我就萌生了推动地方阅读立法的想法。有了阅读立法,与阅读有直接关联和间接相关的部门都必须提供政府资源以促进城市阅读,而这种促进是以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为依归的。阅读立法的实质,就是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文化权利。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深圳读书月已经成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全民阅读的“深圳奇迹”和“深圳样本”。与此同时,在深圳,越来越多的民间阅读组织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短短几年,深圳涌现出10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其中,青番茄、深圳读书会、三叶草故事家族、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后院读书会等在深圳乃至国内都颇有影响。从更广泛的全民阅读来看,深圳应有更广阔的空间,努力推动民间阅读组织获得长足发展,使不同民间阅读组织自由健康成长。
放眼未来,深圳读书月也有望从“企业运作,全民参与”发展成为“阅读组织运作,全民参与”。在未来,越来越多的阅读组织将成为各种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而政府则成为全民阅读的“守夜人”。作为“优选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全民阅读中的探索还可放眼优选,参与国内外交流,纵览更波澜壮阔的阅读图景,站在更高处看到城市的阅读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全民阅读进一步做出贡献。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现在,阅读已是国家的战略,全社会的共识,全民阅读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但依然任重而道远。《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将备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导航、全民阅读导论四个板块,以“书香”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丛书具有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未成年人阅读和面向未来阅读的特点,总结和丰富了阅读学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深入阐述了当今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在全民阅读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方面均有建树,相信会对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深圳读书月创办以来,很多人问读书和读书月是什么关系,我常以比喻作答:“‘钱塘八月潮,壮观天下无’,八月的潮水使钱塘江闻名于世。八月潮水,是钱塘江一个壮观的景色,而钱塘江水是无声无息、浩浩荡荡、从古至今地一直流淌,正如我们的读书和读书活动一样。”阅读推广活动是壮观的钱塘潮,民间阅读和私人阅读就是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问世,必将使全国读书大潮更加澎湃壮观。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