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接入网 网络技术 雷维礼 等 新华正版
  • ip接入网 网络技术 雷维礼 等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ip接入网 网络技术 雷维礼 等 新华正版

45.65 6.6折 69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维礼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15166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46页

字数545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xhwx_1201811457

上书时间2024-05-05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篇 背景与基础
章 接入网的ip化演进
1.1 接入网的诞生
1.2 泛通信网络ip化
1.3 ip化的接入网
1.4 参文献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数字传输基础
2.1.1 香农信道定理
2.1.2 带宽还是速率
2.1.3 奈奎斯特准则
2.1.4 高阶调制技术
2.2 系统架构与参模型
2.2.1 系统架构基本概念
2.2.2 osi系统架构
2.2.38 02网络系统架构
2.2.4 mac技术概要
2.3 小结
2.4 参文献
第二篇 ip接入网架构
第3章 接入网系统架构
3.1 背景
3.2 ip接入网的三面系统架构
3.2.1 新一代网络的三面架构
3.2.2 传送功能架构
3.2.3 系统管理架构
3.2.4 接入控制架构
3.3g.90 2建议
3.3.1 概述
3.3.2 接入网的定义
3.3.3 接入网的界定与接
3.3.4 接入网的功能架构
3.3.5 小结
3.4y.12 31建议
3.4.1 概述
3.4.2 ip接入网定义
3.4.3 接入网在ip网络中的地位
3.4.4 接入网系统架构
3.4.5 驻地网
3.4.6 ip接入网的协议栈
3.4.7 ip接入网的三面架构
3.4.8 小结
3.5 小结
3.6 参文献
第4章 接入控制系统架构
4.1 概述
4.2 接入控制系统功能
4.3 接入控制系统发展
4.3.1 部署模式的演变
4.3.2 控制协议的发展
4.4 接入控制系统模型
4.4.1 信息通道
4.4.2 nas模型
4.5 接入控制协议环境
4.6 小结
4.7 参文献
第5章 接入控制协议
5.1 概述
5.2 eap协议
5.2.1 协议概述
5.2.2 协议标准
5.2.3 协议分层模型
5.2.4 分组格式
5.2.5 协议运行
5.2.6 eap在接入控制中的地位
5.3 pppoe协议
5.3.1 协议概述
5.3.2 ppp简介
5.3.3 协议接入模型
5.3.4 协议分层模型
5.3.5 分组格式
5.3.6 协议运行
5.4ieee 802.1 x协议
5.4.1 协议概述
5.4.2 协议模型
5.4.3 eapol pdu格式
5.4.4 协议运行
5.5 radius协议
5.5.1 协议标准
5.5.2 协议模型
5.5.3 报文格式
5.5.4 报文类型
5.5.5 协议运行
5.5.6 协议协同
5.6 diameter协议
5.6.1 协议概要
5.6.2 协议模型
5.6.3 基础协议
5.6.4 应用协议
5.7 小结
5.8 参文献
第三篇 有线接入技术
第6章 以太网接入技术
6.1 引言
6.1.1 以太网的诞生与发展
6.1.2 以太网与ip的匹配
6.1.3802.3 标准浴火重生
6.1.4 以太网发展的启示
6.2ieee 802.3 标准
6.2.1 基本标准
6.2.2 物理层增补
6.2.3 其他增补
6.3 系统架构与参模型
6.3.1 系统架构
6.3.2 参模型
6.3.3 ip承载
6.4 mac层
6.4.1 共享信道的接入控制
6.4.2 mac协议基础
6.4.3 csma/cd协议概要
6.4.4 全双工以太网
6.4.5 mac帧
6.5 物理层
6.5.1 标准
6.5.2 参模型
6.5.3 phy规范汇
6.5.4 双绞线接
6.5.5 光纤接
6.6 网桥与交换机
6.6.1 网桥的系统结构
6.6.2 网桥的运行
6.6.3 以太网交换机
6.6.4 交换式以太网
6.7 虚拟局域网技术
6.7.1 vlan基本知识
6.7.2 vlan加标帧格式
6.7.3 vlan网桥的系统结构
6.7.4 vlan网桥的工作
6.7.5 vlan配置与实现案例
6.7.6 vlan之间的通信
6.8 几个附加议题
6.8.1 poe
6.8.2 oam
6.8.3 功能面属
6.9 典型的接入应用
6.9.1 基于pppoe接入控制的以太网接入
6.9.2基于ieee 802.1 x接入控制的以太网接入
6.10 小结
6.11 参文献
第7章 光纤接入技术
7.1 概述
7.2 光接入网基本概念
7.2.1 光纤的传输窗
7.2.2 光接入网系统结构
7.2.3 光接入网应用类型
7.2.4 光接入网的分类
7.3 pon概要
7.3.1 基本概念
7.3.2 标准演进
7.3.3 系统结构
7.3.4 双向传输技术
7.3.5 多路接入技术
7.3.6 物理拓扑
7.4 epon
7.4.1 epon概述
7.4.2 epon系统结构
7.4.3 epon传输
7.4.4 epon帧结构
7.4.5 epon参模型
7.4.6 epon的点到点
7.4.7 epon多点控制协议
7.4.8 mpcp控制帧
7.4.9 epon运维管理
7.51 0g epon
7.5.11 0g epon背景
7.5.21 0g epon概述
7.5.31 0g epon技术特点
7.5.41 0g epon mpcp控制帧
7.5.51 0g epon参模型
7.6 epon的应用
7.6.1 epon典型应用模式
7.6.2 epon组网技术
7.7 小结
7.8 参文献
第8章 电话铜线接入技术
8.1 概述
8.2 标准发展
8.2.1 adsl标准演进
8.2.2 vdsl标准
8.3 dsl接入网架构演进
8.3.1 以atm为中心的早期架构
8.3.2 以ether为中心的架构
8.4 电话铜线接入技术基础
8.4.1 电话铜线的传输能
8.4.2 用户接入段上技术的演进
8.5 adsl传输技术
8.5.1 频谱划分
8.5.2 调制编码技术
8.5.3 adsl中的stm和atm模式
8.5.4 adsl成帧技术
8.6 adsl2传输技术的改进
8.6.1 第三种转移模式: ptm
8.6.2 传输能提升
8.6.3 功率控制技术
8.6.4 抗干扰能力的增强
8.6.5 adsl2+
8.7 adsl体系结构
8.7.1 adsl系统参模型
8.7.2 adsl.lite
8.8 adsl的应用
8.8.1 adsl设备
8.8.2 adsl接入的典型应用
8.9 小结
8.10 参文献
第9章 hfc接入技术
9.1 概述
9.2 标准发展
9.2.1 多媒体有线网络系统(ms)
9.2.2 docsis标准
9.3 catv网络和hfc网络
9.3.1 catv网络
9.3.2 hfc网络
9.4 cable modem系统
9.4.1 cable modem系统组成
9.4.2 cable modem与cmts交互作要点
9.4.3 cable modem协议模型
9.5 cable modem物理层技术要点
9.5.1 下行信道物理层规范
9.5.2 上行信道物理层规范
9.6 cable modem mac层技术要点
9.6.1 上行信道的分配
9.6.2 上行信道的解决
9.6.3 mac层的同步
9.6.4 mac层帧结构
9.7 基于同轴线缆的以太接入技术
9.7.1 早期eoc技术简介
9.7.2 新一代eoc技术概述
9.7.3 itu-t g.hn标准
9.7.4 ieee 1901
9.8 小结
9.9 参文献
第四篇 无线接入技术
0章 无线局域接入技术
10.1 引言
10.2802.11 标准
10.2.1 标准发展历程
10.2.2 基本标准
10.2.3 物理层增补
10.2.4 其他增补
10.2.5 关于wifi
10.3 网络架构与参模型
10.3.1 无线传输环境
10.3.2 网络基本结构
10.3.3 网络服务
10.3.4 服务组与服务组标识
10.3.5 wlan系统构成
10.3.6 分发系统
10.3.7 参模型
10.4 mac层
10.4.1 mac服务
10.4.2 mac结构
10.4.3 mac帧结构
10.5 csma/ca协议
10.5.1 概述
10.5.2 时隙与帧间间隔
10.5.3 载波侦听
10.5.4 ack与rts/cts
10.5.5 后退
10.5.6 多片阵发传输
10.5.7 dcf访问过程
10.5.8 csma/ca
小结
10.6 phy层
10.6.1 无线通信基础
10.6.2 系统架构与模型
10.6.3 pmd系统概要
10.7 网络安全
10.7.1 无线网络的安全环境
10.7.2802.11 的安全标准
10.7.3 安全技术概述
10.7.4 安全应用
10.8 小结
10.9 参文献
1章 无线广域接入技术
11.1 引言
11.2 无线广域接入体系
11.2.1 无线广域接入的概念
11.2.2 无线广域接入的类型
11.2.3 无线广域数据业务
11.3 陆地广域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11.3.1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概况
11.3.2 陆地广域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11.4 gprs接入技术
11.4.1 gprs的技术特点
11.4.2 gprs的网络结构
11.4.3 gprs的信道编码与数据速率
11.4.4 gprs的资源分配与数话共存
11.4.5 gprs的协议模型
11.4.6 gprs的数据传输
11.4.7 gprs的局限
11.5 cdma2000-1x接入技术
11.5.1 cdma2000-1x的网络结构
11.5.2 cdma2000-1x的数据业务与传输
11.6 lte/4g接入技术
11.6.1 lte/4g的网络结构
11.6.2 lte/4g的业务与信令概述
11.6.3 lte/4g协议模型
11.6.4 lte/4g中ue的接入过程
11.75 g接入技术概述
11.7.15 g标准
11.7.25 g应用新特点
11.7.35 g新技术
11.8 小结
11.9 参文献
附录a缩略语

内容简介:

ip接入网是全ip化通信网络的重要构成。ip接入网技术是当前全ip通信网络发展与建设的重点,在优选广受重视。
本书系统地介绍ip接入网技术。全书内容由4篇(11章)组成,重点介绍ip接入网体标准itut y.1231和基于三面架构的参模型,接入控制系统与协议,各种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本书以系统架构和参模型为纲,基于技术标准和标准系列的分析来讨论接入网技术,标准协议介绍和协议背景分析并重,致力于知识获取、技能提高和技术理念培养。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或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网络通信领域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