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三国史 的多重面孔 中国历史 吕思勉 新华正版
  • 细说三国史 的多重面孔 中国历史 吕思勉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细说三国史 的多重面孔 中国历史 吕思勉 新华正版

18.23 4.1折 45 全新

库存4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70133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56页

字数138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2738591

上书时间2024-04-27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打破传统固有误区,还原多面三国,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写给大众的三国普及读物,挖掘三国人物不为人知的多重面孔。
易中天讲三国的参照来源,解密不为人所知的三国秘史!
史学泰斗吕思勉先生的一部三国历史通俗史学作品,行文亲切朴实,颇为语化,又不失严谨,对关键的历史事件作了精到的分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装帧精美,了解三国史的典藏之选。

目录:

三国史话

楔子

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辩诬

从曹到司马懿

替魏延辩诬

姜维和钟会

史话之余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

司马懿如何人

司马氏之兴亡

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边章、韩遂

张纯之叛

袁、曹成败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诸葛亮南征

奖率三军,臣职是当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关羽欲杀曹公

孙策欲袭许

姜维不速救成都

君与王之别

马钧

李邈

山越

三国之校事

参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史学泰斗吕思勉先生的一部通俗的史学精编著作,深入地解析了三国历史和文学中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战争、地理环境等,区分了真实的三国与“演义”中的三国,用浅显的文笔来讲述三国历史,为三国历史进行了原貌复原。比如,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势力怎样兴起、赤壁之战的、司马氏的兴亡等。每篇文章仅几千字,行文亲切朴实,颇为语化,却又不失严谨,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作者对于三国历史的独特见解。另外,本书还是易中天品评三国的重要参资料之一,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著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等。

精彩内容:

    楔子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是宋朝陆放翁先生的诗,所说的,便是现在的说书。说书虽然是中的事,然到后来,将说书的人所用的底本,加以润饰以供众览,成为现在的话了。话俗称小说,亦谓之闲书。虽然是用以消闲的,然而人们的知识得自此中的,实在不少。
    现在中国的书籍,行销广的,是三国演义。据书业中人说:它的销数,年年是各种书籍中的。这部书有些地方,渲染得很有文学意味,如赤壁之战前后便是;有些地方,却全是质实的记事,简直和正书差不多。这显见得其前身系说书的底本。说得多的地方,穿插改造得多了;说得少的地方,却依然如故。
    我在学校中教授历史多年。当学校招新生以及来会时看过的历史试卷不少。有些低劣的,真“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问及三国史事,却很少荒谬绝伦的。这无疑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未必个个人自己读,然而这种知识,在社会上普遍了,人们得着的机会多,远较学校的教授和窗下的阅读为有力。这可见通俗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密切。
    老先生们估量人们知识的深浅,往往以知道的、记得的事情多少为标准。讲历史,自然尤其是如此。但无意义的事实,知道了,记得了,有什么用处呢?尤其是观点误谬的,知道了,记得了,不徒无益,而又有害。而且心论之,也不能算知道史事。因为历的事实,所传的,不过一个外形,有时连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们根据事理去推测它、证它、解释它。观点一误,如戴黄眼镜的,看物皆黄,戴绿眼镜的,看物皆绿了。我们在社会上,遇见一个人、一件事,明明是好的,却误把恶意猜测他,会觉得他处处可疑;明明是坏的,却误当他好的,也会觉得他诚实可靠。历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其意以为一件事办好了,我们当取以为法,摹(模)仿它;一件事办坏了,我们当引以为戒,不可再蹈其覆辙。这话很易为人们所赞许,其实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同的?我们所谓相同,都不过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为同罢了。事情既实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对付?别的事情姑弗论,在欧人东来之初,我们所以对付他的,何尝不根据旧有的知识?所谓旧有的知识,何尝不是从历史经验而来?其结果却是如何呢?
    真正硬摹(模)仿古人的自然不多,是事实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识,是他所知道的、记得的事情铸造成功的。知道的、记得的事情一误谬,其知识自然随之而误谬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倒还不重在知道的、记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自然是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讲论,要容易明白些,有兴味些。
    三国时代,既然是人们所熟悉的,此加以讲论,自然为相宜。所以我想这一段史事,略加说述,或者纠正从前的误谬,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以我学问的荒疏,见解的浅陋,自不为大方所笑,我只是一点抛砖引玉的意思,希望以后人们能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渐多,亦希望人们我所说的赐与教正。
    p36

精彩书评:

一般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用这部书来矫正谬误的历史知识。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也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作者对于历史的独特见解。
——现代作家 叶圣陶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历史学家 严耕望
 

史学大师吕思勉既有代表其学术高度的两晋南北朝史,又有通俗读物三国史话,各擅胜场,使人叹绝。比起吕思勉那样著作等身、创见迭出的年夜师,我等只有汗的份儿。
——知名学家 虞云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