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高节满乾坤——范仲淹与范氏家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小娟 新华正版
  • 清明高节满乾坤——范仲淹与范氏家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小娟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明高节满乾坤——范仲淹与范氏家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小娟 新华正版

9.7 4.9折 20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小娟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5992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56页

字数168千字

定价20元

货号xhwx_1202714040

上书时间2024-04-23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章源自尧裔望出高

节帝尧之裔刘累得氏

第二节杜伯冤死子孙仁晋

第三节士会封范得姓之始

第四节春秋至晋范氏名人

第五节望出高支脉播迁

第二章我先本唐相子孙志四方

节谱系始祖

第二节范氏南迁

第三节生父范墉

第三章幼孤家贫随母改嫁

节读书

第二节求学南都

第三节中举与复姓

第四章直道而不枉甘为三黜人

节道义在身任浮沉

第二节直言上书忤逆太后

第三节有犯无隐阻帝废后

第四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第五章塞垣草木识威名

节宋夏之战

第二节韩琦的“战”

第三节范仲淹的“守”

第六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节筑堤治水

第二节兴学育才

第三节义田活族

第七章重父必重母

节母教典范

第二节继室淑贤

第三节范家儿媳

第四节范家女儿

第八章雅道有子继

节范纯祜:天才英纵

第二节范纯仁:布衣宰相

第三节范纯礼:爱民勤政

第四节范纯粹:沉静有略

第五节范家后辈有贤名

第九章家声代代传

节孝悌忠恕

第二节节俭持家

第三节乐善好施

第四节清廉守正

第五节诗文传家

第十章持家秘籍说家训

附录范氏祖茔天山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范氏家风,重点介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的家风建设有的助益。

精彩内容:

千载而下,范仲淹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典范。王安石评价范仲淹“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在南宋大儒朱熹眼中,范仲淹是“天地间气,流人物”;而在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眼中,范仲淹是“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的人物。现代人则说,两宋人物首推范仲淹。    人们素来重视“身后名”,千古风流人物,无论生前如何风光显赫,都难死后之论。翻检史实,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甚至带有普遍的现象,即当时人的评价与后世人的评价经常不太一致,甚至褒贬互换时有存在。    范仲淹似乎是个特别的例子。生前被同时代人热情讴歌,赞为“贤者”(石介),去世时举国悼念,边疆之民闻讯痛哭,仁宗皇帝亲自书写其碑“褒贤之碑”。几十年后,钦宗皇帝感念这位贤臣的仁德,加以追封,追封魏国公诰中称赞范仲淹“清明而直谅,博大而刚方”。    令后人羡慕称道的是,留芳青史的不仅是范仲淹本人,其儿子也个个学有所成,宋史中还记载有他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的事迹。长子范纯事占幼时便有文名,时随父亲立功于边疆,遗憾的是成年后因病居家,不问政事。其他三个儿子在宋朝都曾担任重要职务,次子范纯仁两次登上相位。在大儒黄宗羲名作宋元学案中,其父子五人赫然在列。    从范仲淹开始,范氏家族形成了清正廉洁为官、孝义节俭持家、宽和忠恕待人、乐善好施济人的家风。    正因为有这样的家风,才会有近千年持续不断的慈善大爱。范仲淹以祖宗之心,悲悯着童年时从未抚育过他的苏州族人,并倾其官俸捐建“范氏义庄”,不仅当时帮助了乡人,周济了家族中的贫困者,而且起到了“活族”的作用。在此后的时光里,他的子子孙孙不断投入财力、心力,薪火相传接续这项的慈善事业,不知造福了多少人。    范仲淹是个有大爱的人,他的祖宗之心,不仅施诸与他血脉相连的族人,更有看似陌路的天下人。作为将军,他用父母之心体谅士兵,不肯轻易启战;作为地方官,他用父母之心关注社会底层的小民,为民请命,请皇帝品尝民间“乌味草”。他把自己的喜乐放在全天下之后,心怀天下,心忧天下。他的自我期许是“我爱古人节,皎皎明于霜”。    这样一位贤人,是如何养成的?他又如何教育出四个出的儿子?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文正家声”“墨幛家声”又传达了哪些可贵的治家经验?    他以自己的姓氏为荣,他仰慕先祖们的事迹和功德,它们是他成长、化蝶中重要的思想资源。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三十多岁结婚成家之前,“家”对他而言是一种无奈甚至有些尴尬。两岁,亲生父亲去世;四岁,跟着母亲改嫁;二十多岁知道身世,立志改回本姓,却被范氏家族质疑。套用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成年后的范仲淹出现偏激、阴暗格都是有可能的,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为什么他却没有抱怨、没有报复、没有仇视,反而成长为“道德上几乎”的人?    为什么欧阳修对他如此崇敬?为什么苏东坡把未能拜见他作为终生憾事?这位一代名相、名儒身上,蕴藏了什么神秘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回到北宋,回到历史现场,看一看,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