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秘的人格 人格怎样决定命运 心理学 曾奇峰 新华正版
  • 隐秘的人格 人格怎样决定命运 心理学 曾奇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隐秘的人格 人格怎样决定命运 心理学 曾奇峰 新华正版

39.14 4.4折 88 全新

库存679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奇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60572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68页

字数209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xhwx_1202685486

上书时间2024-04-22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学、育儿学、关系学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三句话概括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
 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这个人的。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中年危机、身心疾病等等?
为什么很多无缺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却一塌糊涂?
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扯皮到分手的程度?
为什么很多人如此渴望成功,却把生活和工作搞得一塌糊涂?

科胡特说过一句话“who they are i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they do”,他们是谁比他们怎样做更重要。也是说,父母拥有什么样的人格,比他们在某一件事情上怎么做要重要。 
如果父母人格健康,他们不管怎么做,对孩子可能都有支持的作用,孩子的人格会变得健康。但是,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那么他们即使照着教科书做,孩子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任何成功,到后都是人格层面的成功。"

目录:

讲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什么

弗洛伊德及相关人物和观点

精神分析可以用来做什么

精神分析的特点

第2讲核心人格的形成

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精神分析四“轮子”对人格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第3讲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抑郁症是如何形成的

抑郁症病人缺乏跟他人的连接

抑郁症病人一般自我边界不清晰

抑郁是自恋的典型表现

精神分析是理解人类内心的优选模型

第4讲精神分析的心理

疾病是怎样产生的

精神分析的机理

第5讲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中年危机、身心疾病

情绪是精神分析工作的重心

强迫症:内驱力的压抑

恐怖症:对热爱的掩饰

焦虑症:害怕将来会发生糟糕的事

中年危机:在危机面前寻求新整合

身心疾病:躯体不适,是内心不适的信号

接纳糟糕情绪是人格成长的标志

第6讲背叛是成长

青春期孩子的认同问题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

背叛过去,是成长

第7讲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过去重现

反移情:逆转移

师的反移情和移情

一致反移情:共情

第8讲反移情是的关键

反移情是照心灵的镜子

反移情的侦查工作

第9讲再谈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一个移情和反移情的过程

……

内容简介:

人要诞生两次,次是躯体诞生,像毛坯房的诞生;第二次是心理诞生,像毛坯房的装修。躯体诞生需要十月怀胎的孕育,心理诞生也有一个孕育的过程,孩子内心是否被装修成漂亮的房子,意味着人格是否健康,这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任何成功到后都是人格层面的成功。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人格是怎样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这种人格又怎样构成他的命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多长时间内,决定他的和成。

作者简介:

"曾奇峰
精神分析“播种机”
有名心理学者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首任院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著有幻想即现实你不知道的自己"

精彩内容:

    讲  什么是精神分析
    曾氏语录:
    学精神分析不仅要用脑子,而且要用身体。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探索工具、方法。
    精神分析是什么
    说到精神分析,很多人会觉得精神分析是个很庞大的体系,其实,用三句话可以把精神分析说清楚。
    句话:精神分析是这样一门学问,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怎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是所谓的“移情”,一个人从父母那里“移”了什么样的“情”到自己身上,“移”来的“情”又是如何影响他的。
    第二句话: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这个人的。比如,我如果见到一个人觉得紧张,这种紧张有一部分是对方传递给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来了解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以及他们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是所谓的“反移情”,这也是精神分析研究的内容。
    第三句话: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的机制。在这样一个冷暖不定,大自然随时对我们有敌意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很难活下去。我们的课堂中有这么多人,证明我们这些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都使用了有效的保护机制。那些不能够很好地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人,很可能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精神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如何保护自己。这是所谓的“御机制”。
    弗洛伊德及相关人物和观点
    我们先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igrnund freud),他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也是精神分析的“初学者”。他逝世于1939年9月,这之后精神分析的发展,他都不知道。
    弗洛伊德主要的贡献,是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定义了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换句话说,一个人活着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是什么。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的问题。研究我们为什么活着,简单来说,好比研究一部车使用什么样的燃料在路上行驶。
    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人活着的动力来自力比多(驱力)的满足需要,以及攻击驱力的需要。
    很多人对精神分析的误解来自弗洛伊德说的这两种驱力。实际上,如果我们深人察人会发现,人除了这两种需要几乎没有别的需要了。从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诞生以来,人们在谈到任何关于人的部分时,如果终不能落到力比多和攻击驱力上,算不上深刻。这也是这个理论能在很短时间内征服全世界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不配被称为是一位心理学家,因为他的生物学倾向非常强烈。他的力比多和攻击驱力的理论,仅仅说了人作为生物学存在的部分。这个理论如果用在猫、身上也说得过去。
    弗洛伊德在世的时候,他的一些因为他的内驱力理论而跟他分道扬镳,比如卡尔荣格(carl gutav jung)。所谓的现代精神分析,是在反对弗洛伊德内驱力理论的背景下出现的,的代表人物有卡伦霍妮(karen homey)、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还有哈里沙利文(harry tack ullivan)。沙利文主要的贡献是把精神分析社会化。但是,他们的不太。
    经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真正的分水岭是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她出生在维也纳,在柏林接受过精神分析培训,1926年到了英国,后来她发展出了现代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如果有人问我的精神分析取向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属于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这个学派的。
    经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的区别在于——
    弗洛伊德认为,人活着的动力来自两种内驱力,即驱力和攻击驱力,人活着是要满足这些需要。别人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力比多或攻击的投注而已。而克莱因和她的弟子们则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关系的需要。克莱因的理论直接使精神分析真正变成所谓的心理学。
    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