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 第3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 针灸学 第3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针灸学 第3版 大中专高职医药卫生 作者 新华正版

28.04 5.8折 48 全新

库存11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40078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30页

字数480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1740522

上书时间2024-04-22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1


一、针灸学发展简史/1


(一)针灸的起源/1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


(三)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


二、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4


三、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方法/5


上篇经络腧穴


章经络论9


节经络学说的形成/9


一、针灸等刺激的感应传导现象的观察/9


二、腧穴主治功效的结/10


三、气功的“行气”与经络的发现/10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10


五、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10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10


一、十二经脉/11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11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11


(三)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11


(四)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12


(五)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12


(六)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12


二、奇经八脉/13


(一)奇经八脉的命名与分布概况/13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与临床意义/13


三、十五络脉/14


(一)十五络脉分布概况/14


(二)十五络脉的作用与临床意义/15


四、十二经别/15


(一)十二经别分布概况/15


(二)十二经别的作用与临床意义/15


五、十二经筋/16


(一)十二经筋分布概况/16


(二)十二经筋的作用与临床意义/16


六、十二皮部/16


(一)十二皮部分布概况/16


(二)十二皮部的作用与临床意义/16


第三节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17


一、标本/17


二、根结/17


三、气街/18


四、四海/18


第四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9


一、经络的作用/19


(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19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9


(三)抗御病邪,反映证候/19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20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0


(一)诊断方面/20


(二)方面/21


第二章腧穴论22


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22


一、腧穴的分类/22


(一)经穴/22


(二)奇穴/23


(三)阿是穴/23


二、腧穴的命名/23


(一)天象地理/24


(二)人事物象类/24


(三)形态功能类/24


第二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24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24


(一)近治作用/24


(二)远治作用/24


(三)特殊作用/25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25


(一)分经主治规律/25


(二)分部主治规律/26


第三节特定穴/30


一、五输穴/30


二、原穴、络穴/32


三、背俞穴、募穴/33


四、八会穴/34


五、郄穴/34


六、下合穴/34


七、八脉交会穴/35


[附]八脉交会八穴歌/35


八、交会穴/35


第四节腧穴定位法/38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39


(一)固定标志/39


(二)活动标志/39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39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1


(一)中指同身寸/41


(二)拇指同身寸/41


(三)横指同身寸/41


四、简便取穴法/41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42


节手太阴经络及其腧穴/42


一、手太阴经络/42


(一)经脉循行/42


(二)主要病候/42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43


(四)主治概要/43


二、手太阴腧穴/43


(一)常用腧穴/43


中府/43


尺泽/44


孔/44


列缺/44


太渊/45


鱼际/45


少商/45


(二)腧穴表解/45


第二节手阳明经络及其腧穴/46


一、手阳明经络/46


(一)经脉循行/46


(二)主要病候/47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47


(四)主治概要/47


二、手阳明腧穴/47


(一)常用腧穴/47


商阳/47


三间/47


合谷/48


阳溪/48


偏历/48


手三里/48


曲池/49


臂臑/49


肩髃/49


扶突/49


迎香/50


(二)腧穴表解/50


第三节足阳明经络及其腧穴/52


一、足阳明经络/52


(一)经脉循行/52


(二)主要病候/52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52


(四)主治概要/52


二、足阳明腧穴/53


(一)常用腧穴/53


承泣/53


四白/53


地仓/53


颊车/53


下关/54


头维/54


梁门/54


天枢/54


归来/55


伏兔/55


梁丘/55


足三里/55


上巨虚/56


下巨虚/56


丰隆/56


解溪/56


内庭/57


厉兑/57


(二)腧穴表解/57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络及其腧穴/61


一、足太阴经络/61


(一)经脉循行/61


(二)主要病候/61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61


(四)主治概要/61


二、足太阴腧穴/61


(一)常用腧穴/61


隐白/61


太白/62


公孙/62


三阴交/62


地机/62


阴陵泉/63


血海/63


大横/63


大包/63


(二)腧穴表解/64


第五节手少阴经络及其腧穴/66


一、手少阴经络/66


(一)经脉循行/66


(二)主要病候/67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67


(四)主治概要/67


二、手少阴腧穴/67


(一)常用腧穴/67


极泉/67


少海/67


通里/67


阴郄/68


神门/68


少冲/68


(二)腧穴表解/68


第六节手太阳经络及其腧穴/70


一、手太阳经络/70


(一)经脉循行/70


(二)主要病候/71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71


(四)主治概要/71


二、手太阳腧穴/71


(一)常用腧穴/71


少泽/71


后溪/71


腕骨/71


支正/72


天宗/72


颧髎/72


听宫/73


(二)腧穴表解/73


第七节足太阳经络及其腧穴/75


一、足太阳经络/75


(一)经脉循行/75


(二)主要病候/75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75


(四)主治概要/75


二、足太阳腧穴/75


(一)常用腧穴/75


睛明/75


攒竹/76


天柱/76


风门/76


肺俞/77


心俞/77


膈俞/77


肝俞/78


胆俞/78


脾俞/78


胃俞/78


肾俞/79


大肠俞/79


膀胱俞/79


次髎/79


委阳/80


委中/80


膏肓/80


志室/80


秩边/81


承山/81


飞扬/81


昆仑/81


申脉/82


束骨/82


至阴/82


(二)腧穴表解/82


第八节足少阴经络及其腧穴/87


一、足少阴经络/87


(一)经脉循行/87


(二)主要病候/88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88


(四)主治概要/88


二、足少阴腧穴/88


(一)常用腧穴/88


涌泉/88


然谷/88


太溪/89


大钟/89


照海/89


复溜/89


俞府/90


(二)腧穴表解/90


第九节手厥阴经络及其腧穴/93


一、手厥阴经络/93


(一)经脉循行/93


(二)主要病候/93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93


(四)主治概要/93


二、手厥阴腧穴/93


(一)常用腧穴/93


天池/93


曲泽/94


间使/94


内关/94


大陵/95


劳宫/95


中冲/95


(二)腧穴表解/96


第十节手少阳经络及其腧穴/97


一、手少阳经络/97


(一)经脉循行/97


(二)主要病候/97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97


(四)主治概要/97


二、手少阳腧穴/97


(一)常用腧穴/97


关冲/97


中渚/98


阳池/98


外关/98


支沟/98


肩髎/99


翳风/99


耳门/100


丝竹空/100


(二)腧穴表解/100


第十一节足少阳经络及其腧穴/102


一、足少阳经络/102


(一)经脉循行/102


(二)主要病候/102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102


(四)主治概要/103


二、足少阳腧穴/103


(一)常用腧穴/103


瞳子髎/103


听会/104


阳白/104


头临泣/104


风池/104


肩井/105


月/105


带脉/105


环跳/106


风市/106


阳陵泉/107


光明/107


悬钟/107


丘墟/107


足临泣/108


足窍阴/108


(二)腧穴表解/108


第十二节足厥阴经络及其腧穴/112


一、足厥阴经络/112


(一)经脉循行/112


(二)主要病候/112


(三)络脉循行及其病候/112


(四)主治概要/112


二、足厥阴腧穴/112


(一)常用腧穴/112


大敦/112


行间/113


太冲/113


曲泉/113


章门/113


期门/114


(二)腧穴表解/114


第十三节奇经八脉及其腧穴/116


一、督脉及其腧穴/116


(一)循行路线/116


(二)主要病候/116


(三)主治概要/116


(四)常用腧穴/117


长强/117


腰阳关/117


命门/118


至阳/118


大椎/118


哑门/118


风府/119


百会/119


上星/119


素髎/119


水沟/119


印堂/120


(五)腧穴表解/120


二、任脉及其腧穴/122


(一)循行路线/122


(二)主要病候/123


(三)主治概要/123


(四)常用腧穴/123


中极/123


关元/124


气海/124


神阙/124


下脘/124


中脘/124


膻中/125


天突/125


廉泉/126


承浆/126


(五)腧穴表解/126


三、冲脉/128


(一)循行路线/128


(二)主要病候/128


(三)交会腧穴/128


四、带脉/128


(一)循行路线/128


(二)主要病候/128


(三)交会腧穴/128


五、阳蹻脉/129


(一)循行路线/129


(二)主要病候/129


(三)交会腧穴/129


六、阴蹻脉/129


(一)循行路线/129


(二)主要病候/130


(三)交会腧穴/130


七、阳维脉/130


(一)循行路线/130


(二)主要病候/130


(三)交会腧穴/130


八、阴维脉/131


(一)循行路线/131


(二)主要病候/131


(三)交会腧穴/131


第十四节奇穴/132


(一)常用奇穴/132


四神聪/132


太阳/132


球后/132


金津、玉液/133


牵正/133


翳明/133


提托/133


子宫/133


三角灸/134


定喘/134


夹脊/134


腰眼/134


十宣/134


四缝/135


八邪/135


外劳宫/136


腰痛点/136


臂中/136


肩前/136


百虫窝/136


鹤顶/137


膝眼/137


胆囊/137


阑尾/137


八风/138


(二)奇穴表解/138


中篇刺灸法


第四章刺灸145


节刺灸的起源与发展/145


一、刺法的起源与发展/145


二、灸法的起源与发展/146


第二节刺灸法作的量学要素/146


一、刺法的量学要素/146


(一)刺激的强度/146


(二)刺激的时间/147


二、灸法的量学要素/147


第三节刺灸法的宜忌/148


一、施术部位的宜忌/148


二、患者体质的宜忌/148


三、病情质的宜忌/148


四、刺灸时间的宜忌/148


五、特殊情况宜忌/149


第五章刺灸法各150


节毫针法/150


一、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