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神/中国民俗丛书 文艺其他 杨卫华//程波涛 新华正版
  • 门神/中国民俗丛书 文艺其他 杨卫华//程波涛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门神/中国民俗丛书 文艺其他 杨卫华//程波涛 新华正版

11.5 6.1折 19 全新

库存4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卫华//程波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30486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79页

定价19元

货号xhwx_1200340657

上书时间2024-04-22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门神的起源
  “门”的建构与“门祭”
  “门神”形象的创造
第二章  门神的演变历程
  先秦门神
  秦汉门神
  魏晋南北朝门神
  隋唐门神
  五代门神
  两宋门神
  元代门神
  明代门神
  清代门神
第三章 门神的故事与传说
  神荼、郁垒的故事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的故事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伍子胥与赵云的故事
  关羽的故事
  萧何与韩信的故事
  马武与铫期的故事
  马超与马岱的故事
  秦叔宝与尉迟恭的故事
  魏徵的故事
  薛仁贵与盖苏文的故事
  裴元庆与李元霸的故事
  钟馗的故事 
  郭子仪的故事
  赵匡胤和杨衮的故事
  寇准与包拯的故事
  温琼与岳飞的故事
  孟良与焦赞的故事
  穆桂英与梁红玉的故事
  文官门神与赐福门神的故事
第四章  文学艺术中的门神
  古典诗词中的门神
  古代小说中的门神
  古代曲艺中的门神
  古代戏剧中的门神
第五章  门福画的制作工艺与粘贴的定则
  门神画的制作工艺
  门神黏贴的定制
第六章  门神画中主要形象的特征
  神荼、郁垒的形象
  秦琼与尉迟敬德的形象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的形象
  关公的形象
  钟馗的形象
参书目

内容简介:

杨卫华、程波涛编著的门神内容提要:中国民间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编者将把民俗中的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的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本书是中国民俗丛书之一的门神分册,书中包括了:门神的演变历程、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的故事、秦叔宝与尉迟恭的故事、裴元庆与李元霸的故事、文官门神与赐福门神的故事、门福画的制作工艺与粘贴的定则等内容。

精彩内容:

在中国传统中,门神是人们彩绘或雕刻铸造于建筑物“门”区的神灵。在人们的愿望中,门神既能保障居所安全,又能承载房屋主人辟邪迎祥的精神寄托。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有限,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威力,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测的灾祸,是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慑,对不可把握的力量,人们只能乞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消灾祈福获得心灵的慰藉。正是出于外和居住安的虑,人们才设置了门神,希望能起到祓除不祥、祈福护佑、迎新纳吉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会单“门”而创设出一个神灵来呢?主要是因为在建筑物中,“门”的设置,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特别重大。释名:“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里户指的是房门,牖是窗。开凿和建造了门窗,人才能自由出人于室内外,它发挥着“交通”的实用功能。“门”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可以把人们的居所同外界隔离开来,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安全的生活空间。    人们的居所中有了“门”,既避风雨,又野兽,保障了基本的生存安全。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对“门”产生了近于敬畏的神秘观念,这种神秘观念以后便逐渐演化为原始的门神崇拜。由于早期人类在充分占有和享受造物主丰富恩赐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直接威胁,对于身边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无法从现代科学意义上真正认清它们产生的根源,出于原始思维和主观的想象,便认为大自然的各种物体都是神秘的,有灵的,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认为:“原始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万物有灵和到处都是鬼魂的世界中,暴露在大自然的直接威胁之下,对家的这种感觉较之对大自然已有充分认识的文明人更为强烈。”早期的人们把物灵和物一一对应。有雨有雨神,有风有风神。人们建筑了房屋,设置了门,实现外内守,遮风挡雨,故而在人们的想象中,建筑物中的“门”也有“门神”,它能保护人们遭自然及超自然力量的危害,躲避纵这些自然现象的风神、雨神等各路神灵、各路鬼怪。于是,“门神”对应着“门”本身而被创造出来。    具有原始意识的人认为物的神灵和物本身一样实际存在着。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欧洲艺术家在非洲给当地的牛画了一些像,当他带着这些牛的画像准备离开时,当地的居民很难过地说:“如果你把它们随身带走,我们靠什么过子呢?”尚未脱离原始意识的当地居民认为,牛的魂灵在牛的画像中,带走了牛的画像是带走了牛。门神崇拜追根溯源,无疑也应当是在原始崇拜时期逐渐创立起来,它的出现必然是在房屋建筑中对于“门”的设置和建构完善以后。  要找寻“门”的设置源头,需要了解古代先民的居住状况。原始人群是居住在山洞里面的,像距今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在北京周店龙骨山的山洞中居住,山洞是天然形成的,无所谓“建筑”,自然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门”了。    先民早的建筑有两种,一是“穴居”、“营窟”,一是“巢居”。儒学经典礼记?礼运中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古发掘发现了一些早期形态的建筑物。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半坡村遗址,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氏族部落,用木架和草泥建造了简单的半穴居或地面建筑,可以看出住居遗址中有“门”的设计。和半坡所见情况一样,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也发现了木骨泥墙房屋的实例,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从半坡和姜寨遗址的情况看,那时的地面建筑物已经有“门”,至于“门”的形式、形态则已经无从据。    那么,巢居的情况如何呢?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少而禽兽众,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一般认为,初的巢居是利用大树的枝干架设于树上的,后演变成有人工木桩支撑的“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的实例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已有准确的榫卯技术。以它的工艺水来看,巢居建筑应当也有“门”的设置,只不过年代久远,实物形态的门无法保存至今。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