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湃 党史党建读物 潘利红,张冰 新华正版
  • 彭湃 党史党建读物 潘利红,张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彭湃 党史党建读物 潘利红,张冰 新华正版

14.59 3.8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利红,张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45600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76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xhwx_1202491148

上书时间2024-04-21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家世与求学

第二章 教育

第三章 到农民中去

第四章 海陆丰农动

第五章 推动广东农动发展

第六章 反击右派的进攻

第七章 创建海陆丰苏维埃

第八章 永远的丰碑

附录 彭湃生活动简表

内容简介:

彭湃是广东传部组织编纂的红广东丛书之一种,属于该丛书中的广东工农运动系列。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县人(今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是中国创建时期的重要人、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杰出的农动,也是广东近代先驱的代表人物。彭湃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但其生事业大半与农民群众为伍,教育、组织并他们为改变自身生活境遇而奋斗。为此,他舍弃优裕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农动及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彭湃也因此被称为“农动大王”。彭湃是一部红人物通俗小传,主要讲述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农动,建立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的事迹。

精彩内容:

    彭湃(1896—1929),乳名天泉,学名汉育,留学本时改名彭湃,广东海丰县人。中国创建时期的重要人,无产阶级家,杰出的农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彭湃生事业大半与贫苦农民群众为伍。他舍弃优裕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农动及中国事业当中,努力教育、组织并民众,为改变自身的生活境遇而奋斗,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湃也因此被称为“农动的大王”。
    彭湃祖籍陆丰吉康,后来移居海丰。南宋末年,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率残部退至海丰,遭到元兵围困,不敌被俘,随即被“解赴燕京,禁闭三年,作正气歌。元世祖不忍杀,诏劝之降,终不屈而义”。明朝嘉靖年间,海丰人于五坡岭建起“方饭亭”,下侧建有“表忠祠”。到了近代,海丰人同样用热血写下自己的抗争和不屈,如1纪50年代初的黄履恭、王宇春发动的农民,1895年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首领洪亚重发动的大嶂山,这些流传在海丰民众中的英雄故事与抗争史话,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年少的彭湃。
    清道光年间,彭湃曾祖父彭魁由陆丰搬到海丰,在桥侧开了一间经营杂货兼做经纪的商店,取名“彭名合”。彭湃祖父彭藩继承家业后,生意愈发兴隆,于是大量购置田地,至彭湃出生时,彭家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彭湃儿时,中国民族危机益深重,维新改革与潮流风起云涌,这些社会进步思想也传播到海丰,给彭湃以巨大的心灵触动。
    彭湃自幼聪明伶俐,在同辈中得祖父疼爱。彭藩曾叮嘱彭湃生母周凤:此儿是我家的千里驹,须妥善教养,我家以后的兴旺,将和他大有关系。1901年,不满5岁的彭湃被送往海丰县城的七圣宫读私塾。不到两年,便认识几百个字,能背诵不少古诗,还会写春联。6岁,进入林祖祠小学。老师林晋亭是前清秀才,又是同盟会会员。他常向讲述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等历史人物反侵略、反压迫的英雄事迹,使彭湃幼小的心灵早早烙下的印迹。因为有私塾基础,加上勤奋好学,彭湃的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和图画,他的作经常被“贴堂”示范。
    放学后,彭湃接触多,相处密的是母亲周凤。周凤出身贫苦,从小被作婢女,16岁嫁到彭家,她常给彭湃讲述穷苦人家的故事。受母亲影响,彭湃很小对贫苦群众怀有强烈的亲近感和同情心。彭湃10岁时,父亲与嫡母相继去世,周凤便承担起教育彭湃的责任。
    1912年,彭湃16岁,受家庭之命,与蔡素屏结婚。彭湃对这一旧式“包办婚姻”不满,但担心误了女方一生,终同意成亲。婚后,彭湃说服蔡素屏放开小脚,丢掉缠脚布,并抽出课余时间,亲自为妻子补知识。在丈夫的帮助下,蔡素屏逐渐从一名经受封建桎梏的妇女,变成一位知书明理,又有崇高政治觉悟的“新女”。1927年,蔡素屏加入中国,任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1928年6月被叛徒出被捕。临刑前,她向周围群众高呼“农会万岁”!彭湃与蔡素屏相伴16载,生有四男:彭独、彭绛、彭仕禄、彭洪。
    1913年秋,彭湃小学,入海丰中学。在林晋亭等老师的支持下,彭湃与同学发起成立“群进会”,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为宗旨,宣传及社会政治学说。当时,学校里新学和旧学之争十分激烈。一次,以陈月波、马剑郎等豪绅为学校旧派力量,他们为攀附海陆丰驻军统领林干材,为林塑了一座石浮雕像。彭湃偕同“群进会”会员,到处张贴“墙红”,历数林干材的罪状,并偷偷地把雕像砸碎。陈月波指使人四处搜罗肇事人,彭湃因躲藏及时,幸而逃脱。
    1916年冬,彭湃因石像事件避到广州,产生出外读书的想法。1917年初,进入广府中学。这所学校当时是提倡“新学”、推行新式教育的典范。但彭湃仍不满足,几个月后,他又登上前往本的海轮。1917年6月,到达本东京。9月,入专门为中国留进行预备教育的东京成城学校。1918年5月3,彭湃于东京成城学校。同年9月30,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的政治经济科。
    留期间,彭湃处处遭受歧视和不公待遇,激发了他炽热的民族情感。在留学初期,他的思想,大体是狭隘主义与粗浅主义的混合体。他甚至一度接触,试图从宣扬的“等”“博爱”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随着接触和学社会主义思想,彭湃很快从那些空洞、虚妄的理论中解脱出来,从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具有世界情怀的社会主义者。
    p3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