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喇嘛传 宗教 牙含章 新华正版
  • 喇嘛传 宗教 牙含章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喇嘛传 宗教 牙含章 新华正版

19.51 4.6折 42 全新

库存17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牙含章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09137

出版时间200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1页

字数34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xhwx_1202053270

上书时间2024-04-21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再版序言

前言

序言

上编一世至十二世诸喇嘛

一、一世根敦朱巴

二、二世根敦嘉措

三、三世索南嘉措

四、四世云丹嘉措

五、五世罗桑嘉措

六、六世仓央嘉措

七、七世噶桑嘉措

八、八世强白嘉措

九、九世隆朵嘉措

十、十世楚臣嘉措

十一、十一世凯珠嘉措

十二、十二世成烈嘉措

中编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

一、寻访灵童的经过

二、剪发取法名

三、坐床

四、受沙弥戒

五、的常年活动

六、幼年时期的

七、反对洋人入藏“察”

八、查录戕杀信使事件

九、拉萨喇嘛劫尼商事件

十、英人第二次入藏被阻

十一、第穆呼图克图继任摄政

十二、九世班禅灵童举行金瓶掣签

十三、次抗英战争

十四、中英关于西藏的次条约

十五、受比丘戒

十六、亲政

十七、瞻对之争

十八、第穆呼图克图被杀

十九、、班禅失和

二十、英人得寸进尺

二十一、帝俄觊觎西藏

二十二、第二次抗英战争

二十三、拉萨城下之盟

二十四、英对班禅的挑唆、班禅被迫赴印

二十五、中英关于西藏的第二次条约

二十六、查办藏事

二十七、西康的改土归流

二十八、英人侵略拉达克与不丹

二十九、的流亡生活

三十、入京

三十一、返藏

三十二、逃亡印度

三十三、英帝的分裂阴谋

三十四、辛亥以后的

三十五、川军二次准备入藏

三十六、西姆拉会议

三十七、巩固农奴制度的新措施

三十八、藏军向康区进攻

三十九、柏尔赴拉萨活动、

四十、班禅逃亡内地

四十一、西藏与的联系

四十二、藏军再次向康区进攻

四十三、班禅之间的斗争

四十四、整顿格鲁派

四十五、圆寂

四十六、黄慕松入藏致祭

四十七、班禅回藏被阻

下编十四世喇嘛

一、寻访与坐床的经过

二、“热振事变”

三、受英美策动的所谓“驱汉事件”

四、签订和解放协议

五、喇嘛欢迎班禅返回札什伦布

再版后记:1959年之后的第十四世喇嘛

本书参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我国西藏地区古代与近现代历史的著作。本书采用藏族喜闻乐见的“南木他”(传记)体裁,依据藏文版的历代传记尤其是十三世土登嘉措的传说而创作,是一部研究西藏历史和社会、研究世系发展的学术著作。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阐明历代喇嘛与历代班禅的关系问题,证明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以元朝西藏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管理以来的历史为经,以历代世系与主要活动为纬,织成了一幅西藏六百多年历史的画卷。作为早期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西藏历史和社会,研究、班禅世系发展的学术专著,本书曾对几代藏学研究者和涉藏实际工作者产生启蒙的作用,至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精彩内容:

一、一世根敦朱巴    (一)初识宗喀巴大师    一世法名根敦朱巴。据藏文根敦朱巴传载:藏历第七“饶迥”之铁羊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根敦朱巴生于后藏萨迦寺附近的霞堆牧场,父名贡布多吉,母名觉莫朗吉,共生子女五人,根敦朱巴是老三。初生之夜,家庭遭匪徒劫,生活困难,根敦朱巴幼时帮助父母牧羊。    根敦朱巴15岁(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在那当寺(在今札什伦布寺之西约30华里)出家为僧,拜团柱凯珠为师,受了沙弥戒。20岁受了比丘戒。之后便到前藏各地云游,先到昌珠寺,拜贡桑巴为师,学“因明”与“中论”。当时宗喀巴正在前藏创立格鲁派,已有名望,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受当时统治西藏地方的帕竹政权的第五代法王札巴坚赞之请,在札喜多喀地方向僧俗民众讲经说法,25岁的根敦朱巴跟他9币傅团柱凯珠一同前去听讲,才和宗喀巴认识。    宗喀巴法名罗桑札巴,系今青海省西宁附近的宗喀地方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7岁出家为僧,拜团柱仁青为师,受了沙弥戒。17岁(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到西藏求法学经,29岁在雅隆南甲寺拜楚臣仁青为师,受了比丘戒。    当宗喀巴到西藏求法之时,正值西藏教派林立之。当时西藏分为宁玛、噶举、萨迦、本布等派,每一教派之内,又分若干支派,其中势力优选、信徒多者为噶举、萨迦两派。  “因此两派互争外势,故真学实行之士,渐减少,至元末明初,显密教法衰微甚矣,除少数大德外,几不知戒律为何事,寺院僧侣尽同俗装。”(西藏民族政教史)    传人吐蕃,始于赞普松赞干布时代(约在7世纪中)。拉萨大小昭寺是那时修建的。到赞普赤松德赞时(约8世纪中),又派大臣往印度迎请莲花生祖师(洛本贝玛)来吐蕃传法,并建桑鸢寺供养,剃度僧人,翻译佛经,开始盛行。到赞普赤祖德赞(俗称热巴巾,约纪初)时,僧侣已遍布吐蕃各地,在藏史中称为“前宏时期”。赞普达磨(俗称朗达玛)即位后(约纪中),对采取了摧残的态度,强迫出家人改装还俗,  “不愿还俗者多遭残杀,经典或埋或焚,或投河中。毁大昭寺、小昭寺释迦牟尼像,封桑鸢寺,余者多毁。”(西藏民族政教史)这段历史在藏史中称为“毁法时期”。当时少数僧侣逃亡西康,得于难。赞普达磨不久被喇嘛刺死,吐蕃大乱。20余年以后,吐蕃各地又爆发了奴隶,蔓延到吐蕃王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许多大贵族(奴隶主)多被杀死,赞普达磨的孙子班赞也被杀死,班赞的儿子尼马贡带了一些人逃亡到阿里,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王朝,藏史中称为“香雄王”,亦称“谷格王”。奴隶一直持续了9年(869。877年),吐蕃王朝从此崩溃。西藏分裂为许多小部落,各霸一方,各自为政,互相征战不已,亦一蹶不振,只有少数僧侣在家中秘密传佛法,后人称为“宁玛娃”(旧教徒)。    (二)阿底峡弟子树立噶当派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到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阿里王拉喇嘛益喜沃派人到印度去,礼聘阿底峡尊者来阿里讲经说法,并帮助仁青桑布翻译佛经,始渐引起民众的重视。后来阿底峡尊者由阿里赴前后藏传法讲经,并收生徒,从者甚众,如强曲沃、那错?楚臣嘉措、仲敦巴等,其中以仲敦巴。这段历史在藏史中称为“后宏时期”。    宋仁宗至和元年(1 054年),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叶塘圆寂①,其徒仲敦巴继承了衣钵,继续传法收徒。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年),仲敦巴在藏北建立了热振寺,后来僧徒众,自成一派,名“噶当派”(教诫派)。这一派后来与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合并,所以西藏现在不存在这一教派。    (三)萨迦派和噶举派的崛起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后藏有一贵族子弟名贡觉甲布,在后藏萨迦地方建立了萨迦寺,招收僧徒,专门传密法,据说有72种密法,和不出寺门的14种教授,着重练气养神。该派并不禁止娶妻生子,唯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妇女。贡觉甲布还派人到前藏、西康各地,传法、收徒、建寺,后来也自成一派,名萨迦派。    与此同时,西藏罗札地方人玛尔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到宋哲宗绍圣四年。1012~1097年),前往印度学法,回藏后自创一派,名塔波噶举,另由琼波南结创立一派,名香巴噶举,两派均为噶举派。此派也是密宗之一种,专门研究吞刀吐火,肉体飞升,“修成猛利火,能抗饥寒,入水不溺,人火不焚,游行灵空,如履地。”(西藏民族政教史)  玛尔巴的弟子很多。玛尔巴死后,传衣钵给米拉邑,米拉邑又传衣钵给岗布娃,岗布娃后在达布地方(拉萨东南部)建立岗布寺(约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世称为达布噶举。又有西康人帕木竹巴,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藏南帕竹地方建立帖寺,世称帕竹噶举。又有都松钦巴,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在粗林地方(拉萨之西)建立噶玛寺,世称噶玛噶举。噶举派后来又派人到西康、内蒙古各地传教建寺,势力与萨迦派可以抗衡。    与此同时,帕木竹巴的弟子直贡巴?仁青北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在直贡地方(在拉萨东北)建立直贡寺,世称直贡噶举。帕木竹巴的另一弟子达隆巴?札喜北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在达隆地方(拉萨之北)建立达隆寺,世称达隆噶举。帕木竹巴的又一弟子益喜僧格之徒却门朗建立雅桑寺,世称雅桑噶举。又有岗布娃之徒漾刹巴,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在拉萨附近建立蔡寺与公塘寺,世称蔡巴噶举。岗布娃的另一弟子丹马旺曲在藏北巴绒地方建立巴绒寺,世称巴绒噶举。又有帕木竹巴弟子贾刹之侄仁青贡建绰浦寺,世称绰浦噶举。    与此同时,帕木竹巴还有一个弟子名凌热,到朱域地方传教建寺,自成一支,世称朱巴噶举。    噶举派分支虽然很多,但其中优选的三个分支是帕竹噶举、直贡噶举和噶玛噶举。这三个分支在当地拥有广大群众,并有政权和武装力量。西藏民族政教史与续藏史鉴中均有记载。    (四)萨迦派班智达    根据西藏民族政教史与续藏史鉴记载,约在元太宗窝阔台执政之第十二年(1240年),窝阔台的一个皇子阔端,派大将多达那波统率大军进入西藏,“东至工布,西至尼泊尔,南至门(即门达旺),削诸酋寨,莫不臣服”(续藏史鉴)。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