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国历史 周振鹤 主编;周振鹤,李晓杰 新华正版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国历史 周振鹤 主编;周振鹤,李晓杰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国历史 周振鹤 主编;周振鹤,李晓杰 新华正版

81.7 6.8折 120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振鹤 主编;周振鹤,李晓杰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26969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690页

字数728千字

定价120元

货号xhwx_1201600798

上书时间2024-04-21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
节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
三、广义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史的学科背景
一、相关学科
二、交学科(政治地理、行政地理与政区地理、沿革地理)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一、研究对象
二、相关概念
第二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意义
节 历史编纂学的需要
一、行政区划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基础
二、行政区划反映政治过程
三、行政区划反映经济发展的态势
第二节 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
一、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基础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一、行政区划的可变与承继特征
二、我们如何改革行政区划体系
第三章 行政区划变迁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节 行政区划研究史的三个阶段
一、史料编纂阶段
二、个别的证订讹阶段
三、整体复原研究阶段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史的撰写
一、疆域沿革史的著作形式
二、与地方行政制度相结合的著作形式
三、专门的行政区划史著作
第四章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政区变迁的基本特点
节 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的层级变迁
一、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二、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三、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四、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第二节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之伸缩
一、政区幅员的尺度
二、“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三、“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四、“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五、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第三节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一、政区边界概念的产生
二、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三、犬牙相入的原则与发展过程
四、犬牙相入原则的特别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五、行政建置方面的交错重叠
第五章 特殊行政区划简述
节 军管型准政区——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
一、两汉魏晋的都尉
二、两晋南北朝的都督区、管区与行台区
三、汉唐的都护府
四、北魏的镇戍
五、明代的都司卫所
附:宋代的军
六、军事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道、左郡和土司
一、秦汉的道和初郡
二、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三、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四、唐代羁縻府州与明代羁縻都卫
五、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六、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第三节 虚拟政区——遥领、虚封与侨置州郡
一、遥领与虚封制度
二、侨州郡县
三、畸形的双头州郡
第六章 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诸因素
节 政治主导原则
一、内外轻重的概念与转换
二、政治主导原则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基础
一、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域
二、“九州制”的设想与自然区的关系
三、秦郡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唐代十道的地理区划
五、元代行省与地理区域的脱节
六、行政区与自然区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政区设置的空间变化态势
二、经济因素对政区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四节 因素的作用
一、行政区划建置和数的关系
二、行政区划建置与的关系
三、行政区与区的契合
四、心理对政区变迁的影响
第五节 行政区与自然区、区的关系概述
终章 从政治区与行政区理解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
一、《禹贡》的两种政治地理思维
二、边疆区与内地的圈层型关系
三、特殊政治区的类型与功能
四、跨高层政区的特别政治区
五、地方分权偏重时期的政治地理

内容简介:

周振鹤、李晓杰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论先秦卷)(精)包括“论”“先秦卷”两部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三卷分别对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进行断代的具体证,一般较少涉及理论与规律的论述,而由卷前的论来承担通代的政区变迁规律的研究,作出系统的理论分析。论主要内容:一是论述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并对行政区划变迁研究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二是从政治地理的视角,分析中国历目前行政区划变迁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三是综述历代特殊形式的行政区划类型;很后以对于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的分析作结。先秦卷依据传世与出土的有关文献,先发售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产生及其变迁,同时,兼而论及了与政区紧密相关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演变过程。全卷共计十一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靠前部分(靠前章)从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并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对商周时期与地方的关系重新作系统的审视。第二部分(第二、三章)主要探讨春秋时期县与郡的各自情况。首先,详细论述县与郡分别产生的经过;其次,对楚、晋两国各自所设置的数十个县,依年代顺序,逐一进行证;再次,对有文献记载的周、秦、齐、吴、鲁、卫、郑等国所设之县亦作了梳理。第三部分(第四至第九章)详尽察和论证战国时期各国所设置的县与郡(都)。在对从春秋到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变化以及战国时期各国设置郡县的概况作体的描述之后,将各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所设的二百余县及数十郡(都)的始置之年、县的地望、郡(都)的领域及其在不同年代的各自归属,又依次作了动态的具体订。第四部分(第十至第十一章)对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变迁作逐年的证。由于政区与疆域之间的关系密切,理清其时诸侯国的疆域变动轨迹,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政区的沿革是大有裨益的。本部分的研究,使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各自疆域范围有了迄今为止很为清晰的界定。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本卷还附有系列图表,将主要的证结论有层次地、直观地作了展现。

作者简介:

周振鹤,1941年生,19591963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入复旦大学读,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区地理、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李晓杰,男,1965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地理研究室主任。1984.91988.7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获历史学学士。1988.71991.7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宫廷文物组工作,任助理馆员。其间主要从事明清文物的整理与研究,对中国古代乐器、宫廷戏装、宫廷常生活用品及中国古代建筑均有程度的研究。1991.91994.1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后因优良提前半年直接攻读博士。1994.21996.7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获历史学博士。1996.8现在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并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文地理、历史与等方面的研究。2001.82002.7年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