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的千年兴衰史 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 财政金融 金菁 新华正版
  • 钱的千年兴衰史 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 财政金融 金菁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的千年兴衰史 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 财政金融 金菁 新华正版

45.9 5.8折 79 全新

库存4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8797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77页

字数309千字

定价79元

货号xhwx_1202048583

上书时间2024-04-20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用什么衡量我们的财富?/1

第2章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8

具有内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链条的一部分/13

形态不灭,适合囤积/15

质地相同,便于分割/18

单位价值高,便于携带/19

不易伪造/20

第3章钱的替代品

———货币/24

纸币的产生/25

元朝的纸币帝国/28

元纸币在西亚/38

第4章钱的法律框架

———合约、利息和杠杆/44

欧洲中世纪的通胀/45

钱的法律框架/47非常规存管合约的杠杆/51

中世纪禁收利息的规定及其影响/56

第5章跨国银行的雏形

———圣殿骑士团/62

圣城耶路撒冷/63

十字军东征/65

圣殿骑士/71

业务/76

地中海贸易/78

坚守存管合约/79

代理司库、家族信托和私人理财/81

圣殿骑士团的解散/84

的兴起/87

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杠杆

———教皇的银行家,美第奇银行/89

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前夜/90

美第奇家族/91

美第奇银行/93

外汇远期/95

上帝的银行家/107

第7章当杠杆遇到纸币

———英国的债务、英格兰银行和纸币/117

15世纪的欧洲:“搞到金子!”/117

15—16世纪英国的战争和债务/119英国的大贬值/122

托马斯·格雷钦爵士/123

格雷钦法则/127

英格兰银行的前辈银行/133

英格兰银行/138

英格兰银行的纸币成为法币/140

第8章当杠杆遇到债转股

———泡沫、泡沫、泡沫/145

南海泡沫/146

密西西比泡沫/155

第9章坎蒂隆效应和货币数量理论/173

坎蒂隆其人/174

坎蒂隆效应/180

关于货币数量理论的讨论/189

纸本位时代下的货币数量理论/192

坎蒂隆效应在的验证/194

坎蒂隆对开创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贡献/208

0章从美金到美元/211

次世界大战/212

欧洲:在美国的采购和融资/215

美国参战/217

美国:为参战融资/219

美联储的成立/221

美联储的角/22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金汇兑本位制/225

重建战后汇率体制的热那亚会议/227

又回到货币数量理论/231

1929年大萧条/239

应对大萧条/243

1章从欧洲美元到石油美元/251

布雷顿森林体系/252

马歇尔计划/255

是“特里芬难题”,还是赖账的办法?/257

1960年代和欧洲美元/260

1970年代和石油美元/269

2章货币体系的轮回?/284

21世纪的石油美元?/285

美元、尼克松与中国/288

未来的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浮动汇率制还是金本位?/290

美国到底还有多少?/298

3章是货币的未来吗?/306

什么是?/307

是钱吗?/314

是货币吗?/320

结束语/324

注释/32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钱的简史,从“用什么衡量财富”和“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谈起,呈现了利息、杠杆、银行、纸币、债券等我们以为常的金融要素产生的来龙去脉,其间充满了压力、创新、无奈甚至血腥的斗争。本书不仅让我们更了解钱,也通过阅读千年以来财富的稀释和保卫之战,启发读者思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如何做出恰当的财富决策,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精彩内容:

    元朝纸币帝国的崩塌
    既然元帝国可汗有零成本获取世界财宝货物的“炼金术”,那为什么没能保住帝国呢?事实上,元帝国的开疆拓土堪称武力神话,但是它的和货币政策是个的灾难,使得元帝国成为历中国大一统王朝中较为短命的一个。究其原因,可汗这个神奇的“炼金术”可算是元帝国灭亡的催化剂。当然,要是元帝国的纸币制造数量真如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源源不断的天量纸币供给造成的通货膨胀致使其失去购买力,是臣民们要面对的烦恼。
    1260年起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宝钞还是银本位的,是可以兑换银子的,不过中统宝钞运行20多年后,因为持续的通货膨胀,元朝廷又于1287年引入接近不可兑换的至元钞,宣布中统宝钞与至元钞以5:1兑换,并行流通,中统宝钞即刻贬值80%。面对继续加重的通货膨胀,至大二年(1309),元武宗又发行至大银钞,并规定其兑换率为:至大银钞一两兑换白银一两,兑换至元宝钞五贯,兑换中统宝钞二十五贯。忽必烈初发行中统宝钞,规定它以两贯兑换白银一两,至此它对白银法定贬值了92‰。这还不算,元朝廷又于1310年开始大量铸行小面额的“至大通宝”铜钱,并诏令与历代古旧铜钱并行使用,宋代的各种铜钱按原来的名义面值流通。结果流通不到两年,因为人们囤积铜钱而抛售纸币没能在市场上流通开。这样,元武宗钱钞并行的尝试相当短命地以失败告终。
    元帝国朝廷自始至终是靠前困难的,只好在货币上打主意也是可以想见的。钞法异常混乱,钱钞并行也一直是元朝廷里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个现象事实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对纸币的排斥和对使用铜钱的坚持。所以在确立纸币的专享法偿地位后又实行钱钞并行,对于元来说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元明令禁止民间买金银,“但几度解禁,又几度禁止。官府禁止金银流通,而民间自用金银,因此官府又不得不相宜开禁,听从买,这使本来已贬值的纸币贬值得更加厉害了”。元为了保障纸币的流通和使用,又几度禁止铜钱的使用,然而民间用铜钱仍很普遍。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再度开启钱钞并行,铸造“至大通宝”钱和“大元通宝”钱,无非是希望“以实钞法”。而结果正如王袆所说:“钞乃虚文,钱乃实器,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意思是说,纸币不是真东西,金属货币才是真钱。让它们同时流通,老百姓会将“真钱”私藏起来,而避持有纸钞。到了继任的元仁宗,元帝国连冶铜铸币的成本都无法负担了,这样,钱钞并行只一年多只能回归接近纸本位。
    还有更逆天的,到了元朝末代元顺帝的时候,面对恶通胀,经济生活萎缩的现实,丞相脱脱再次动议钱钞并行,而且是以纸钞作为铜钱的本位币。这个可真是钱拿纸当本位了。
    根据元史记载,至正十年(1350),元帝国右丞相脱脱召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集贤翰林两院官.也是如今所说的各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在朝堂上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论战。脱脱在更钞法改革案中提议:铜钱一千文以纸钞一贯文为储备,铸造至正通宝铜钱,代表纸币流通。换句话说是,只要元印出来一贯文纸钞,对应地铸造一千文铜钱投放到市场中去流通。专享一个敢站出来反对这个更钞法的是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吕思诚。他说:“中统、至元自有母子,上料为母,下料为子。比之达达人乞养汉人为子,是终为汉人之子而已,岂有故纸为父,而以铜为过房儿子者乎!钱钞用法,以虚换实,其致一也。今历代钱及至正钱、中统钞及至元钞、交钞分为五项,若下民知之,藏其实而弃其虚,恐非国之利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中统钞到至元钞都是以上等的材料为本位币,来发行下等材料的币。而现在的更钞法如同达达人收养汉人为儿子,后自己成了汉人的儿子。所以哪里有拿纸币当老子,拿铜钱当过房儿子的道理?这和用虚拟的钱来派生真钱是一样的道理。市面上历代钱、至正钱、中统钞、至元钞和交钞分为五项,如果老百姓把实在的铜钱储藏起来,放弃虚拟的纸币,恐怕会对很不利。当然,如同很多王朝末年的故事结局一样,是这个有病乱投医的昏招依旧实行了,说真话的吕思诚因此抱病回家了。
    至正十一年(1351),铜钱铸了,交钞印了。但是没过多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市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这是物价飞涨,越涨越印,越印越涨,印到多得都数不过来了。运钞的船和车一辆接着一辆,印交币的纸散落得到处都是。在元大都,纸钞十锭都买不来一斗粟,大家干脆以物易物了。官府和私人手里的钞票都买不到东西了。市场上,纸钞被当作废纸,朝廷也是一样。元帝国的很快在这种竭泽而渔的政策下接近枯竭,一个偌大的帝国这样土崩瓦解了。
    p35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