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雄画杰 中西文坛艺坛人物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冯骥才 新华正版
  • 文雄画杰 中西文坛艺坛人物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冯骥才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雄画杰 中西文坛艺坛人物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冯骥才 新华正版

30.04 6.3折 48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8122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56页

字数233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xhwx_1202080857

上书时间2024-04-19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冯骥才深入剖析数十位文艺大家的精神世界用画家的眼睛看作家,用作家的心灵感知画家泰斗光环下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目录:



茅盾老人 

致大海 

文坛的节 

致哀曹禺 

爱在文章外 

留得清气满乾坤 

记韦君宜 

草婴先生 

双倍的悼念 

话说王蒙 

怀念老陆 

爱荷华的生活 

四君子图 

莫言书法说 

凹的画 



大话美林 

进天堂的吴冠中 

老鬼宋雨桂 

送谢晋 

在雅典的戴先生 

丁聪写意 

永恒的震撼

一生都付母亲河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秋里对春风的怀念



但丁故居

绿的手杖

托尔斯泰从这里出走

谁把托尔斯泰留了下来?

普希金为什么决斗?

梅里霍沃契诃夫的写作小屋

医生契诃夫

儒勒·凡尔纳故居

在莎翁故居看到了什么?

勃朗特三姐妹

关于简·奥斯汀

剪纸与安徒生

天才的悲剧

别把高尔基放错地方

神奇的左手

文学大师们的另一支笔

为李福清院士祈福

司格林教授



朝圣,去乌尔比诺

后的梵·高

燃烧的石头

孤独者的自由

列宾故居探访记

在俄罗斯,谁更接近大自然的灵魂?

短命的天才

山郁夫的境界

神童·巨匠·上帝

看望老柴

天上的摄影家

法国人肚子里的中国画家

内容简介:

本书为随笔集。本书为作者对中外现当代作家与艺术家的印象记,既有亲身接触过的,也有只能在其故居、美术馆或墓地中流连的。作者身为作家兼画家,写起同行的他们来视角便分外新颖而独特。他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格、气质、命运、家庭、生活,乃至惯、嗜好,种种人的细节与小节,深入挖掘他们艺术独特的内因,因此文字中感多于理,读来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学者。
    25岁时,开始经历“十年”的磨难,生活及工作颠簸多变,做过工人、产品推销员和美术教师等。生活事业豁然开阔,曲折艰辛亦增见识,人生百味俱得心尝。由于深感于千万人命运的苦乐,遂立志于文学。主要著作有珍珠鸟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三寸金莲等。

精彩内容:

    茅盾老人
    刚刚茅公亲属来告,久病的茅公于昨凌晨遽然长逝。初闻时心中怦然一动,随之潸潸泪下而全不自知。哀痛未尽时,却不由得想起两件小事来。
    件事是在1977年。我和李定兴同志所著的长篇小说义和拳由文学出版社定稿待发。茅公从他亲属那里得知这部义和拳是出自两个青年人之手的处女作,欣然给我们题了书名。初题时是用繁体字,而出版社规定要用简体。我觉得为了一个字(“义”字)再去麻烦老人很不合适。经出版社研究,只好由编辑韦君宜同志出面去请茅公改写。没过几天,负责封面的编辑来找我,给我一张纸,上面写了十多条“义和拳”三字,都用了简体,字迹清劲,俊逸洒脱,笔笔又着意而不苟,一望而知,这是茅公的手迹。这位编辑说:“茅盾同志说,多写了几条,叫你们看哪条好,用哪条,随你们挑。”我听罢深受感动茅公于三 十年代在文坛享有盛名,我们此时还都是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据我知道茅公右眼患眼疾,写这样的桃核大小的字颇为吃力。他何以这样认真和尊重我们?我于此间感受到的,除去老前辈的爱护与鼓励之外,还有一种的文学家都具有的等待人的高尚品德,如同璀璨的光照透我的心灵,使我学到了对于一个的作家来说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由此,我便生出要拜识茅公一面的渴望。
    第二件事是1979年。我见到了茅公。    那是在文学出版社举办的“部分中长篇作者座谈会”上,茅公来讲话。
    当时,新旧观念激烈抗争,多年来“左”的思潮正在受到“拨乱反正”的时代新潮流的猛烈冲击。出版社收到了三部中篇小说,其中包括我的铺花的歧路。这三部以为题材的小说,都涉及当时尚未明朗化的对“”的评价问题,故此众说纷纭。出版社为了促进出版和创作两方面解放思想,事先把这三部中篇的梗概打印出来,请文艺界的同志发表意见。那天,在北京友谊宾馆大会议厅,茅公在讲话中再次热情和率直地肯定了这三部中篇的创作倾向和立意。由于我的中篇的结尾部分尚未定局,韦君宜同志叫我上台讲讲这部中篇,以求教于茅公。我到台上,严文井同志引我到茅公身前说:
    “这是您给题书名的义和拳的作者冯骥才。”
    我终于见到这位渴慕已久的当代文学大师。在台上大灯的强光里,看到了他苍老而慈祥的面容,连颗颗老年痣与一脸皱痕都看得清清楚楚。头顶上那历尽沧桑而稀疏的发丝银白闪亮。老人和我握手,让我坐在他身旁,叫我面对大厅内在座的人们讲话。我一气说了二十分钟。说话间,我时而扭头看看身旁的茅公,他却一直把目光凝聚在我脸上,仿佛要把他衰老的并不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我所讲的内容里。偶然间偏过耳朵,为了听清我的每一句话,待我讲过,他肯定了我的创作意图,并即刻给我小说的结尾一个在艺术上颇有见地的修改意见。这样我改好了小说。小说出版后,在我收到许许多多读者来信时,想起了茅公。在当时“左”的思潮仍在锢人们的大脑、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时,这位风烛残年、体弱神衰的老人的思想锋芒仍然是犀利的;他像怀着一颗童心那样,直截了当、无所顾忌地打开自己的心扉。青年们勇敢的尝试多么希望得到老一辈这样鲜明有力的支持呀!
    此后,我去过茅公家几次。他是在待客。听说老人正在写回忆录,整理旧作和旧稿,每来访者又是接踵不绝。为此,我一直未去打搅他,怕侵占老人宝贵而有限的时光。在我与他的亲属谈话时,隔窗见到老人踩着蹒跚的步子,穿过那花木繁茂的小院,忙忙碌碌地迎客送客。想到他的为人,看到他的为人,感受过他的为人,我那心中便盈满了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以他的成,人们接近可以用“中国文坛的明星”“当代文学巨人”去称呼他。而我此时感受到的,却又是一位宽厚可亲的长者,一个慈爱、和、通达的老人离开了我们。他带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他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东西,谁能计量?
    在此悼念茅公之际,这两件小事重现眼前。重温往事,想到从此再不能见到老人,聆听教诲,痛切万分。但转而又想,自己一个才刚开端写作不久的青年,有幸接触到与我年龄相隔半个世纪的文坛巨匠,受过他的关切,仅见一面,却留下了这两桩值得记下的事情,也算是一种慰安吧。
    作此小文时,想到茅公,年高八旬之上,在经历了十年劫难过后,于辞世之前,已然眼见自己为之奋斗的文学事业正在复兴昌盛,也是他老人家很后的福分了。写到这里,心中感慨万端,不由得住笔。默默祈望老人在九泉之下,宽心而含笑地长眠吧!
    1981.3.28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