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史 诗歌 李维 新华正版
  • 中国诗史 诗歌 李维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诗史 诗歌 李维 新华正版

12.39 3.3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维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513000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12页

字数183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xhwx_1201950376

上书时间2024-04-19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上??卷章?中国诗之源起 002第二章?三百篇为中国诗学之渊薮 006第三章?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上) 015第四章?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下) 017第五章?两汉诗体衍进及乐府之特盛(上) 020第六章?两汉诗体衍进及乐府之特盛(下) 026第七章?魏诗为六朝诗学之先导 030第八章?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上) 037第九章?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下) 045第十章?宋诗再振为六朝诗学之极峰 050第十一章?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上) 056第十二章?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中) 060第十三章?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下) 068第十四章?北魏北齐北周诗学之不竞 071第十五章?隋诗余光反为六朝诗学之终局 075中??卷章?初唐诗体与沈宋(上) 080第二章?初唐诗体与沈宋(中) 086第三章?初唐诗体与沈宋(下) 092第四章?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上) 095第五章?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中) 101第六章?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下) 104第七章?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上) 106第八章?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中) 110第九章?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下) 116第十章?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上) 123第十一章?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中) 127第十二章?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下) 132第十三章?五代小词代诗 137下??卷章?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上) 142第二章?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中) 146第三章?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下) 151第四章?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上) 156第五章?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中) 159第六章?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下) 162第七章?诗学降落中辽金两代之朔角孤星 166第八章?元四大家诗体与铁崖乐府(上) 171第九章?元四大家诗体与铁崖乐府(下) 174第十章?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上) 177第十一章?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中一) 182第十二章?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中二) 186第十三章?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下) 189第十四章?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上) 191第十五章?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中一) 195第十六章?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中二) 199第十七章?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下) 202

内容简介:

中国诗史作为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作为部中国诗歌通史,诗史还是以开阔的诗史眼光与现代形态的编著体例给学术界带来相当强烈的新鲜感,因而出版后受到学界。我们要了解中国诗史研究的学术史,了解近代以来文学研究的转型,李维的这部诗史仍然是不能不读的著作。

作者简介:

李维,生卒年月不详,民国学者,历史学家,近代诗人,著有诗史,是中国首部诗歌通史。1928年10月由北石棱精舍印行的诗史。李维自序称这部书的写作是受老师刘毓盘的启发。1926年冬,李维避乱还乡,在家用三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二百六十页篇幅的诗史,成为中国首部现代形态的诗歌通史。

精彩内容:

章?中国诗之源起诗之源起——黄帝以前歌诗——尧代歌诗——舜代歌诗——夏代歌诗——商代歌诗——夏代歌诗为风之始郑康成诗谱序曰:“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刘彦和文心雕龙明诗篇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又曰:“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曰:“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郑氏昭其迹,刘、沈推其故,其言均是也。人禀七情,韵语自应始于生民,而文字未备,留传亦难征其所据。惟后世文人,于其载籍中,或存其目,或具其文,伏羲以下,历历可数。虽伪托之书众,追记之作多,而舍此之外,更无可,故不得不并著之于篇,以备学者辨正焉。伏羲作瑟,造驾辨之曲,教渔制网罟之歌,一见楚辞大招,一见隋书乐志,上古歌诗之见诸载籍者,此其始也。惟其文久佚,无可稽。降及葛天,有三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虽目存吕览,而事近传说。神农教民食谷,有丰年之咏,夏侯玄辨乐,仅存空名。汉书艺文志记黄帝之铭有六,今则只余其二(巾几金人),且已经补纂,恐失其真。至少昊、颛顼之世,所称白帝皇娥二歌,识者均指为王嘉伪撰,更不足论也。惟弹歌一章,其词近古,其文见于吴越春秋,其时代或以为黄帝,三代以上之韵语歌辞,此其是欤。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弹歌)唐、尧之世,史称极治。礼记效特牲载其蜡辞。淮南子人间训致其戒语。野老击壤之歌,见于帝王世纪。康衢童谣,则传自列子。帝王多忧勤惕励之言,庶民有怡然自得之趣,使非伪托,则当时郅治之隆,可迹而得也。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辞)战战栗栗,谨一。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尧戒)出而作,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击壤歌)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谣)有虞承祚,文辞愈炳。明良喜起之歌,卿云南风之咏,上下唱和,传诸载籍而辞采堂皇典雅,斐然成章矣。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居事康哉。股肱起哉,元首喜哉,百工熙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庶事惰哉。(明良喜起歌)卿云烂兮,缦缦兮。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歌)夏代歌辞,实启风,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见涂山氏女,女作歌,始作南音,周公、召公取以为二南。孔甲破斧歌,始作东音,豳风破斧之所兴。而帝启之乐,又楚辞九歌九辩之宗也。此外若书序载太康有五子之歌,绎史引帝相有源水之歌,韩诗外传称帝桀有夏人之歌,均疑伪托,未可信也。惟闲学记闻所载夏后铸鼎繇,错综用韵,其真伪自属待辨,而其辞固皆可诵也。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迂于三国。(铸鼎繇)商汤代兴,德音愈茂。开网三面,作祝以存其仁,桑林祷天,致语以极其敬,盛世之音,不可多觏。降及末运,箕子有麦秀之歌,伯夷有采薇之咏,一代流风,犹存遗响。吕氏春秋音初篇载,有娀氏有二佚女作歌,始作北音,殷整甲徙宅西河,始作西音,三百篇中邶、鄘、卫、秦诸风所自兴也。而商颂十二,论者且引为周鲁二颂之源。三代歌辞。至有商成其观矣。蛛蝥作网,今之人循续。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网祝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采薇歌)以上所举歌辞,多传诸后人载籍中,其真伪自莫能明,惟观其渐进之势,似非全出伪作,故取以为中国诗学之源始。吕氏春秋,其书近古,所云“有夏歌辞,实启风”。其言当有据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