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波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王丽文 新华正版
  • 安波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王丽文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安波传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王丽文 新华正版

47.75 5.3折 90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丽文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5918

出版时间201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33页

字数460千字

定价90元

货号xhwx_1201933148

上书时间2024-04-17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一曲壮美的生命乐章――《安波传》序  王充间
章  音乐伴童年
第二章  饱读书滋味
第三章  征程的开篇
第四章  “小调大王”
第五章  《七月里在边区》
第六章  新秧歌运动的排头兵
第七章  秦腔未了情
第八章  长城内外一路歌
第九章  红山脚下的艺术殿堂
第十章  为草原牧歌插上翅膀
第十一章  艺术芳园巧运筹
第十二章  从音乐家到剧作家的跨越
第十三章  使者
第十四章  域外文缘
第十五章  “遥怜小儿女”
第十六章  “班头”
第十七章  、民族歌剧的探索者
第十八章  诗人情怀
第十九章  情生文
第二十章  民族音乐教育的奠基者
第二十一章  红音乐经典的传颂人
第二十二章  曲终音在
第二十三章  音乐创作的成功之路
附录  安波生年表
参书目
后记

内容简介:

安波(1915―1965),山东牟县人。中国现代音乐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文艺事业的组织者、。原名刘清禄,曾用笔名显谛、牟声。他很受欢迎的作品是拥军花鼓(又名拥护八路军)和秧歌剧兄妹开荒。作品资料详实,证详细,讲述了安波一生的创作成。

作者简介:

王丽文,辽宁岫岩人。供职于省直,党史研究之余从事散文、诗歌、传记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作家鸭绿江芒种海燕诗潮羊城晚报等多家报刊。多篇散文入选年度选本和中国作家创作书系、获奖作品集;诗歌亦曾入选中国红诗词精选很好诗词选等并获奖。2018年被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特聘为研究员。

精彩内容:

章  音乐伴童年    一    细雨蒙蒙,湿气氤氲。我沿着逶迤曲折的滨海路,前往烟台市牟区庙沟村(今街道),寻访一位音乐家的踪迹。    雨中的牟,清新宁静而又安详。一行行墨绿、深绿、浅绿、鹅黄绿的街树叶片上,满是珍珠一样玲珑剔透的水滴,充盈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素有“百红”之称的紫薇花,散在绿树丛中,“新花续放枝”,层层叠叠而又烂漫缤纷的笑容分外耀眼,正如宋人杨万里诗所赞誉的那样:“似痴如醉丽还佳”,淡淡的馨香直入心扉。    关于紫薇花的传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远古时代,有一种叫作“年”的野兽,凶恶残暴,到处伤害人畜,黎民百姓叫苦不迭。天上的紫微星知道了,翩翩下凡,将年锁进深山。为了监管年,紫微星放弃了仙境的优裕生活,化作美丽的紫薇花留在人间,佑护黎民的安和。人们说,如果紫薇花开满家园,紫薇仙子将会情深意切地眷顾你,给你一生一世的安康。所以,牟人特别喜欢栽种紫薇花。现仍存世的紫薇花,树龄很长的已有数百年之久。    说到牟地理环境的优美,当地民众用“南山北海”四个字加以概括。“南山”指的是昆嵛山。古籍记载,秦始皇曾先后三次东巡到此,寻老药;汉武帝也曾人昆嵛山腹地,觅不老之术。这里又是道教名山,相传麻姑仙女曾在此修炼,后来成为全真教的发祥地。教祖王重阳及其七位弟子在此设立了修炼道场。现今,山半腰的烟霞洞内还供奉着他们的石像。昆嵛山还是胶东的老根据地,当代有名作家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描写的都是昆嵛山军民抗的故事。那么,“北海”呢?说的是九公里外黄海之中,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养马岛海域。养马岛得名于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地牧马。岛上丘陵起伏,草木葱茏,放眼远望,蓝天与碧水、沙滩与绿地,交相辉映。岛东的金沙滩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岛北的礁石滩是观赏惊涛拍岸的好去处,岛南的黑泥滩是拾贝捉蟹的海趣园。蓝的天幕上,有奔走疾行的蘑菇云,有腾空飞驰的骏马队,有翩翩起舞的鸥鸟群,它们自由自在,生趣尽欢,令观者心旷神怡。    不过,很令乡亲们引为自豪的还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古今英杰人物。他们扳起大拇指,一个个数着。听起来令人动心动容的有三位。一个是东汉有名清官刘宠,号称“一钱太守”。后汉书记载,他任会稽(绍兴)太守,德政昭著,离任时,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道赶来为他送行,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宠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地传说,刘太守过江时,将钱投入水中,人们遂把这段江称为钱清江,并建祠纪念,人称“一钱太守庙”,楹柱上镌刻着“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    另两位都是今人,一文一武。武的是杨子荣,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文的便是我要寻访其遗迹的音乐家安波(刘清绿)。乡亲们告诉我,安波原本姓刘,刘氏为牟的大家族,后来为了需要,才改为今名。听了,我想,即便他和刘宠并无血缘关系,以他的博学,肯定能了解后汉书的记载,当然会接受这位前贤的影响。    二    在当地老乡的导引下,我走进了清绿的出生地庙沟村。寻寻觅觅,当年的屋舍庭院早已荡然无存。后来,在菜市场的地摊上,接触到村中一位长者,又在一个社区院里,找到了清绿的堂外孙女。提起这位大名人,他们的话自然是滔滔不绝。    1915年10月,清绿出生在农民刘国曾的家。因为他已经有了四个哥哥,又因其皮肤黝黑,父亲给他取的乳名叫小五黑儿,学名叫刘清绿。刘家在当地原本是豪门望族。但是,到了祖父刘瑚(号镇邦)执掌家业的时候,因不知祖先创业之艰难,对内挥金如土,对外急公好义,是驰名遐迩的“邦爷”。清绿的祖母出身于牟城西解家庄的一个官宦人家,眼见得家道渐贫穷,忧虑成疾,年仅36岁,撇下了4个年幼的儿女撒手人寰。当时,清绿的父亲只有10岁,很小的姑母才4岁。受惠于颇受乡党尊重的曾祖母侯太夫人的拉扯,孙辈相继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侯太夫人在80岁那年去世。为了给曾祖母出殡,祖父将家里仅有的37亩良田一笔掉。葬礼之隆重,为当地的人们所惊叹,仅执绋的宾客有千余人。到了清绿出生的时候,刘家已经一贫如洗。此后,祖父精神失常,疯疯癫癫,生活接近不能自理。清绿的父亲刘国曾是一个至孝之人,昼夜不离床前,饮水喂饭,接屎端尿,数年如一。清绿的母亲孔昭诺是牟城后孑l家砼私学馆先生孔广诠的二女儿。她眉眼清秀,身材细高,知书达理,贤孝有名,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向无怨言。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里,母亲的劳累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持家务,她不得不让幼时的清绿独自玩耍。寂寞中,清绿常常呼唤着妈陪伴。忙碌的妈妈实在抽不出时间,一边干活儿,一边唱山东民歌给他听。母亲的民歌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风味,与清绿后来接触的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催眠曲、格什温创作的夏季里――克拉拉的摇篮曲、印尼民歌宝贝、沙尔地尼亚的民谣安静曲等抚慰幼儿入睡的柔和缠绵的曲调,都大异其趣。像包楞调赶牛山唱秧歌绣荷包打秋千放风筝等,都是反映当地百姓生活的小调;也有反映劳动和大自然斗争的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格的民歌,如很有代表的黄河硪号海洋号子等。在这样的民歌里,母亲质朴、淳厚、诙谐和风趣等格特点尽显无遗。这,都给后的音乐家打下了深刻的精神烙印,产生了的艺术影响。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