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素质教育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gordon neufeld),(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e) 新华正版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素质教育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gordon neufeld),(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e)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素质教育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gordon neufeld),(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e) 新华正版

20.01 4.8折 42 全新

库存133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戈登·诺伊费尔德(gordon neufeld),(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e)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27131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7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xhwx_1201893219

上书时间2024-04-17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有回应,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 
部分
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
章 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002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004
角缺位,导向错位006
有利的关系一旦建立,不利的关系不会再产生了008
孩子不说,不代表不需要010
第2章 依恋关系,社交关系的基础013
依恋:关系中的地心引力015
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017
表面是背叛,内心是021
亲近和疏远:一个硬币的正反面022
第3章 原生关系、派生关系和替代关系028
基地外的安全保护圈:派生关系029
情感出“外遇”,关系被替代030
建立原生依恋关系的6种形式032
第4章 教养,是一种权利关系039
天生教养的丧失041
关系赋予教养权利043
一边忽视孩子,一边给孩子贴标签045
第5章 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049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050
支撑父母心甘情愿的原动力053
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057
让孩子跟父母更亲近058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060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引导者061
让孩子愿意为了父母努力063
第二部分
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
第6章 逆反心理068
亲子关系减弱,逆反心理增强070
逆反心理的双重作用072
虚的独立076
和屈服078
助力还是压力080
第7章 逃避感受084
感知不到脆弱,也是一种心理创伤086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失去了天生的抗压保护087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更容易被同伴伤害089
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无法表达脆弱092
同伴关系,本身是不安全的094
第8章 超龄的“学龄前综合征”099
外表成熟得像大人,内心幼稚得像小童102
成熟:分裂与凝聚的协奏曲103
人格上要独立,情感上要先依赖107
孩子看不到父母,父母看不到孩子112
第9章 沮丧感与攻击123
与父母关系越疏离,越容易产生攻击126
亲子关系缺失,激发了孩子的攻击130
0章 欺凌问题138
与父母关系越疏离,越容易面临欺凌问题141
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变成欺凌者144
欺凌,是为了满足依恋的饥渴146
父母的角越缺位,孩子越容易被伤害148
欺凌,让孩子更不被看见151
坚硬外壳下的脆弱生物153
1章 扭曲的意识158
,依恋饥渴的表现161
,逃避脆弱的方式162
先关系,后行为166
2章 不佳169
依恋关系稳固,孩子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171
综合能力,不成熟孩子欠缺的特质172
逃避了脆弱,失去了试错的机会174
依恋,后的学动力175
打开学大门,先赢得孩子的心177
3章 孩子的社交问题179
害羞到底是不是缺陷179
多跟孩子玩并不能提高社交能力180
孩子更需要依恋而不是朋友184
同伴无法消除孩子的无聊感186
和同伴交流无法提升孩子的自尊189
同伴不能代替兄弟姐妹191
依恋竞争193
第三部分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4章 让孩子归巢200
友好地与孩子拉近关系202
给孩子一些可以抓住的东西206
鼓励孩子依赖211
做孩子的航标214
让孩子重新归巢216
5章 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见221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需求222
先修复关系,再纠正行为224
不给别人取代自己的机会227
身体分离,心灵也要保持联系228
培养别人无法取代的亲密感230
不要强行亲近孩子231
6章 唤醒父母的教养直觉234
父母更需要“被管教”235
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239
第四部分
如何在数字时代守护我们的孩子
7章 扭曲了的数字260
我们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消息261
孩子为什么会有空洞感263
数字时代的依恋现象:游戏、网络欺凌和内容269
8章 拉回迷失在数字时代的孩子272
数字时代的社交时机275
为孩子清除数字时代的诱惑276
先玩满足依恋,再玩电子游戏278
先做孩子,再认清世界281
父母是孩子和世界的缓冲器,而不是媒介283
夺回“迷途的”孩子285

内容简介: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回应,孩子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 
如此恶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的能力。

作者简介:

戈登诺伊费尔德,加拿大有名发展心理学家,拥有40余年与青发展研究经验,国际发展领域。他擅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致力于借助应用科学发展方式帮助更多孩子。 
加博尔马泰,书作家,撰写的书被翻译成25种语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