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传(增订本) 中国历史 周国全//郭德宏 新华正版
  • 王明传(增订本) 中国历史 周国全//郭德宏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明传(增订本) 中国历史 周国全//郭德宏 新华正版

49.99 5.1折 98 全新

库存1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全//郭德宏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27705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76页

字数578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xhwx_1200943132

上书时间2024-04-17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增订说明
章  青时代
  节  幼年
  第二节  六安、武昌求学
第二章  赴苏留学
  节  巴结米夫
  第二节  热衷派别斗争
  第三节  六大前后
  第四节  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第五节  “清党”
第三章  回国
  节  《红旗》报编辑
  第二节  被捕与泄密
  第三节  满腹牢
  第四节  从追随到反对
  第五节  留党察看
  第六节  无理要求
  第七节  结婚
第四章  上台
  节  米夫来华
  第二节  《两条路线》小册子
  第三节  进入
  第四节  掌握实权
第五章  推行“左”倾错误
  节  反“右倾”
  第二节  组织改造
  第三节  打击异己
  第四节  离沪赴苏
第六章  驻共产靠前代表(上)
  节  驻共产靠前代表
  第二节  反统一战线的提出
  第三节  指导东北抗斗争
  第四节  思想上的反复
  第五节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七章  驻共产靠前代表(下)
  节  起草“八一宣言”
  第二节  共产靠前七大
  第三节  “联蒋抗”的提出
  第四节  回国前后
第八章  推行右倾错误
  节  右倾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长江局书记
  第三节  过分相信
  第四节  无视
  第五节  家长式作风
第九章  回到延安
  节  留延安工作
  第二节  讨好
  第三节  女大校长
第十章  对抗整风
  节  拒不检查
  第二节  “中毒”事件
  第三节  继续对抗
  第四节  万言检讨
第十一章  主管法律事务
  节  宪法起草组长
  第二节  再作检讨
第十二章  建国初期
  节  继续从事法律工作
  第二节  拒写声明书
  第二节  在的后两年
第十三章  在苏联的后岁月
  节  第四次赴苏
  第二节  站在苏联人一边
  第三节  《五十年》
  第四节  去世前后
  第五节  王明的诗歌
结束语

内容简介:

周国全、郭德宏著的王明传(增订本)讲述的是:王明是党目前的有名人物,但是他同许多人走的道路却不同,他既为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也犯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左倾”错误;后来随着共产靠前战略策略的转变,他的思想也逐步发生变化,于1937年底回国后又犯了右倾错误。他头表示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实际上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了解王明的一生,从王明一生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从正反两方面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提高个人的修养,都是有所裨益的。

精彩内容:

王明在学期间,由于个人聪明,学又努力,一直很很好。据同班同学王逸常回忆:“我与陈绍禹都是班上学较好的同学。当时老师批改的作文本,每次都按写作的好坏次序发放,优选的放本。每次发放的本不是我的,是陈绍禹的。凡写文言文时,往往我是本,凡写白话文时,陈绍禹往往是本。他的白话文写得很生动。”“陈绍禹舌苔突突的,学外语自然条件不好,可是他肯读,常常反复地练,所以,英文也学得不错。”    据孟庆树说,王明在三农时,参加过抵制货、办民夜校和反对的安徽督军马联甲的活动。1922年,安徽一中姜高琦被马联甲杀,三农曾罢课,王明还写了高琦不死诗一首:    死于军阀手,活在青年心。    英雄倒一个,继起千万人!    王明1926年12月14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的登记表还说,他从1923年至1924年上半年,还曾在三农担任过联合会的工作。    但据王明的同学王逸常说:王明在学校开展的政治运动中,“既不站在激进派一边,也不站在保守派一边。而是站在中间立场,采取温和态度”。王明的同班同学、和王明“形影不离”、对王明“知之较详”的桂尊秋也说:“三农学校开办后,在同盟会员、校长沈子修影响下,聘用朱蕴山、桂月峰、钱杏?等进步人士为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气象。在1919年到1924年的5年中,学校开展了‘响应五四运动’、‘反对曹锟贿选’、‘大演文明戏’、‘驱逐坏县长骆通’、‘成立贫农夜校’和‘赶走继任校长刘先黎’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陈绍禹在那几年没有什么进步表现。”特别是在1924年驱逐刘先黎的斗争中,他竟站在拥刘的一边。当时“全校百分之八十的反对刘先黎,只有陈绍禹等少数人支持他。陈绍禹甚至支持刘先黎用武力。我当时跑到六安附近的农村,后来回了家,也顾不得不之事。后来,听说刘先黎把所谓‘闹事者’都开除了。我也被开除了。陈绍禹是离校的”。    1924年夏王明从农业学校后,因家庭生活困难,在上不上大学的问题上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回家与父母商量。据孟庆树说:金寨镇的两个大绅士汪四爷(汪培之)和桂四爷(桂玉阶)为了不让绍禹上大学,合开一个山货行,把绍禹父亲的生意顶了一半以上,并阻止邮政代办所设在绍禹家。绍禹的同学阚如棠也请绍禹到霍邱县阚家圩的高等小学校去教中文、英文和算术三门课,一年给三百块钱,因为阚知道绍禹学的好,三门课都能教。绍禹和父母商量是否先教两年书,积点钱再升大学。但绍禹父亲说:“既然汪桂两绅士捣乱,今年非升大学不可!没钱也得升学,给他们看看!”并说:“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母亲说:“要像牡丹,不要像芍药。你看芍药那点不如牡丹,是因为没有骨头,一见霜凋零了。”绍禹听了父母的话后,随笔写了一首题为“芍药”的诗,给父母看。这首诗的内容是:    堪称国与天香,可算花中又一王。    能向牡丹比芳艳,唯无傲骨不经霜。    在父母的支持下,王明决定报大学。但他和同学陈璧如到了安庆后,才知道安庆没有大学,并从三农校长刘先黎处得知可以报武昌商科大学。于是,他和詹禹生、陈步云决定报商大,并在安庆“发起组织安徽青年学会”。    1924年9月,20岁的王明升入武昌商科大学预科。    p12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