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脑记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心理学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新华正版
  • 双脑记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心理学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脑记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心理学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新华正版

58.45 6.5折 89.9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1302

出版时间201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78页

字数360千字

定价89.9元

货号xhwx_1202081111

上书时间2024-04-16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中文版序 告别弗洛伊德的时代

序一 打开探索脑与心智奥秘的大门 罗跃嘉

序二 宇宙中复杂的1.5公斤物质 魏坤琳

序三 光辉一 史蒂芬·克

前言 与聪明人一起度过的美妙生活

部分 发现大脑

章 投身科研之路

次诱惑

我的家族开拓史

从“动物屋”到实验室的本科生活

探索加州理工学院:版《生活大爆炸》

学术圈外的冒险

第2章 探索裂脑人

勇敢的医生与甘愿献身的病人

科学界的过去和现在

裂脑研究的起源

学科巨头斯佩里博士

科学发现与署名之争

建立研究基础

批影像资料:左右脑差别研究的起始

攻克裂脑猴单手捡葡萄的难题

1981年诺贝尔奖

第3章 寻找大脑的摩尔斯电码

无处不在的大脑线索

临床检测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发现

离巢

渴望自己的实验室

戴维·普雷马克与他的40年之问

与史蒂夫·艾伦一起野餐

分享资源:科学的核心

第二部分 分离与整合

第4章 发现更多模块

大脑的“第22条军规”

东海岸热潮

纽约的午餐与认知失调

改变大鼠和猴子的转轮

初入神经科诊室

向“两个心智”观点发起挑战

比聪明更聪明

拖车实验室

科学家的电影梦

新病人,新发现,新思想

右脑学会了说话

第5章 认知神经科学诞生了

病人为师,探索潜意识

为师之乐,友情之福

有车上路

从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类

新科技:盲人能看见东西吗?

·米勒与我的人生“新伴侣”

特别的会议,特别的地点

两位波斯纳,各有千秋

脑成像技术确定裂脑手术效果

工作玩耍两不误

再次上路

第6章 开辟裂脑的新天地

简化生活

在树林里搞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出版了

更多资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识

注意的脑机制

回归注意

脑纹与瑞士人脉

部分分离: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脑能够听从指令发笑

来自研究型大学的诱惑

第三部分 进化与整合

第7章 大脑右半球有话要说

白手起家:说干干

轮到病人出远门了

苏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异:从细胞到神经加工

学术圈建设

培养下一代

第8章 科学研究的伦理之争

在汉诺威重新起步:解释器新探

大科学,小校园

纠正科学错误

社会规范

让年轻的科学家们自由发挥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担任统的生物伦理学顾问

伦理、与政治

继续前进

第四部分 大脑分层

第9章 涌现心智之谜

百年吉福德讲座

大脑一瞥

再谈模块化

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的个案研究

把玩“涌现”概念及其蕴意

你指的是“附加”还是“取代”?

用计算机学科概念解读神经生物学

为什么说分层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尾声:向更深的问题伸出探索之手

后记 传奇故事远未终结

附录ⅰ我眼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

附录ⅱ认知神经科学之路——我与·米勒的通信

附录ⅲ加扎尼加身边的聪明人

致谢

译者后记

内容简介:

在迈克尔加扎尼加所著的双脑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精)一书中,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充满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书中不光有裂脑理论的形成之路,有认知神经科学从诞生到繁荣的曲折历程,也有他那群战友的身影——数量庞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们与加扎尼加并肩同行,共同完成了这场科学大冒险。

作者简介:

迈克尔加扎尼加,当代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统小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精彩内容:

新的裂脑病人研究有其鬼魅般的魔力,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这个课题了。人类关于生命宝贵的感受是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也是对“我的”认知世界的体察,当我们在思心智问题时所指的都是这种主观体验。人们认为每人都有一套心智,注意是“专享”一套。突然让你虑这样一个想法,认为心智其实是可以分离的、同一个头颅中能够存在两个心智,着实有些难以理解。想到病人w.j.有两个心智系统正在打量着外部世界,有两个心智系统正在聆听外界的讯息并思他人――而且这里的“他人”还包括我,我的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存在两个或多个主观的概念给我们带来的不安感把我们领向了多年后的一项发现, 原来人类左脑中存在一个名叫“解释器”(interpreter)的特殊机制,它能为我们的行为进行统一的叙述,使得我们感觉自己只有一套心智。    另外一个清晰的结论即是右半球和左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忙于言语与语言加工。右半球沉默寡言,但能完成一些精巧的视觉任务。这些发现催生了“左脑心智”与“右脑心智”的概念,一时间,鸡尾酒会上似乎人人都成了神经学家。大体思路依旧直截了当:左脑会做这个,而右脑会做那个。大脑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机构,由一些大型的功能单元组成,而大脑当中的某些特殊区域负责对这些单元进行管理。这一观点很快以野火燎原之势传播开来。    等到1969年,又有一项发现得以确立,即两侧大脑半球能够找到一些聪明的交流方式,使得二者看上去从未分离过。大脑像在一个屋檐下同居多年的老夫老妻,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在一起生活、同时又保持各自差异的方法。这种机制为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希望理解大脑组成的真实图景,而不仅仅是寻找大脑让自己看上去左右相连、功能整合的行为策略。与此同时,我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可以从这些行为策略中找到大脑功能结构的一些基本原则。这像是大脑的“第22条军规”。我们必须和自己正在研究的大脑一样狡猾。我们被迫时刻提它的花招伎俩,不断地想出新的研究病人的方法。    在这个时期里,我逐渐对简单描述大脑功能的做法丧失了兴趣。如果右半球是一个独立的心智系统且至少存在部分语言功能,那为什么因左脑损伤而罹患失语症的病人无法更轻松地恢复言语能力呢?简而言之,为什么右脑心智系统无法替代左脑心智系统,像两侧肾脏中的一个会在另外一个受损时弥补其产生的缺陷?我知道,如果我想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开始联系一家能够接触多种类型神经疾病患者的医疗中心。    踏进人生下一阶段一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这个阶段发展还算顺利的时候。到底是承受一些风险去尝试新鲜事物,还是留在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原处,人们似乎是在这两个选项之间挣扎犹豫。我认为大家通常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新的可能,但是真正将机会带到我们身边的却是其他人。正当我忙于这工作与思时,纽约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职位。    p112p1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