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 心理学 (英)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 新华正版
  • 心理学 心理学 (英)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 心理学 (英)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 新华正版

28.8 3.6折 79 全新

库存6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4726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61页

字数428千字

定价79元

货号xhwx_1201991800

上书时间2024-04-13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心理学的作者霭理士为研究心理的泰斗,与弗洛伊德齐名,本书为其研究成果的本和普及本,适合大众阅读。学先驱、清华四哲之一的潘光旦翻译,并增加树万字的注释,附录相关的研究情况,内容充实。罗素、费孝通、张中行、孔庆东等中外名家给予很高评价,原作译作均出类拔萃。

目录:

章绪论//001

注释/006

第二章的生物学//008

节的物质基础/008

第二节冲动的质/014

第三节所谓发欲带/025

第四节求爱的生物学/027

第五节有选择的求偶与选择的因素/032

第六节择与触觉/035

第七节择与嗅觉/043

第八节择与听觉/049

第九节择与视觉/054

注释/068

第三章青年期的冲动//084

节冲动的初期呈现/084

第二节自动恋/107

第三节爱的白梦/108

第四节爱的睡梦/111

第五节手/118

第六节影恋/130

第七节的教育/132

注释/141

第四章的歧变与爱的象征//159

节的歧变/159

第二节时期的歧变/164

第三节溲溺恋及遗矢恋/172

第四节物恋/175

第五节兽毛皮革恋与动物恋/183

第六节恋/190

第七节裸恋/192

第八节虐恋(施虐恋与受虐恋)/204

第九节的衰老/215

第十节社会对于歧变的态度/217

注释/222

第五章同恋//247

节的逆转/247

第二节逆转的诊断/261

第三节美的戾换现象/268

第四节的问题/271

注释/279

第六章婚姻//289

节引论(绝欲的问题)/289

第二节婚姻的可取/297

第三节婚姻美满的问题/303

第四节一夫一妻的标准/309

第五节生育的控制/314

第六节不生育的问题/324

第七节阳痿与阴冷(能不足与感过敏)/327

第八节贞节/337

第九节经绝/340

注释/345

第七章恋爱的艺术//379

节冲动与恋爱的关系/379

第二节何以恋爱是一种艺术/385

注释/407

第八章结论//416

节冲动的动力质/416

第二节升华/424

注释/431

附录中国文献中同恋举例//434

1溯原/434

2一部分史传中的实例/436

3一部分稗史中的实例/448

4同恋的风会/454

5因缘的解释/458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心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霭理士选材严格、文采秀丽的煌煌巨著心理学研究录的“普及本”,涉及心理的各个方面:生理、冲动、偏离、同恋、婚姻与生活、爱情等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

哈夫洛克•霭理士,英国心理学家、思想家、文艺家。著有心理学研究录男与女天才与遗传心理学等,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与弗洛伊德并称人类心理研究的两大泰斗。译者:潘光旦,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著有冯小青优生概论自由之路家谱学中国之家庭问题等,译著有心理学等。

精彩内容:

"章绪论
常态的心理学、变态的心理学与卫生学,是当代很能唤起一般人注意与兴趣的学问;这种注意与兴趣,在二十世纪以前,可以说是梦想不到的。的青年男子,对于的作品或文献,往往知道得很多,说来头头是道,而青年女子对这个题目也是富有探讨的精神,不再表示那种回避与忌讳的态度,这在她的老祖母看来,可以说是的亵渎神明的一回事。[1]在不多几年以前,一个人若从事于科学的的研究,在一般人的眼光里,这个人至少是有不健全的倾向的,甚至于是根本上有恶劣的癖的。但在,心理学者与卫生工作者是很受人欢迎的一种人,而欢迎得热烈的往往是一些提倡私人道德修养与维护公众道德原则有力的一批人。
这种社会态度的变迁固然和医学的发展有关,但除了近几年以外,医学界的贡献实在不能算大。这种变迁大约开始于一百年以前,初在德奥两国,后来在别的。当时的开山祖师无疑的是几个医师,但他们是孤立无助的,其他同行的人,狃于成见,十九不以白眼相加。在医科的训练中,心理与卫生是没有名分的。生理学的地位几乎是同样地低微。一直要到二十年前,医学界才有本真正科学的和包罗够广的生理学与世人相见,这是马歇尔(f.h.a.marhall)的那一本。[2]
通常大学里的生物教本既根本不理会的解剖与的生理,仿佛的机能和动物的生活没有一点关系,医学校里的教本也接近不瞅睬心理究竟是什么东西。这精神是一贯的。不过这么一来,一个医师,在他诊治病人的时候,所必需的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往往还不及病者本人所知的多;有时候他不但吃知识不足的亏,甚至弄出人命乱子来,并且到处受陈腐的成见与惯的束缚而莫名其妙。为了掩护他的讳莫如深的态度,他往往乞灵于与道德的信条;殊不知当初有一位的教父早明说过,凡是上帝自己创造而不引以为羞耻的东西,我们也不应当引为羞耻而不说。这些医师,名为奉教极笃,连这一类的话都记不得,实在可以教人诧异。
这种知识的缺乏与忌讳的态度还造成一种严重的恶果,是将有的精神变态的人认为是“邪气所钟”,而把他的变态叫作“邪孽”(perverion),因此把这种人不分皂白地叫作“邪孽之人”(pervert)。一般人对邪孽与邪孽者只有一个态度,是:如见蛇蝎,避之唯恐不速。因此,变态的人去访求医生是只有失望的一途的。医生不是告诉他说,他的病症无关紧要,可以不必,是根本认为他有恶劣根,无可救药。在以前,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失望的例子一多,去访求医生的变态的人便渐渐地少起来,于是便有一部分极有经验的医生也往往对人说,心理变态的例子是极难得的,他本人几乎没有遇到过。
这种见正不见邪的态度无疑的也有它的用处。一个医生,模模糊糊一咬定人世间只有正常的东西,而对于变态的东西,故作不闻不见,这多少对病人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多少有一点感化的力量,教他往正道上走。不过我们要晓得,精神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在这一方面是理无二致的;在设法恢复常态以前,医生对于一个病人的变态,得有一个准确而明智的了解。我们要他前进到一个目的地,我们应该先知道他目前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地点。应付身体的变态我们便应如此,更何况所谓精神的变态,其范围之广且不易捉摸的程度,又在身体的变态之上呢?更有进者,一部分的精神变态,其程度往往不深,不妨看作尚在正常的范围以内,而所谓正常的范围又大率因人而微有不同,要了解一个人的正常范围,我们在观察他后天的行为而外,更需推寻他的先天的心理方面的素质,否则,的结果,表面上好像是把他引回了正路,而实际上这条正路也许是张三或李四的正路,而不是他的正路。
因为我们对于变态的了解不深,我们才有种种很随便、很千篇一律,而实际上很不相干,甚至于会闹乱子的应付方法。例如,我们喜欢替这种人出主意,教他结婚,以为结婚之后,变态可以不药自愈。[3]这种主意有时候是出对了。但若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变态的具体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这种主意虽好,在起初是乱出的。试问我们有什么把握来预测这主意会发生效力;试问出了更大的岔子又怎么办。这一番警告可以适用于主意与乱出主意的人。是一个通体的现象,我们说一个人浑身是,也不为过;一个人的的素质是融贯他素质的一部分,分不开的。有句老话说得很有几分道理:“一个人的是什么,这个人是什么。”我们不懂得这一点,而要替旁人在生活的指导上出主意,是枉费心力的,一个人本人有时候还认不清楚他的的本来面目,他也许正经历着青年期里的一个不大正常的阶段,但这是很暂时的,他若少安毋躁,终于会达到一个比较正常与恒久的。也许,因为某种特殊而过分的反应,他把他本里的一个不很重要的冲动错认为主要的冲动。要知凡是人,都是许多冲动组合而成的,有正常的冲动,也有不大正常的,而在的方面所谓正常的人未必得天独厚,也不过是能够把一些不大正常的冲动加以控制罢了。不过大体言之,一个人的的素质是无微不至的,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经成熟便终身不移的,并且大部分是先天遗传的。
同时,我们在指定先天与后天的界限的时候,也应该特别小心。一方面,我们得承认所谓后天也许并不太后,至少比以前的人所相信的要先得多,而另一方面,所谓先天,往往又是非常奥妙或非常隐晦,也许终其人的一生,也没有被人发现。不过,大体而论,先天与后天,或遗传与惯,是分不开的;一粒种子所以能生发的缘故,正因为碰上了适宜的土壤。在这里像在别处一样,那成不应单独归功于种子,也不应单独归功于土壤,而应归功于两者的相得。同一父母的子女,根据孟德尔的遗传法则(mendelian inheritance)的道理,往往表现很不相同的品,即所发展而活动的未必是同样的种子。不久以前,伦敦导育所的监督曾经说过,同样的一个刺激或一种压力可以叫哥哥偷东西,而叫弟弟异乎寻常地怕羞。遗传与环境相与的道理,是异常复杂,非专重遗传或专重环境的人所能片言决定,也由此可见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