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18讲 心理学 徐勇 新华正版
  • 认知行为18讲 心理学 徐勇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行为18讲 心理学 徐勇 新华正版

29.54 4.3折 68 全新

库存6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64280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20页

字数198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729397

上书时间2024-04-09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如果能通过行为实践,验证我们的认知,意识到认知歪曲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有修正功能失调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摆脱抑郁、焦虑、恐惧等负向情绪的机会和可能。
认知行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模式。其具有常识,作的架构富有实证,运用的是标准化、流程化、疗效明确的技术。
本书从具体的认知行为关键点入手,点面结合、抽丝剥茧,从认知行为的基本到具体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步步详解,带读者领略认知行为如何应用于临床作。

目录:

部分

认知行为理论

003讲理解认知行为的关键点

004直接决定我们感受的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

006精神障碍都有特定的主题

007体验到情绪痛苦时,我们接收的信息可能会被歪曲

010精神障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11来访者处理痛苦的方式往往维持和加重问题

013想法、情绪、生理反应、行为、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014“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016第2讲认知基本

016从三个水的认知来理解精神障碍

026区分自动想法和信念

028第3讲行为基本

029经典条件反

036作条件反

042双因素模式

044第4讲认知行为评估

044准确和全面的评估是认知行为有效干预的关键

048访谈结构

051利用五因素模式,将当前的问题具体化

059学会使用量表

060评估来访者的自我功能和社会功能

060让目标具有“smart”特征

063第5讲案例概念化

064三个水的案例概念化

067进行案例概念化的过程

072要在进行案例概念化前优先干预的情况

073案例概念化实例

083第6讲心理教育与联盟

083心理教育: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和认知行为

085联盟:与来访者合作

089第7讲认知行为基本技术和基本过程

089基本技术

093基本过程

094第8讲对认知行为师的要求

094面对来访者时,尽量表现得专业

094保持敏感

095将焦点放在来访者身上

096让来访者知情同意

第二部分

四大心理问题

099第9讲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

099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100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结构框架

101抑郁障碍的认知行为模型

123关于抑郁障碍的药物

1250讲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

125焦虑障碍患者的共同特征

128健康焦虑及两种相关焦虑障碍

136疾病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

138健康焦虑的评估

……

内容简介: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认知行为的具有常识,作的架构又富有实证,因此一直被认为是符合现代科学典范检验疗效成果的心理方法。
徐勇老师在本书中通过介绍认知行为的基础、针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方法以及案例督导过程,点面结合、抽丝剥茧,帮助读者击破不同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的难点,掌握“话到病除”的技能。

作者简介:

徐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督导师,国际团体和团体过程协会会员和常务理事,国际团体师认证委员会认证团体师。

精彩内容:

    部分
    认知行为理论
    讲
    理解认知行为的关键点
    认知行为(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行为和认知的整合。
    行为出现得比较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到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行为发展起来,逐渐变得流行。
    认知则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它的基础理论包括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情绪疗法,也包括阿伦贝克的认知理论。
    阿伦贝克的认知理论是认知行为更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经典不言而喻。认知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技术或方法,而是一个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有很多不同流派的模式,比如艾利斯的理情绪疗法,来发展得比较快的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以及图式、接纳和承诺等。我们在这本书中介绍的认知行为主要基于阿伦贝克认知理论的模式。
    每一种心理模式几乎都有自己的理论,能够解释我们
    所谓正常的、健康的心理和病理的心理。认知行为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被广泛用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 以及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直接决定我们感受的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
    你认为什么直接决定了你的感受?当你发现你身边的某个人,比如你的同事或朋友情绪不好时,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情绪不好?
    我相信有人会说,这个人可能碰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换句话说,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我们的情绪、感受,只由事件决定——某个人不开心,是因为他碰到了让他不开心的事情; 某个人开心,说明他碰到了让他开心的事情。
    但是,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直接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我们可以轻易举出很多例子来表明,不同的人遇见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
    班级里有两名都在某次试中得了 60 分,但这两名对 60 分的情绪反应接近不一样。有一名非常难过, 另一名则很开心。
    事件是一样的,他们对事件的反应不同是因为 60 分对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问题又来了,事件对不同个体的意义来自哪里?来自当事人的赋予。
    我们感受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还有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对因为得 60 分而难过的来说,得 60 分意味着失败,是非常糟糕的。他或许还会想到因为这件事,他可能拿不到奖学金, 老师不再信任他,家长会批评他,等等。而对另一名来说, 得 60 分意味着成功,他本来担心会不及格。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两个男孩分别邀请自己喜欢的女孩周六一起吃饭,两个女孩都以周六有安排为由委婉拒绝。一个男孩只是有一些沮丧, 反思是不是自己提出邀请的时机不成熟,或者缺少一些沟通等,而另一个男孩想的则是“大概没有女孩会喜欢我”,情绪非常低落。
    相信大家已经能够看出,是他们赋予一个被拒绝事件的不同意义让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和环境相互作用,碰到各种各样的事件, 但作为人,我们不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我们每天都在主动建构现实,不断地赋予事件意义。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行为师不能忽略对来访者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了解,因为经历会影响人的格,以及人对事件的主观构建。但
    是,仅了解事件显然是不够的。来访者情绪低落并不是事件本身直接决定的,所以师需要仔细了解来访者赋予事件的意义。比如一个来访者因为失去工作而焦虑,师需要问来访者失去工作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尽管失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每个人对失业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师问来访者:“我知道你失去了工作,我注意到你很难受,我想进一步了解,失业对你意味着什么?”来访者可能会说:“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我连这个工作都做不好,我真是个没用的人。”
    这样的看法直接决定了来访者的情绪。所以找到了影响来访者的事件,不等于能理解来访者情绪痛苦、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
    以不同的视角看事物,才可能全面了解事物。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往往过分僵硬或过分特别。
    精神障碍都有特定的主题
    阿伦贝克曾提出“个人领域”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对试很在意,
    试不好会让他很难过,甚至痛不欲生。有的人不在乎试,而在乎在关系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认可。
    个人领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精神障碍。比如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主要问题是担心自己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在所有场合里表现拙劣,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被讥笑,被看不起;疾病焦虑障碍患者会忧心自己会不会患上很严重的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有惊恐障碍 a 的患者对自己身体上的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