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中国历史 聂昭华,李韧编 新华正版
  •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中国历史 聂昭华,李韧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中国历史 聂昭华,李韧编 新华正版

31.64 4.7折 68 全新

库存9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昭华,李韧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0047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64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1769674

上书时间2024-04-09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记录历史,才能知道来处。记录英雄,便是记录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上甘岭战役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那些消失在异国土地上的生命为共和国筑起的钢铁长城将永不倒塌。
抗美援朝战争中,聂济峰少将任民志愿军5军45师政委,亲历上甘岭,本书为聂济峰少将述实录,勾勒出这场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也展现了中国志愿军乃至人是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基石,更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永恒的追求与歌颂。

目录:

序/ 001
引 言/ 001
章 勇士出征 跨过鸭绿江 /  005
朝鲜战争爆发,全民掀起参加志愿军热潮 /  007
西南局势迅速定,15军荣膺抗美援朝预备队 / 010
子弟兵重返华北老解放区 / 012
15军历史渊源及入朝装备概况 /  015
15军入编第3兵团,细致做好战前准备 / 018

第二章 初试锋芒 阻敌芝浦里 / 023
第五次战役出击,部队打得很勇猛 / 025
芝浦里阻击战,誓与阵地共存亡 / 029
38军炮团和几千发炮弹/034
彭发电表扬15军 / 037
15军接中线,志愿军展开全线战术反击/ 039
反击391高地战斗/ 044

第三章 挥戈再战 鏖兵上甘岭/047
克拉克为统大选造势,意欲发动战事/049
克拉克同意范佛里特发动“金化攻势”,狂言5天拿下/ 051
我军积极备战战略要地五圣山/054
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役天(1952年10月14)/ 058
志愿军首长研究战况,秦基伟誓保阵地不丢/ 063

第四章 反复争夺 空前激烈的拉锯战 / 069
597.9和537.7北山阵地是敌人的主攻方向/  071
上甘岭战役天(10月14):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炸火力巢与敌同归于尽/  074
上甘岭战役的前4天(10月14至10月17):
  艰苦的阵地拉锯战,战时的交通要道很有秩序/  078
上甘岭战役第5天(10月18):
  退守坑道准备反击/  090
上甘岭战役第6天(10月19):
  反击战以少胜多重夺阵地,战斗英继光英勇牺牲 / 092
上甘岭战役第7天(10月20):
  双方战斗力损耗巨大,美军被歼整整5个连!/ 095
阶段结束(10月14至10月20):
  重创美军“滴滴漏师”/ 097

第五章 坑道斗争 战争目前的/ 103
上甘岭战役第8、9、10、11天(10月21至10月24 ):
  我军依托坑道以沉重代价反击主峰,美7师伤亡惨重撤离阵地/ 105
上甘岭战役2、13天(10月25、26):
  韩、美军无力守阵地,我军紧咬阵地不放松/ 111
上甘岭战役4、15、16天(10月27、28、29):
  第二阶段指挥做调整,增强炮兵作战火力/ 118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
  45师新建13个连队,老将带新兵“训”/ 125
  坑道内条件艰苦,基层干部动员工作卓有成效/ 128

第六章 后反击 敌军兵败597.9/ 135
战前准备从思想动员到运输管理都井然有序/137
上甘岭战役7天(10月30):
  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强炮火加巧战术打出开门红/ 140
上甘岭战役8天(10月31):
  全面反攻597.9阵地,敌军始料不及损兵1500人/ 145
上甘岭战役9天、20天(11月1、2):
  12军31师“小兵群战术”运用出,蔡兴海班歼敌0∶400/ 147
上甘岭战役第21、22、23天(11月3至11月5):
  范佛里特无力扭转局面,美军哀叹“联军在三角山是打败了”/ 152

第七章 制敌死命 铁拳砸向537.7北山/ 157
上甘岭战役第23天至第29天(11月5至11月11):
  87团坚守坑道为反击做准备,92团血战537.7北山/ 159
上甘岭战役第30天至第38天(11月12至11月20):
  美25师换上阵,12军兵力补充御阻击有力/ 169
上甘岭战役第39天至第43天(11月21至11月25):
  浴血奋战43昼夜,我与敌伤亡对比1∶2.5/ 173
战争失利杜鲁门下台,范佛里特成替罪羊/ 180
第八章 官兵勇敢 惊天地泣鬼神 / 189
概括上甘岭战役制胜五点要素/ 191
“官兵勇敢”,战斗英雄层出不穷/ 195
无名英雄更多了,“一人为整体,整体为一人”/ 203
“英雄阵地英雄守”,乐观主义始终贯穿整场战役/ 209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在各个方面体现具体/ 215

第九章 工事坚固 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218
“工事坚固”来之不易/ 221
把阵地变成铜墙铁壁,“狙击兵岭”令敌胆寒/ 224
依托工事,15军冷冷炮歼敌19981名/ 229
御作战彰显坑道作用,坚守坑道部队经受验/ 233
坑道为“供应不缺”提供保证,御阵地坚不可摧/ 237

第十章 指挥得当 打出志愿军军威/ 243
“零敲牛皮糖”,小歼灭战发挥大作用/ 245
“指挥得当”来源于战前的充分准备/ 250
运筹帷幄,集中火力打击美军/ 256
把敌人拖到我们熟悉的阵地上来,根据战况发展适时机动兵力/ 262
我军将御作战由被动变主动,15军各级指挥前推/ 269
为探敌情敌后潜伏“抓舌头”, 战时政治工作与军事任务一致/ 273
兵团办学班,离开战争环境心里倒不太舒服了/ 276
第十一章 供应不缺 硝烟中的运输线/ 285
“供应不缺”在战场上的作用/ 287
志愿军后勤保障有力,各部门支援配合协调/ 290
“为了前线,为了胜利”/ 295
朝鲜为胜利奋勇支前/ 298
后勤部长尤继贤“三抓”措施保障有力/ 303

第十二章 炮火猛烈和击准确//...310
高炮威震,美军飞行员哀叹“金化以北的天空可怕极了”/ 312
机动灵活的战术“以我之中击敌之下,以我之上击敌之中”/ 317
通信保障有力,让炮兵打得更猛更准更狠/ 324
战时炮兵指挥所组织结构完整,步炮协同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329
功勋火炮“喀秋莎”战场狂飙威震敌胆/ 336
范佛里特鸡雄山垂死挣扎,上甘岭战役在炮战中结束/ 339
在上甘岭战役取得的2万多个战果中,炮兵功不可没/ 344

第十三章 祖亲 一条大河哺育英雄儿女/ 349
进军大西南,15军担负云贵川康剿匪任务/ 351
西南剿匪中入伍的战士,刘兴文和易才学都成了战斗英雄/ 355
部队集中了来自海的儿女/ 361
纪念警卫员杨金柱,确实是一块“金子”/ 365
黄继光妈妈,可敬可爱的志愿军母亲/ 369
祖国慰问团雪中送炭,五圣山阵地情绪高涨/ 370
电报鼓舞前线,新闻报道战况及时有效/ 377
第十四章 “胜利为全军 全军为胜利”/ 385
秦军长送贴身部下上战场,警卫连善打硬仗不辱使命/ 387
各兵种协同配合,为了胜利/ 390
战时政治部,战时,个个都是全面手/ 394
12军参战与15军交流指挥战术,齐心协力打好每一仗/ 398
团结奠定了协同作战的基础,老战友相处趣闻多/ 401
朝鲜在五圣山后修建烈士陵园/ 406
上甘岭战役可结的经验还很多/ 411

后记 “一条大河”的故事/ 417
致谢/ 428
附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
   ——  纪念上甘岭战役40周年聂济峰/ 431
附二 亲临上甘岭孟昭瑞/ 434
附三 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回忆和评价/ 437
附四 上甘岭战役民志愿军战绩统计表/ 444
附五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参战人员获英雄称号者名录/ 445

内容简介: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民志愿军第三兵团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志愿军第三兵团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永恒的追求与歌颂。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共十四章,分为三个部分: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述了15军入朝参战到与“联合国”军激战上甘岭以及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天为单位的战场纪录,真实还原了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聂济峰将军站在前线指挥员的角度,分析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结了这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第十三章到第十四章,聂济峰将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上甘岭战役背后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惧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聂济峰将军的述实录,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回忆战争,视角更全,讲述更具全局,既展现了不为人知的真实细节,又勾勒出了整个战役的全貌。本书不仅有战场细节的真实再现,更有作为战争参与者的反思与结,更加生动可读。

作者简介:

聂济峰,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时任民志愿军5军45师政治委员,后任5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政治委员,组织部军代表。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主义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民独立功勋荣誉章。
聂昭华,聂济峰将军之女,民第261医院消化呼吸科主任。
李韧,民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处副处长、古近代战争馆主任。

精彩内容:


勇士出征 跨过鸭绿江

朝鲜战争爆发,全民掀起参加志愿军热潮

1949年10月,中华共和国成立。我们已经把蒋介石打败了,并把靠美国装备起来的那100多万部队,连同他的美式装备、60亿美元的援助和本投降时交出的主要装备,统统照单全收了。此时,西北、西南还有一些的残余部队,一野、二野继续担负着消灭残余部队、解放全中国的任务。
在欢庆新中国成立、开始建设新社会之际,1950年6月25,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出兵台湾,封锁台湾海峡,并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一直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四野和三野的部队首先组成了志愿军。
入朝以后,我们在、、的指挥下,和朝鲜军并肩作战,打了、二、三次战役。连续三次进攻战役,把美国鬼子从鸭绿江边一直赶过三八线——赶到了三七线附近。与此同时,自上而下掀起了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热潮。当然,青年报名参军和部队请求入朝作战都是很有组织的。
当时,我所在的5军,还在解放西南,担负着继续消灭残余部队的任务。与此同时,已经打到西昌的部队,在中华共和国成立以后,又承担了进军西藏的任务;而在西北的部队,也在解放兰州以后开始了和解放新疆的进程。这些部队都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当配备着美国装备的被我们打败时,从干部到战士,从工人到农民,从到群众,已经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得很清楚了——当时打的是蒋介石,实际上是打在美帝国主义的身上。军民上下对蒋介石的仇恨,实际上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而现在,美国又要侵略我们的兄弟邻邦——朝鲜。
朝鲜是在1945年“815”苏联出兵以后解放的,他比我们解放得早。本战败投降时,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接受军投降并对朝鲜实行分区占领。后来,美国支持在南半部成立大韩民国,北方随即成立了以金成为首的朝鲜主义共和国。朝鲜这样分成了南北两个。不断地叫嚣要“武力统一”,致使双方盾加剧、斗争激化。
朝鲜的问题应该由朝鲜自己解决。南朝鲜他们自己想着和统一,有盾,算是打仗,打起来了也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并不涉及其他的。在战争开头,南朝鲜在三八线两边打,后来打到釜山附近。在这个时候美国插手了,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出兵,而且他不光是打朝鲜,他还公然敌视新中国,霸占台湾,封锁台湾海峡,接着把战火烧到我们的鸭绿江边。他的飞机轰炸我们的国土,炮也打到我们境内。这个消息公布以后,更激励起的部队完成自己任务的积极——打的残余部队,包括剿匪、建立政权,各项工作的速度都加快了。
那时候15军还在西南。进军西南以后,我们除解决了胡宗南的残余部队外,西南广大地区的其他一些部队很快也都被消灭解决了。可以这么说,美国侵略朝鲜,反而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因为觉悟了,包括的残余部队,也是一打,他们。像云南的龙云、卢汉,是和的。有一些还想着捣乱,经过半年多的剿匪,我们的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云南是13军、14军、15军这3个军打的。15军打了两广战役,解放广东以后到广西消灭了白崇禧。1950年过年之后,15军进军云南。因为云南是和解放,除了到西昌打胡宗南,其他大的战斗不多了。于是,当时15军的3个师,一个师(43师)留在云南执行任务;一个师(44师)解放当时的西康省,参加西昌会战;还有一个师(45师)在贵州。
之,1950年的作战任务进行得很快。与此同时,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在朝鲜打响了次战役,接着连续打到第三次战役,这到了1951年初。

西南局势迅速定,
15军荣膺抗美援朝预备队

此时,西南的剿匪任务还很重,13军、14军还在云南边境,18军有进军西藏的任务,12军和其他的部队也都有任务。刚到西南军区,他带的部队还在陕西和成都。而已经到办军事学院去了。尽管如此,由于朝鲜那边还需要部队,所以能出来的部队尽可能抽出来。“刘邓”(、)还是从大局出发,要求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于是报名抽部队去抗美援朝。
从1950年10月开始,15军军长秦基伟主动向政委请缨,报名去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2月,这个要求正式得到了的批准。因为入朝的部队是“志愿军”,需要在华北再组建成志愿军兵团,所以15军随即被调到华北,接着西南还有其他部队相继出来。可以说,正因为西南形势稳定得很快,故而后来15军、12军都可以抽调出来。是说,15军所属部队完成了解放战争的作战任务后没有休息,西南把这支部队送出来了。
当时15军进军云贵川康之后的任务,主要是打的残余部队、剿匪和建立政权,接下去是土改。为此我们还投入了一些干部到地方去发动群众。那时各个部队都在相互比赛,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部队与云贵川康新解放区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鱼水关系十分深厚。在云贵川康,长期饱受的压迫,除了西藏以外,那儿也是统治时间很长的地区。他们亲眼看到解放了自己家乡,自然觉悟很高,一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积极报名参军——当志愿军去! 15军出川的时候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特别多。各个地区的兵源,你是要不完的。不仅如此,地方还送出一些骨干补充到部队里头,也是送优选的儿子吧,其中年轻的比较多,结婚的很少,优中选优,都是挑选了优选的子弟呀!因此,四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特别多。
15军出四川北上的时候,军部驻地在泸州;45师在贵州,后来在纳溪集中;而位于云南昭通的43师,因为在当地还有其他任务抽不出来。所以抗美援朝时,用其他部队顶替了这个师。0军有3个师,其中的29师驻在川东内江和重庆附近,划归15军,参加了15军北上的行列。10军也是抽了他优选的部队当批志愿军。29师这支队伍也是老部队了,确实是优选的部队!这些部队参加志愿军都很光荣。
当时补充进来的兵员,其成分来自各地。部队经过了渡江战役,长期行军,从华北、华中、华南,一直打到西南。这个部队的老骨干里,有翻身农民、老工人,还有打过程中补充进来的——有些是的;有些是解放战士补充进来的。
那时候蒋介石的正规部队已经垮得差不多了,这些战士实际上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被抓丁抓进去的。像在渡江作战的时候,残兵败将抓了一些农民做补充。这些农民兄弟都是很好的,所以一解放过来,好多人都成为部队的骨干。后来在抗美援朝中,45师也好,29师也好,其中都有不少解放战士,他们立了功,有的还成为战斗英雄。这些人是在打淮海战役的时候,从部队里“解放”过来的,那时军装、帽子都没有换,经过忆苦和动员,很快愿意参加作战。像45师134团8连的王学智,是在淮海战役当中解放过来以后,帽子都没有换,参加了作战,仗打得很好,被评为战斗英雄,而且是知名的战斗英雄!

子弟兵重返华北老解放区

15军接受任务以后,部队出四川基本上是两路:一路是经成渝、川陕公路向陕西宝鸡开进,而后由铁路送至华北;但主要是另一路——先从重庆乘坐轮船到武汉,然后再坐火车上河北。
当志愿军出发时,部队所在地的县、专署,一直到重庆大区,从上到下,包括西南的党、政、军都来欢送。那个时候四川还分四个地区——川南、川北、川东和川西。我们从重庆开始上船,不光是缴获的登陆艇,什么船都有,凡是缴获的船都用上了。之都是用优选的船调送志愿军。上船后,无论白天黑夜,两岸又是锣又是鼓地热烈欢送。当时没有电灯,用汽灯沿途照明。大家都知道,这是去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谁先出去,谁光荣!可以说部队走到哪儿,欢送到哪儿,两岸都是来看船队的人。那么多的船都排着队走也是,更何况如此浩浩荡荡,一看知道是部队。15军开出来的时候,部队的武器都是缴获美国的、本的,虽然装备是旧装备,可衣服是新衣服,大家都是满脸笑容。
从四川带出来的新兵都是翻身解放的农民,他们从来没有到过重庆,这次到重庆看到那么多的工厂,那么多的大烟囱,可真成了新鲜事儿。以前光听说长江,其实长江到底有多长,他们并不知道。这回坐轮船出长江,本身是个大事嘛!轮船一出四川,他们才知道长江还长得很,走了很久才走出三峡,走出四川。一出三峡到湖北,又另开了一番眼界。四川大山很多嘛,到了湖北,江面更宽了,那比在四川时看得更远了。再一到武汉,又比成都热闹多了,因为武汉已经解放一年多了。在长江乘船时听说到武汉后还要坐火车,大家都很兴奋,好多人还是头一次坐火车呀!
从武汉坐火车,目的地是在冀南,15军坐到邢台,而45师则在沙河那集结。到华北以后,无论坐轮船还是坐火车,沿途也都一样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慰问。人们听说这支部队是到朝鲜去的,大人、小孩没有不欢迎的。沿途那个慰问呀,从吃的到用的,文艺节目样样齐全。各个师也从贵州、云南、四川带出来一些文工队。文工队表演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舞蹈,少数民族的舞蹈很有特。路上又组成临时宣传队,走到什么地方感谢当地的和地方,那个慰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真是走一路唱一路;走一路歌声一路;走一路拥军一路,那场面可不是用“壮观”“热烈”所能形容的。
到了华北进入老解放区了。从新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到老解放区这一路走来,老解放区的老子弟又回到了老家——华北老解放区。这支部队是从华北出发打到西南的。这次回到老家,家乡的也在看着我们这支队伍。当时行军路上人多又杂,我们的战士们有意识地注意保持部队的整体形象,部队也有意识地着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于是,在“热烈欢迎”的鼓舞下,部队的组织纪律得到了实际的检验。按常理讲,谁看见自家的家门能不眼馋呢?许多人跟随部队出四川到华北都要经过自己的家乡,可当时有那么个劲头——很多战士、干部都做到了“过家门而不入”。这次到了华北老家也一样,都没有进家门的。
那时候,包括我们这些人在内,都没有进过大城市。虽然解放西南时路过一些大城市,但由于组织纪律很强,谁也没有进去过。比如像解放广州,我们打到广州以后,在广州城边儿上。陈赓规定:“4兵团的所有干部、战士都不准进广州。广州的任务是四野的。15军的人都不可以进广州!”虽然我们在南海(编者注:时为南海县,现为广东省佛山市下辖区)驻扎了很久,但没有进去。不仅是广州,包括解放西南,我们驻扎过许久的西南一些大城市,比如昆明,战士们、基层干部也都很少去。这次还是因为要去抗美援朝,我们才陆续进了重庆、武汉、北京以及天津这些大城市,这都是“进入”。
那个时候我们在天津、北京,见到什么都感觉新鲜。在天津,我们本来是想步行回驻地,好看看天津市面。一看到当时那个有轨电车“叮叮”地开着,这可是从未见过的,我们头一回坐,还居然坐倒了车!人家说:“上车吧,上来坐坐电车吧!”次嘛,头一回坐,结果居然坐反了方向,又给拉回去了。“你看,我们怎么又拉回来啦?”人家问:“你们到哪儿呀?啊,你坐反了。你下去,到那边再上车。”
那时候像这种事发生在干部、战士身上都是常的。这些事想起来觉得很天真呐!我们爱自己的,好不容易解放了,这么好的地方建设起来可不容易啊!于是抗美援朝的决心更大了:绝不允许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进我们来!

15军历史渊源及入朝装备概况

抗美援朝,作为二野的部队,15军报名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也是从大局虑的。
当时15军在整个二野得到的评价是个“新部队”,原来叫9纵,是在太行山成长起来的野战纵队,后改建叫15军。在几个纵队里,他年轻。那时二野组建了3个纵队,以后编兵团,相当3个兵团。二野比一野的部队多一点。9纵是1947年8月组建的,比较晚,纵队司令员是秦基伟,政治委员是黄镇。组建起来后部队过黄河,解放河南——??解放郑州,参加淮海战役,一直打到了西南。开封战役则是三野打的。29师也算2纵里的一个老部队了,像其中的85团,是陈再道组建起来的那个部队,也是个比较老的部队了;86团也比较老;87团比较新一点。这些部队参加志愿军都很光荣。
本来,渡江战役、解放和上海,光一个三野够了,为什么二野还参加呢?因为渡江战役时,蒋介石曾请求美国出兵援助。所以二野是准备在美国出兵后,作为三野的预备队顶上去的,特别是在、上海。这一点骨干们都很清楚,因为渡江战役部队做了动员,准备打美国,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可是渡江作战后,那么大的力量啊,被秋风扫落叶一样打败,垮得那么快!这时美国看到势头不对,虽然并不死心,却也没敢出兵,当然他也来不及出兵。我们很快地解放了,解放了上海,解放了浙江、江西、福建,一直打到广州,然后把在西南的部队也都消灭掉了,后解放了全中国,至此,美国更不可能出兵了。这样一来,二野这个预备队也没机会和美国交手。
那时刚刚解放,没想到的是——美国此从朝鲜动了手,居然还围到了我们的大后方——东北!当时我们和苏联的关系比较好,东北背靠苏联,属于我们的后方,还是比较安全的。抗美援朝战争初始,优选启用的是东北的部队,而这时候四野和三野已经完成了战斗任务,二野实际再次担当了预备队。尽管大家有要打美国这个思想准备,但却没有想到美国会围到东北那边,而二野和美军的这一仗要在朝鲜打。这暗合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老话——因为早在解放战争中,二野的部队曾做好与美国交手的准备。
入朝作战的任务在部队一下达,二野如渡江作战时充当三野的预备队一样即将出征,只不过这次交手,没有放在,而是放在了朝鲜,到朝鲜去与美国较量!
美国出兵朝鲜,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实际主要还是用他本国的部队。因为那时候“联合国军”说是由16个出兵组成,但由于美国是“世界宪兵”, 所以其实那些也是在美国的强迫下参加的,而且这些也是出点援兵,像英国和加拿大各出了一个旅,其他都是象征地出点部队,也都是做些诸如后勤、运输之类的支援工作。
当时美国的、朝鲜的,尤其是国际上的形势,对其都很不利。因为那个时候,美国初许诺,只是恢复三八线,他算完成了任务。他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从釜山打到汉城,到了三八线,进攻并没有停止,一直打到壤,打到壤以后,他准备与中国设立一个缓冲地带,再不走了。
那个时候,“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圣诞节前解决整个朝鲜问题,准备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甚至要和中国开战。这样一来,美国的真面目在世界上大暴露了——出兵前你说的是以“三八线”为界,作为军事行动目标,可现在却把战火烧到朝鲜北部,甚至烧到中国边境!美国这样干,国际舆论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当时美国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孤立的。
尽管朝鲜局势很不稳定,但当时包括苏联在内,各方对于中方“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这些问题,都有一些顾虑:“美国这么强大,你中国能打赢吗?而且他还盗用了联合国的旗号。”所以当时我们出兵,包括苏联,他也有很多虑。苏联虽然支持朝鲜,但斯大林也有一些顾虑,所以后他也没出兵。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是从大局出发的:像美国这样一个横行霸道的,他会顾及什么国际法呀?顾及什么信义呢?唇亡齿寒,所以你不打他是不行的!
我们出兵以后,苏联人——主要是当时执政的斯大林,答应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