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登讲论语 中国哲学 樊登 新华正版
  • 樊登讲论语 中国哲学 樊登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樊登讲论语 中国哲学 樊登 新华正版

樊登2021年全新重磅作品!四千万会员信赖的樊登博士,用《论语》教你为人处世。逐句拆解,生动演绎,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读透《论语》;让你掌握《论语》中的经验和方,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难题。

31.64 4.7折 68 全新

库存276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登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48334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60页

字数41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2197373

上书时间2024-02-27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没有论语,没有现在的樊登!论语是樊登生命里重要的一本书!作为四千万会员的领读人,樊登捧着论语反反复复读了20年!这是一部每个人都读得懂的论语作为四千万会员的首席领读人,樊登精通于选书、拆书、解书、讲书,尤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经典。樊登讲论语包含了结合大量的故事、案例,能够帮助读者轻松理解论语原文,让读者随手翻开能轻松阅读,每一句都能读得懂。这是部真正实用的论语四千万会员信赖的樊登博士,用论语教你为人处世。用有趣的案例、科学的理论、当下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把论语用起来。高效学、自我认知、职场、处理人际关系、经营家庭、科学育儿、理创业本书中的知识量丰富得惊人!论语并不过时。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难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这是一部严谨的论语结合国学大师钱穆、南怀瑾、朱熹、杨伯峻等数十个论语解读版本,帮读者筛选被认可的释义,让读者真正理解论语。用100多本中西方好书解读论语樊登发挥“讲书人”的专长,结合一百多本东西方经典好书对论语进行解读,进一步拓展读者的阅读面。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樊登从论语中读到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力满满都是干货!每个时代都有给论语做注解的人,我是鼓起勇气做这件事的。我讲论语的初衷,是为了让它与的社会有更紧密的连接。论语并不过时。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我从论语中读到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力我在“樊登读书”讲过的几百本书,都成了论语的当代注解。——樊登

目录:

优选第十一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从底层开始成长

皆不及门:被遗忘的老师

孔门的“四科十哲”

于吾言无所不说:学的很好路径

孝哉闵子骞:不同的格局带来不同的视角

南容三复白圭:小心自己的语言

有回者好学:为什么孔子这么喜欢回

渊死,路请子之车:回的丧礼

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对回的不舍

子哭之恸:回去世后,孔子的悲痛之情

予不得视犹子也:为什么孔子不想厚葬回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不得其死:孔子对子路的预言

言必有中:学会有效而恰当地提出反对意见

门人不敬子路:者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

过犹不及:努力做到中庸之道

鸣鼓而攻之:经营关系也要有原则,不能结党营私

柴也愚:用成长思维辩证地看待人的缺点

赐不受命:适合创业的人具备哪些特点

不践迹:走别人老路,终可能无路可走

论笃是与:怎样分辨结交之人的品行

闻斯行诸: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学和行事

子畏于匡:偶尔要用人生难料的心态来直面困境

以道事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守原则和底线

何阅读书:爱学的人才更懂读书的意义

吾与点也:美好的结果离不开努力的过程

渊第十二

天下归仁:换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仁者,其言也切:说话做事要沉得住气

君子不忧不惧: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浸润之谮,肤受之想,不行焉:小心“枕边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任是管理的基础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外在修养的重要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管理的底层逻辑,是藏富于民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情感偏激会带来什么后果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确的关系,是各安其位

子路无宿诺:子路的断案能力

必也使无讼乎:学会进行“第3选择”,减少矛盾和争辩

居之无倦:警惕“思维的惯”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学问的方向

君子之美:美与恶的分界到底在哪里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直公允是身为管理者的必要条件

苟子之不欲:做好管理

君子之德风:美好的品德像风一样抚慰人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有名气不等于有实力

先事后得:莫问结局如何,但求落幕无悔

举直错诸枉:者要打造公司的“一致” 

忠告而善道之: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是界限感

君子以文会友:结交益友,是多么美好

予路第十三

先之劳之:管理者要成为团队的表率

赦小过:允许下属犯错,是一种管理策略

名正言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子

樊迟请学稼:学要根据自身情况定位

诵《诗》三百:读书要能学以致用

不令而行:管理者要建立自身影响力

鲁卫之政:在外多结盟友,少树强敌

苟合矣:追求越多,烦恼也越多

又何加焉:人生优选的追求是精神财富 

三年有成:善于表达自身优势也是种能力

善人为邦:暴力是低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有,必世而后仁:越能干的人越能高效做出

苟正其身矣:的管理者德、技兼备

冉子退朝:处理公事,要讲规矩

一言兴邦:决策者不能搞

近者说,远者来:做好核心内容,自然水到渠成

欲速则不达:做大事业要耐得住寂寞

叶公语孔子:带团队要兼顾制度与人化

樊迟问仁: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行己有耻:做事不能用肤浅的事物简单衡量

狂者进取:不要苛求同行者尽善尽美

南人有言:坚持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和而不同:尊重个才能创新发展

善者好之:带团队不能尽信人言好坏

易事而难说:好的以公心对待下属

君子泰而不骄:内修德行才能抵御外在诱惑

刚、毅、木、讷:成熟者深思熟虑后再行事

切切偲偲:亲友之间也需要诚恳恭敬

善人教民:让人做事,要告知意义所在

以不教民战:人才储备的核心在于培训

宪问第十四

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别太“使劲”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别太留恋安逸的生活

邦有道,危言危行:说话要看环境

仁者必有勇:仁义是你的铠甲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未有小人而仁者:小人的典型特征

爱之,能勿劳乎:宝剑锋从磨砺出

为命,裨谌草创之:利用团队的力量,避开思维的盲区

饭疏食,没齿无怨言:孔子对管仲的欣赏

贫而无怨难:人可以穷,但志向不能短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创业好,还是做高管好

:脚踏厚土,仰望星空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与人交往的原则

臧武仲以求为后于鲁:孔子评价臧武仲

齐桓公正而不谲:孔子赞美齐桓公

桓公九合诸侯:孔子再次赞美管仲

管仲相桓公:人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大夫馔与文子同升诸公:大度、无私是者的基本涵养

仲叔圉治宾客:识人善用是一项才能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如何判断别人是否在吹牛

……

内容简介:

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学而”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学而”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樊登讲论语:优选以论语下半部首篇“优选”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优选”意味着从传统中汲取新的力量。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优选的一本书,没有论语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樊登在为大家深度戒赌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烦恼。本书的特,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作者简介:

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前央视主持人。2004年起,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2013年从北京交通大学辞职,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樊登读书会”,2018年“樊登读书会”完成品牌战略升级,正式更名为“樊登读书”。至今已影响超过4000万用户。著有樊登讲论语:学而陪孩子终身成长读懂孩子的心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懂一本书可复制的力等现象级作品。

精彩内容: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从底层开始成长
    子曰:“优选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优选。”
    什么叫“优选”?
    我们所理解的优选和《论语》中提到的优选,词义正好相反。比如我们提到“优选的武器”,意思是近期新的武器,但按照《论语》中的理解,古老的、早的才能称为“优选”,“优选的武器”应该是指原始人的投石器。
    汉语具有很强的包容。经过漫长的发展,汉语中引人了很多外来词语,很多词语也不断地相互融合,不断地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优选”一词的含义逐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现代化”的意思。
    在《论语》中,“优选”代表着早先的。
    “优选于礼乐”,是说有一些人先学了礼乐知识。这句话省略了后半句:后来他才开始做官,开始在社会上行走。
    “优选于礼乐”的人,在孔子看来是“野人”。关于野人,有两种接近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野人与君子,是文和质的对比。一个人外在的形象,称为“文”;内在的品格、涵养,称为“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内外兼具之人,才能叫作君子。
    野人可以对应“质胜文则野”,是指—个人内在丰富,但外在缺乏礼乐的约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说的是一个人先做了官,再慢慢地学礼乐,是“文胜质则史”——他外在的状态很好,但内在不足,还需要慢慢地提升。
    我觉得以上的解释都讲不通。
    另一种解释认为,野人与君子,是指一个人的出身。孑l子的身份多样,有的是贵族,比如季氏的很多子弟跟随孔子学,这叫作君子;还有的人属于贩夫走卒一类,比如子路,这叫作野人。
    在当时,贵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能够继承家族的荣誉和地位,直接当官。孔子说,这些出身高贵的人“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是先做事,再慢慢学礼乐的。而出身寒微的,则“优选于礼乐,野人也”,他们一般是先学礼乐,再出来做事。
    “如用之,则吾从优选”,孔子认为,如果让他做选择,问他倾向于用哪种人,他更愿意用那些从底层慢慢成长起来的人;或者说,他更愿意选择从底层开始漫慢学,再出来做事的人。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进行延伸思:为什么孑l子倾向于选择从底层开始做事的人?
    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
    ,从底层慢慢打拼起来的人,是依靠学而成长的,因此更懂得学的价值。
    第二,他有实践的经验,更加了解民间的疾苦,更具备常识,更接地气。
    我们想一下晋朝的晋惠帝。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他却问“何不食肉糜”。这么荒诞的一句话从何而来呢?因为他没有在底层生活过,接近缺乏生活的常识,连饭都吃不上,他却问为什么不吃肉粥。
    孔子曾经评价自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属于“士阶层”,较为贫寒,比不上世袭的贵族阶层,而且他出生时已经家道没落了,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底层一步一步地摸索出来。他做过许多鄙俗琐碎之事,懂得很多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很多知识都有涉猎。在别人看来,孔子是上天派下来的圣人,否则,他怎么会什么都了解呢?其实,是真实的、具有烟火气的生活,教给了孔子那么多道理。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借鉴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很多家庭的物质环境已经很好了,孩子不但没有挨过饿,而且有大把的财产可以继承,属于“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培养呢?我认为可以尝试将“君子’’当成“野人”来培养,给孩子创造一些到底层打拼、磨砺的机会,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台阶走上来,拥有“优选于礼乐,野人也”的状态。
    ……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