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共和国社会史 中国历史 李文 主编;武力 丛书主编 新华正版
  • 中华共和国社会史 中国历史 李文 主编;武力 丛书主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共和国社会史 中国历史 李文 主编;武力 丛书主编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6.91 6.1折 61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文 主编;武力 丛书主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7326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65页

字数347千字

定价61元

货号xhwx_1201416566

上书时间2023-12-31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言
一、学科属和学科背景
二、研究对象和基本框架
三、指导思想和研究方
四、主线和分期
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造(1949—1956)
节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的重整
一、土改与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
二、厂矿改革与社会阶层的重构
三、民族等的落实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
四、基层社会组织和管理体系的创建
第二节社会改造与移风易俗
一、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二、妇女解放与《中华共和国婚姻》的颁布
三、批判封建、崇洋思想与界的改革
四、集体主义与崇尚英模的社会新风
第三节社会事业开始起步
一、稳定物价与反失业治理
二、社会救济与劳动保障制度的确立
三、初级卫生保健与爱国卫生运动
四、教育制度的改造与扫除文盲
五、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劳动力“统包统配”
第四节生活初步改善
一、生育的出现与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从供给制到工资制
三、农民收入与消费水的初步提高
四、娱乐生活的新变化
第二章全面探索开启后的社会建设曲折发展(1956—1976)
节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处理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二、“反右”斗争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继续探索
三、阶段的社会构想和“五七指示”社会蓝图
四、把“阶级斗争”当作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安定团结”的努力
第二节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社会管理
一、单一公有制下的社会阶级、阶层
二、以单位为主体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
三、公社“政社合一”体制下的农村社会
四、人增长、流动和户籍管理制度的强化
第三节服务于化战略的民生保障
一、由“”转向大办农业、解决民生困难的国民经济调整
二、民生建设重心由抓“吃穿用”向“备战备荒为”转移
三、“”时期的民生状况
四、民生改善滞后值得注意的几点原因
第四节群众运动推动下曲折发展的社会事业
一、发展以普及为主的群众、教育事业
二、“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事业
三、与生产和战备相结合的群众体育事业
四、社会救灾和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
第五节动荡时期的社会思潮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二、“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无主义思潮
三、抵制极左错误的社会思潮
四、现实生活中的化、军事化彩和地下读书活动
第三章拨乱反正与历史转折下的社会调整(1976—1982)
节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
一、反冤错案
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民族政策的调整和落实
四、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调整
第二节社会结构的变化
一、农村社会的结构松动
二、城市单位体制的变化
三、新社会群体开始出现
四、人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转折时期的社会政策
一、休养生息
二、恢复高
三、知青返城
四、业安置
第四节转折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逐渐告别短缺的常生活
二、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
三、精神生活的变化
四、外来的冲击
第五节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出现
一、“只争朝夕”的社会心理
二、新时期的偶像崇拜
三、文艺界的争论
四、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第四章全面改革推动下的社会巨变(1982—1991)
节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涌动
一、政社分开与村民自治
二、户籍制和单位制的松动
三、“民工潮”的出现
四、新社会阶层的形成
五、社会思潮的涌动
第二节告别短缺后的大众生活
一、温饱问题的初步解决
二、生活消费的显著改善
三、住房的商品化探索
四、物价波动与民众生活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完善
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
三、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节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扶贫事业的开展和成
三、卫生事业的改革和起伏
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社会变革(—2002)
节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
一、人结构和婚姻家庭类型的变化
二、新阶层的成长和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三、城镇化的加展
四、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治理
第二节构建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安所有渠道
一、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四、环境保护事业的快展
第三节生活体达到小康水
一、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来源多元化
二、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
三、社会俗的新变化
第四节思想再解放与共同理想建设
一、南方谈话后的思想再解放
二、市场经济转轨下的社会心态变迁
三、树立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六章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2002—2012)
节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社会建设任务凸显
二、基本民生保障
三、教育、健康和人力资源
四、生活
第二节社会结构新趋势和新挑战
一、人和家庭的结构变化
二、大规模的人流动和人迁移
三、职业分类和阶层分化
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化
第三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转变职能,建设以公共为基础的服务型
三、强化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
五、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作用
第四节社会心态新表现和网络社会新挑战
一、复杂多样的社会心态
二、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
三、发挥和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
四、网络时代的新气象、新课题
结语
一、分阶段看社会发展的主要成
二、横向对比显示的和不足
三、经验与展望
主要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史,也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本书以基本民生为主线,并借用社会学的范畴构建了中华共和国社会史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等;通过记叙、梳理上述诸方面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同时对发展中的曲折、工作中的失误也不回避、不轻描淡写,重在结经验、揭示规律,从而令人信服地还原了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本书的出版能够对丰富国史、党史的学有所贡献,也能够为推动中国今后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提供的经验支撑。

作者简介:

李文,山西大同人,会科学院院经济学博士。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会科学院院博士生导师,中华共和国国史学会、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靠前首席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当代会史和经济史。主要代表作有专著中国土地制度的昨天、和明天中国当代社会,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新会发展的成、经验和展望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