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辨随笔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王元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辨随笔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王元化 新华正版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2.24 4.8折 88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元化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2298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388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xhwx_1202783694

上书时间2023-12-04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1

一传统构成四要素1

二态度与思想2

三功利主义之争3

四道德继承5

五时代与理念8

六游民与游民11

七抽象继承12

八再谈“五四”13

九中体西用15

一知识结构的整体17

一一体改与启蒙18

一二尚同19

一三战争时的抗英人物21

一四与传统23

一五鲁迅与太炎26

一六再谈鲁迅与太炎28

一七胡适论清学31

一八谈胡适之学32

一九鲁迅与周作人35

二摆脱依附找回自我36

二一“都不会白白过去”36

二二把病“表”出来38

二三“”批孔39

二四曲笔构陷40

二五理论准备不足42

二六中国农民特殊论43

二七“横以孤”44

二八不拘一格降人材46

二九“蛆虫儒”与“蛆虫僧”48

三阴鸷反噬之术49

三一“告奸”与“除阴奸”49

三二牛马、狼、鹰犬52

三三权术举例53

三四书狱妙喻54

三五嚼饭与人徒增呕秽55

三六南朝的士族与庶族56

三七奉朝请58

三八扶桑不是本的旧称59

三九扶桑为东方理想国说61

四《中国通史简编》的误译63

四一达巷党人65

四二释“无所成名”66

四三孔子与御67

四四子见南子的行为准则69

四五子见南子合于礼说71

四六释孔子矢词73

四七释物75

四八达名、类名、私名79

四九三才说80

五矛盾论与治不逾官说80

五一三教治道说82

五二玄学再估价83

五三早期传入的因明学85

五四译经理论85

五五钟会四本论87

五六驳己亥出都仓皇可疑说88

五七佛窟寺为梁徐庆造90

五八《学隶图跋》钩沉91

五九《纵难送曹生》92

六对观众的虚伪的服从94

六一儿爷与农民意识95

六二学术良心96

六三谈浮躁98

交流100

六五需要纠正的一种学风101

六六综合研究102

六七研究方与说明方103

六八原则与原则的运用104

六九由抽象上升到具体105

七简单化107

七一氢氧碳不等于肉109

七二哲学目前的一种提111

七三摆脱阶级观点局限112

七四谈诠释114

七五重共轻个115

七六形式逻辑116

七七知概念117

七八感——知——理118

七九知的分析方119

八知在范围内的效准120

八一知是理认识的一个环节121

八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122

八三黑格尔体系123

八四黑格尔的体系思124

八五逻辑链锁125

八六历史与逻辑的一致125

八七费尔巴哈批判哲学127

八八直接判断中的主谓关系128

八九康德的百元之喻129

九专门名词131

九一释“道”与“德”132

九二《墨辨》与《荀子》的认识分类134

九三韩非解老135

九四“前识”136

九五魏晋的意象言之辨137

九六释自然141

九七释虚静141

九八玄佛并用143

九九玄学解《易》与汉儒《易》学异旨144

一三教同源说146

一一《灭惑论》与梁武帝之学148

一二王弼何晏《论语注》150

一三对任继愈道与理说献疑151

一四梁代玄风复阐153

一五释慧琳《黑白论》154

一六刘勰依古文说解《易》154

一七才与才气156

一八“回到乾嘉学派”158

一九明末将卒骄横159

一一嘉道两朝士气衰颓160

一一一“以理杀人”161

一一二六诗与六义162

一一三声一无听物一无文164

一一四文章繁简165

一一五金圣叹示释弓165

一一六“情”和“自我”166

一一七韩非并不集家大成167

一一八龚自珍与家169

一一九龚自珍生行事170

一二记熊十力172

一二一熊十力二三事173

一二二谈汤用彤180

一二三杨遇夫回忆录183

一二四记郭绍虞188

一二五与友人书:谈古史辨191

一二六与友人书:谈公意及其他194

一二七《文心雕龙讲疏》序198

一二八记摘录202

一二九《刘岱墓志》209

一三刘勰世系211

一三一刘勰卒年212

一三二顾准其人其书215

一三三无辩217

一三四选言判断218

一三五《孔疏》破《郑笺》219

一三六生气灌注221

一三七陆机的感兴说222

一三八善入善出224

一三九诗与人为一说225

一四美在生命225

一四一主导的情志226

一四二情志a228

一四三情志b230

一四四情致译名质疑232

一四五知不能掌握美233

一四六破“抓要害论”234

一四七两种表象235

一四八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236

一四九艺术形象237

一五形象思维中的个别与一般238

一五一驳形象化说239

一五二观念的统一240

一五三审美主客关系241

一五四破艺术清洗论243

一五五美的理念辨析245

一五六情况——情境——情节248

一五七风格与作风251

一五八矫揉造作的作风252

一五九风格论的贫困253

一六风格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254

一六一自由与主观任意256

一六二新形式257

一六三“不穿制服的将军”258

一新思潮与新成果259

一六五“各领风三五天”259

一六六垂杨柳和黄花鱼260

一六七新的不都是好的261

一六八圣像艺术263

一六九说真诚264

一七以翻译入文学史264

一七一席勒格的讥讽说265

一七二柯勒律治谈《理查二世》266

一七三撒缪尔·约翰逊的“褒贬格”268

一七四谈史密斯《莎士比亚集序》269

一七五泰纳272

一七六莎剧在中国的上演274

一七七黑格尔论莎剧的偏见274

一七八莎剧不能上演说276

一七九忒耳西忒斯式的酷评278

一八开拓鲁迅研究的领域280

一八一斯坦尼不懂契诃夫282

一八二批评家对《海鸥》的攻击283

一八三意识流284

一八四创作的直接286

一八五写真实的厄运288

一八六艺术的偶然属289

一八七京剧与戏改290

一八八知·好·乐294

一八九“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295

一九文质概念引入文学始于佛经传译296

一九一写意传统297

一九二从宥情到尊情299

一九三反刍301

一九四社会和艺术二元标准质疑302

一九五艺术思维过程303

一九六破创作过程分段进行论305

一九七批判者307

一九八与友人论学书309

一九九本的《文心雕龙》研究311

二释宰312

二一释“文成规矩,思合符契”313

二二别林斯基与自然派314

二三狂暴的维萨里昂315

二四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见解317

二五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同时代人》318

二六罗曼·罗兰和他的时代319

二七在孤独中工作320

二八“心的光明”322

二九谈卓别林322

二一女赞324

二一一《鲁迅传》与传记文学325

二一二鲁迅的曲折历程326

二一三人格力量与思想力量327

二一四哈姆雷特的犹豫329

二一五巴尔扎克的小说情节330

二一六果戈理的讽刺331

二一七《姚尼奇》332

二一八《海鸥》与新形式335

二一九生活吸干了他的生命338

二二庸俗胜利了340

二二一契诃夫的“小笑话”342

二二二《约翰·克利斯朵夫》342

二二三早期讽刺文344

二二四《京师乐籍说》346

二二五文如钩锁义若连环347

二二六汉剧《宇宙锋》349

二二七川剧《帝王珠》351

二二八秦腔《赵氏孤儿》354

二二九《芙蓉镇》的不足356

附录358

《思辨短简》序358

《思辨发微》序361

内容简介:

此为“王元化著作集”丛书品种之一。本书为学者王元化先生各个时期片段和札记集合而成的论著,是王元化的读书札记、思断想、访学见闻及学术短文的荟萃,涉及美学、史学、小学、经学、文学、诗学,上及先秦百家,下逮民国学术,且中西贯通,重在传统在西潮冲击时局中的焕然重生。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中国古代史、思想史等专题做了精彩的分析与研究。无论参研究或是阅读品评,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