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谦 人间烟火 散文 于谦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于谦 人间烟火 散文 于谦 新华正版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6.6 4.4折 59.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谦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2602092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20页

字数264千字

定价59.8元

货号xhwx_1202417248

上书时间2023-11-18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相声皇后于谦重磅新作,烟火美食故事精选结集出版。25篇精选美食散文,文字趣味盎然,读来令人齿生津。从冰糖葫芦、卤煮、炸三角到柿子、黄瓜、奶茶、冰激凌,看似再寻常不过的食物里却蕴含着人生百味。字里行间透露着谦哥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跟着谦哥一起当一把人生的玩家,活出普通人的精彩。从寻常滋味到海之味,于食物中品尝人生百味。在这本书里,美食、回忆、故乡、风俗、等等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是一次触动味蕾的美食之旅,更是治愈人心的大餐。文字幽默生动,读来如同聆听谦哥现场版的相声,轻松解压的同时又带给人浓浓的人间温情。治愈当代人的焦虑,充满热爱生活的正能量。“甭管各位眼下是个什么境遇,过得如意,还是不如意,您都记住了,有个叫于谦的朋友,永远站在您的身后,替您守着这么一个避风的小港湾。”书中金句频出,透露着谦哥老北京式的幽默,豁达与乐观:“人跟人真正不一样的地方,是看待生活的态度。愁眉苦脸是,快快乐乐,也是。都是来世上走一遭,咱们干吗不乐乐呵呵,非得拧着眉毛、瞪着眼,让别人瞧着不痛快,自己也不痛快呢?”封面专印制,经典大气,随书附赠一枚全彩“小矮马”书签。用纸优质,环保护眼。

目录:

导言 玩儿呗

兴风作浪的于大爷

一、五味

酸 黄腊丁搁酸汤里咕嘟咕嘟,叫液体寿司

甜 不撒糖,不偷蜜,找点儿歪门邪道的甜

苦 黑猫警长苦肠,苦瓜烧肉多喝汤

辣 吃辣椒不吐辣椒籽,不吃辣椒倒吐辣椒籽

咸 手指头到底是拇指好吃,还是食指更对你的胃?

二、吃出趣味

咕咾肉

糖葫芦

涮锅子冰淇淋

熟梨糕

奶茶

三、老北京味儿

白肉

肥肠

嘎嘎

卤煮火烧

毛豆

四、寻常滋味

炸三角

柿子

油饼

花椒

黄瓜

五、海之味

胡辣汤

煎饼

肉夹馍

拉面

粽子

内容简介:

“人活着得有个好心态,才能咂摸出子的那个甜味儿来。要不然,算让您住别墅、开豪车,卡里装着好几千万的存款,您也未见得能觉得。我呢,作为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这么一个闲散艺人,发自内心,愿意把老北京人这股乐观、豁达的劲儿传递给您。咱们侃遍三山五岳,聊透海,一起玩儿,一块儿乐,品味凡人生,品味烟火气里含着的那点儿。”谦哥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各式各样好玩又好吃的美食故事,有散落在记忆里的街边小吃,有流传已久的地方美食,也有寻常人家饭桌上的一三餐,在这些好玩有趣的美食故事里,回忆、故乡、风俗、等等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是一次触动味蕾的美食之旅,更是治愈人心的大餐。文字幽默生动,读来如同聆听谦哥现场版的相声,轻松解压的同时又带给人浓浓的人间温情。

作者简介:

于谦,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演员,德云社成员。1982年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2002年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至今,已出版作品玩儿。

精彩内容:

        酸
    黄腊丁翻身记
    我年轻那会儿,跟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河边上,住过一段时间。住在高粱河边上,有件事儿,特别方便,什么事儿呢?钓鱼。出门下楼,走不了两步到河边了。
    那时候我钓鱼,这么跟您说,清早起来下楼,跟河边猫到中午十一点五十再收竿回家吃饭,到家都过不了十二点。这么方便。
    要是赶上一块儿钓鱼的人多,里边有认识的朋友,那更方便啦。鱼竿什么的都不用收拾,钩上挂好了食往河里一甩,回家吃饭去吧。吃完了饭,再眯一觉都成。没准睡醒了回去,鱼壶里还能多两条鱼。躺着把鱼钓了。
    高粱河没什么正经鱼,多数都是小白条、小麦穗、小泥鳅。大草鱼、大鲤鱼什么的,轻易见不着。稍微上点儿档次的鱼,是小鲫瓜子,再是鲇鱼、嘎鱼。
    嘎鱼,是现在酸汤鱼火锅里的那个黄腊丁。这种鱼学名叫黄颡鱼.老北京叫嘎鱼,江浙地区叫昂刺鱼,湖南、湖北那边管这种鱼叫黄鸭叫。为什么叫黄鸭叫呢?
    嘎鱼跟河豚差不多,肚子里有个气泡。离开水,让人钓上岸以后,嘎鱼一生气,心里一别扭,开始往外吐气,嘴里边“咕咕”地叫。所以得了个名儿,叫黄鸭叫。
    这种鱼,长得跟小号的鲇鱼似的,食也差不多,不是吃素的,爱吃荤食,智商还不高,挺实在。弄截蚯蚓,再不是到了河边,临时捞个螺蛳,把肉挖出来,挂在鱼钩上。嘎鱼只要看见,当时能一闷,咬上不撒嘴,特别容易上钩。
    容易上钩归容易上钩,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嘎鱼在北京都没什么用。钓着了,也是过过手瘾,然后再扔回河里去。嘎鱼为什么没用呢?
    北京有个老妈妈论:身上不长鳞的鱼有毒,吃下去容易坐病。所以老北京人压根儿不吃鲇鱼、嘎鱼这些无鳞鱼。黑鱼,虽说身上有鳞,可是猛一看跟没鳞似的,老北京人也不吃。不光北京人不吃,以前好多北方人都不吃无鳞鱼,倒找钱都不吃。
    无鳞鱼有毒这个事儿,用传统中医的话说,大概意思是,这类鱼长年累月跟河底下的淤泥里边待着,见不着太阳,阴气重,寒。这种鱼,本身没毒。不过身子骨弱的人把它吃下去以后,容易把老病根给勾起来,所以不能吃。
    要是用西医的话说呢,这类鱼,老跟淤泥里边待着,脏,寄生虫多。要是加工不到位,煮的火候不够,吃下去容易得病。
    嘎鱼真正在北方翻身,也是头十来年的事儿。二〇〇几年那会儿,各地开始流行吃贵州酸汤鱼。眼下您去酸汤鱼馆子吃饭,吃酸汤鱼火锅,每桌差不多都得来盘黄腊丁。
    老北京有这么句皮话儿,说是“四两嘎鱼,炼了半斤油”。现在您跟馆子里吃的黄腊丁都是人工养殖的,个儿长得还稍微大点儿。河沟里边,野生的嘎鱼,个儿更小,能长到手指头那么长算大的。“四两嘎鱼,炼了半斤油”这句话,翻译成天津话,那叫“吹大梨”,满嘴跑火车,说大话,使小钱儿。
    嘎鱼个头小,也有小的好处。什么好处呢?容易熟,开锅烂。所以吃酸汤鱼火锅的时候,黄腊丁都是随吃随涮。拿筷子夹着搁在汤里一涮,几分钟成:
    吃这种鱼,吃的是那个劲儿。再是鱼刺少,中间一根主刺,没什么小刺,跟个肉滚子一样,吃着方便。所以吃黄腊丁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拿筷子夹着鱼,鱼头朝下,鱼尾巴朝上,往嘴里一塞。然后拿嘴把鱼身子抿住了,往外一撸。鱼刺拽出来,鱼肉留在嘴里。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