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戈马上 历史、军事小说 杨得志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横戈马上 历史、军事小说 杨得志 新华正版

历史、军事小说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5.49 4.6折 78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得志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37696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324页

字数320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xhwx_1202295753

上书时间2023-11-15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是中国言实出版社在中国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推出的大型党政系列图书——“百年百部红旗谱”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为开国上将杨得志。作品倾注了作者半个多世纪戎马生涯中对党、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内容感人致深,文笔朴实生动,真实反映了战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具有极强的可读和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既是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献礼作品,又可作为当代年轻读者学党史、军史鲜活的教科书。

目录:



章 长安城下的思绪

一、苦难的童年

二、衡阳的路没有修成

第二章 崎岖的井冈

一、上井冈

二、八月失败

三、入党

第三章赣南闽西六年

一、初的子

二、长沙失利龙冈大胜

三、难忘的教训

四、学自己不会的东西

五、转折

六、坚信中的困惑

……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原副部长杨得志将军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回忆录,内容从上世纪初杨得志的童年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描述了其经历的第二次战争、争、解放战争的斗争细节,展现了其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章长安城下的思绪;第二章崎岖的井冈;第三章赣南闽西六年;第四章长征;第五章在民族危亡的岁月;第六章道路前途命运。

作者简介:

杨得志:民将领,1928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曾任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师团团长,第二师师长,八路军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宁夏军区、陕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员,副部长,民参谋长,副秘书长、常务委员等职。他是至第三届国委员会委员,第八至第十二届委员,第十一届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委员,十三大当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中革颁发的三级红星奖章,中华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颁发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主义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各三枚。

精彩内容:

        章  长安城下的思绪
    中国大地上个由、当家做主的——中华共和国诞生的时候,我和李志民同志率领十九兵团在祖国大西北的银川。年底,因受命兼任陕西军区司令员,离开银川南返古城西安。
    西安虽然获得了新生,但由于派的长期破坏,经济领域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生活的困难也很大。
    傍晚,野战军司令员兼西北军政委员会同志,约我去街头看一看。他是位很愿意深入群众,了解疾苦的人。我们在东大街下车,向钟楼走去。天冷,行人很少。路两旁低矮的店铺大部分都关了门。只有钟楼附近昏黄的路灯下,聚集着一簇簇人,像一个集市。这里的群众,大都是携家带由河南逃荒入陕的贫苦农民。白沿街乞讨,夜晚栖息于古城墙之下。接近钟楼时,彭忽然把身上披着的大衣交给警卫员,语调深沉地对我说:“走,我们去看看他们。”
    人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彭。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端着一碗大米饭大胆地走到我们面前。她高兴地说:“大爷,这饭是你们大叔给的。大叔说,往后俺们的子好过了,是真的吗?”孩子天真无邪地笑望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望。彭抚摸着孩子的头,大声地对众人说:“乡亲们受苦了!”这时,这群面黄肌瘦、衣不遮体的人,一齐向彭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他们的苦难遭遇。一位身披麻袋片的老汉对彭说:“长官同志呀,俺们河南让‘水旱蝗汤’。给害惨了!”
    这样的场景不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那如同浸泡在苦水之中的童年……
    一、苦难的童年
    我童年时,家庭人多,贫穷。母亲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孩提时,她作了童养媳。由于原来收养她的那家人遭了祸殃,才来到湖南省醴陵县(现株洲)南阳桥的一个小山村,嫁给了我的父亲杨远逵。她一世生了十三个子女。我还有一个叔父,叫杨远和,因为贫穷不曾娶妻,一直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这个家庭人真是够多的了,可偏偏一无田,二无地,连住的两间茅草破屋也是人家的。
    父亲和叔父都是穷铁匠,一年四季在破烂的衣衫外面,罩着一块深紫的、被火星烧得斑斑点点的粗油布围裙。一个风箱,一个火炉,一个砧子,以及一些锤子、钳子、火剪,便是这个家庭的家当。他们经常挑着担子走乡串村,这里干几天,那里做几。可又从不走远。因为家里大大小小十几人全等着他俩挣来的几个钱糊呢!我很小学打铁,父亲手把手地教我,经常提醒我:“伢子,你要好好地学哩,我们一家人只能靠这铁砧子、火钳子活命哩!”我跟着他们走乡串村,白天打镰刀、锄头和其他农具,夜晚找一点稻草一铺,露宿在人家的屋檐或门洞之下,有时干脆睡在大树或古庙旁边。天长久,父亲的腿得了风湿病。有时痛得死去活来,由于请不起医生,买不起药,他只能忍受着。有时痛得实在忍不住,他便抓起一个大铁锤,往地上猛捶,随着地面砸出一个又一个的深坑,他额头滚出一颗又一颗的汗珠,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他的痛苦似的。
    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