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学图说 方剂学、针灸推拿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络学图说 方剂学、针灸推拿 新华正版

方剂学、针灸推拿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0.19 5.7折 18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04605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170页

字数130千字

定价18元

货号xhwx_11626854

上书时间2023-11-09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一、经络学说的起源
二、经络学说的内容
三、经络学说是不容否定的
四、经络学说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五、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实践的基础
六、怎样研究经络学
(一)必须明白经络循行的部位
(二)必须明白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三)必须熟记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属

第二章 十二经脉
一、一般概念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
(四)十二经脉表里相配和五行的关系
(五)十二经脉在生理上的作用
(六)十二经脉的病理
(七)十二经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八)经脉的交和交会——会穴的意义
(九)十二经脉的根结和标本
(十)六腑之合
(十一)经络和腧穴的主治关系
二、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第三章 十二经别
一、一般概念
二、各论
(一)足太阳、足少阴之经别
(二)足少阳、足厥阴之经别
(三)足阳明、足太阴之经别
(四)手太阳、手少阴之经别
(五)手少阳、手厥阴之经别
(六)手阳明、手太阴之经别

第四章 奇经八脉
一、一般概念
二、各论
(一)任脉
(二)督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阳维脉
(六)阴维脉
(七)阳蹯脉
(八)阴蹯脉

第五章 络脉
一、一般概念
二、十五络脉各论
(一)手太阴之别
(二)手少阴之别
(三)手厥阴之别
(四)手太阳之别
(五)手阳明之别
(六)手少阳之别
(七)足太阳之别
(八)足少阳之别
(九)足阳明之别
(十)足太阴之别
(十一)足少阴之别
(十二)足厥阴之别
(十三)任脉之别
(十四)督脉之别
(十五)脾之大络

第六章 十二经筋
一、一般概念
二、各论
(一)足太阳之筋
(二)足少阳之筋
(三)足阳明之筋
(四)足太阴之筋
(五)足少阴之筋
(六)足厥阴之筋
(七)手太阳之筋
(八)手少阳之筋
(九)手阳明之筋
(十)手太阴之筋
(十一)手厥阴之筋
(十二)手少阴之筋
[附]十二经皮部的概念
附录
一、经脉交会腧穴表
二、人体重要部位经络分布表
三、各经经穴歌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十五)冲脉
……
主要参文献 

内容简介:

经络学图说内容简介: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它的应用,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都占着重要的地位。经络学图说分六章。章为绪论,叙述经络学说的重要及其学方,替读者作了入门导引。从第二章至第五章,论述经络学的主体,计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络脉,对于各经循行部位和经过腧穴,以及生理、病理、临床应用提示等,都作了扼要的介绍。每一经络并附有循行示意图,图文对照,颇便学。第六章为十二经筋,它是经络的附属部分,在人体生理、病理上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里也同样作了逐经的叙述、附图。书末附录经脉交会腧穴表,人体重要部位经络分布表,以及有关经络的重要歌诀,以便检查和诵之需。经络学图说对经络学说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适宜于一般学针灸、西医学中医及中医带徒的参,并可供针灸医师作为临床参用书。

精彩内容:

    不论“溢阳”和“溢阴”统是严重的病脉,说明病者预后不良。若人迎和寸都超过正常人的三倍,称为关格,是阴阳皆溢,阴气闭于内而阳气格于外,阴阳二气不能调和而相决离,当然是死期不远了。至于怎样才算正常的脉象?大家知道,一个正常的人,是阴阳秘,六脉调和的,自然寸和人迎应该大小相差不远。一般的情况,春夏阳气有余,人迎应微大于寸;秋冬阴气方盛,人迎应于寸。这也是“终始”中所说的“脉、人迎应四时”的关系。不过这种诊断经脉虚实的方,近人也很少应用,本书并此介绍,备作大家研究。
    
此外十二经病常有相似的症状,必须予以鉴别。例如膀胱经病可有腰痛,肝经有病也见腰痛,初看似乎一样,但是细加鉴别则膀胱经的腰痛因由脉气厥逆,气血不和,脉道壅塞而致,所以多痛而不能转侧;而肝经的腰痛,则为肝病不能气于筋,腰腹部的筋肉,无阳气温养,故拘急而挛,必然不能俯仰,有“如张弓弩弦”的症状。再如肺经和肾经病同有喘症,可是肺经的喘乃是经气厥逆,肺气壅滞而成,所以必见膨膨喘满之状;但肾经的喘是肾虚不能纳摄肺气而致,故此多为逆气而喘,临床上若能结合病理,全面虑,细加研究,则自然不难一一辨识,不致迷失诊断方向了。
    
(八)经脉的交和交会——会穴的意义
    
前面章 经络的起源中已经讨论过,经络是古人从实践中归纳同类主治能的腧穴逐渐形成的。在人体上,特别是头面躯干部的若干腧穴,往往不但能治疗本经的疾病,同时还能治疗其他经脉的疾病;在经脉感传的通路方面,针刺某一腧穴常可同时影响到几条经脉。这样使古人联想到经脉在某些部位相互交和交会的情况,奠定了会穴的基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