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传 中国历史 梁启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鸿章传 中国历史 梁启超 新华正版

◆20世纪五大传记图文典藏版,读懂中国古代典型政治家的处世方和成功之道! ◆五十万册现象级人物传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政治家李鸿章,重新讨论中国近代目前颇具争议的重要人物。 ◆李鸿章的局限仍是今

18.73 4.2折 45 全新

库存13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18939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72页

字数253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xhwx_1202581623

上书时间2023-08-26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20世纪五大传记图文典藏版,读懂中国古代典型政治家的处世方和成功之道!五十万册现象级人物传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政治家李鸿章,重新讨论中国近代目前颇具争议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局限仍是国人的局限!看他如何突破内政、外交的困局,展现建功立业者独特的人生沉浮进退、得失成败之道。同为晚清政坛风云人物的梁启超倾力创作,近距离讲述李鸿章的功过是非,重视和铭记侧面。

目录:

重读《李鸿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例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序例

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内容简介: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太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梁先生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他的失败也是晚清的失败,是晚清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政治的必然结局。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教。1898年参加“百维新”,同年变失败,逃亡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精彩内容:

        天下只有庸之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一个人,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奸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在赞美一个人,那么他则可以称得上是超乎寻常的豪杰。但是说这些话的人差不多都是些常人,有见识、有才干的几乎一个也找不到,那么让常人评论超乎寻常的人,难道是一件可信的事?所以,誉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媚俗趋时的伪君子;谤满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伟人。俗话说“盖棺论定”,我却发现有些人死了几十年、几百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价。说好的还在说好,说坏的还在说坏,让后世论者无所适从。比如说,有的人被千万人赞扬,但诋毁他的人也小下千万个;夸他的人把他捧到很好,骂他的人却把他贬到很好;他所受到的诋毁恰好可以抵消从前得到的赞誉,他所得到的赞誉也恰好补偿了从前所受到的诋毁。像这样的一个人,该怎么评价呢?是他是个非凡的人。这个人是非常的奸雄还是非常的豪杰先不说,单是他所处的位置与层次,不是普通庸人的眼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普通庸人所能随胡说的。只有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人,才可以看我的这本《李鸿章》。
    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干,我惋惜李鸿章的见识之不足,我同情李鸿章的遭遇。李鸿章环游欧洲之时,在德国见到了其前首相俾斯麦,问他说:“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尽力办事,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合起来拉他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想办事,该怎么办呢?”俾斯麦同答说:“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的支持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李鸿章说:“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无论谁的话都听,身边那些大臣、侍从经常狐虎威,借的名义干涉大事。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呢?”俾斯麦想了很久才说:“一个当大臣的,如用真心劳同事,估计没有不被体谅的,唯独在妇人女子手底下办事,不好说了。”(这些话是从西方报纸翻译过来的,普通华文报刊如《星轺记》,所登载的内容,因为有所忌讳而不敢全译。)李鸿章听了这话沉默不语。唉!每次我看到这段对话,知道李鸿章心里的气愤和忧愁、牢与烦闷不是寻常旁观者所能理解的。我之所以批评他是由于这个原冈,我之所以理解他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自从李鸿章扬名于世界,五大洲各国各界几乎只知道有李鸿章,而不知道有中国。简单地说,这是因为李鸿章已经成为中国二的名人代表。这些人以外国人的身份评论中国的事,是没儿了解的,原因固不待言,但李鸿章却称得e是中国近四十年历流的关键人物。凡是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可避地看到李鸿章的名字,而读《李鸿章传》的人也必须要拿着本《中国近代史》做参,这已经成为共识了。这样说来,我写的这本书换个名字叫作“同光以来大事记”也是可以的。
    不但如此,凡是一个的当今社会现象与这个罔家此前的历史有联系,所以此前历史是当代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而当代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李鸿章和中国的关系既然如此之深,那么想要评论李鸿章,要用准确的眼光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变化更迭的大趋势、民族灭亡与兴盛的规律,以及现在交的内幕秘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李鸿章在中国历的独特地位。孟子曾说过“知人论世”,社会大事固然不容易说明白,难道人是那么好了解的吗?
    ,中国从事时事评论的人往往把定太天国、定捻军叛乱作为李鸿章的功劳,把数次议和谈判作为李鸿章的罪过,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功罪评价都是很不恰当的。从前,俾斯麦曾经对李鸿章说过:“我们欧洲人把抵御外侮当作功劳,而为了一家的利益残杀同胞,我们不认为这是荣耀。”而李鸿章定太天国叛乱、定捻军叛乱的业绩是兄弟相残,如果哥哥手打弟弟也能被当成功劳,那么天下的兄弟都会因此而不安。如果我们的国人常因为国耻而愤怒,痛恨和议,而因此将怨恨转移到李鸿章身上,事出虽然有因,但不妨换位思一下,在一八九五年二三月份、一九〇〇年八九月份,如把批评的人放在李鸿章的位置上,那么他的行为、决定、处理方当真能比李鸿章强吗?这些人之所以对李鸿章横加指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只会指手画脚、笑人骂人的只图舌痛快的旁观者而已。因此,我对李鸿章的功过评论是和这些说大不一样的。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