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玛德国 希望与悲剧 外国历史 (美)埃里克·韦茨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魏玛德国 希望与悲剧 外国历史 (美)埃里克·韦茨 新华正版

外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7.3 5.9折 80 全新

库存1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埃里克·韦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1479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528页

字数490千字

定价80元

货号xhwx_1202202470

上书时间2023-06-25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一部通俗易懂、包罗万象的魏玛德国通史,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艺术、思想等诸多面向,文字流畅生动,很好适合普通读者阅读。(2)颠覆将魏玛共和国视为第三帝国前奏的狭隘视角,生动讲述共和国逾14年的风云动荡。既讲述了民生活的现实困境,也展现了知识精英的非凡创造和对现代的深刻反思。(3)视野不局限于柏林与德国,读者辗转于土耳其、本、美国等,从优选层面、以多个视角,还原魏玛德国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遗产。(4)纽约时报书评编辑图书,2007年度金融时报年度好书之一,获得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等多位知名学者的赞誉。(5)作者埃里克韦茨为德国史名家,现任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德国与欧洲史、种族大屠杀等。(6)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精选近70张图片(含16幅彩图),涉及党派竞争、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领域。

目录:

魏玛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版序言

前言

章  不利的开局

第2章  漫步城市

第3章  政治世界

第4章  动荡的经济和焦虑的社会

第5章  建设一个新的德国

第6章  声音和图像

第7章  和大众社会

第8章  身体和爱

第9章  右翼的和反

0章  魏玛遗产:一个优选视角

结语

注释

书目说明

致谢

索引

内容简介:

前承一战战败,后启第三帝国,魏玛共和国经历了14年动荡不已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复杂的两面:一方面无摆脱战争赔款重担,经济危机不断,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终特别右翼崛起,共和国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和妇女选举权得到确立,大众消费兴起,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众多德国人沉湎于柏林式五光十、充满刺激的现代化都市生活。在本书中,韦茨读者在魏玛时代的柏林漫步,辗转于咖啡馆、夜会、电影院、百货商场和公共住宅,观察社会各阶层的常生活和社会变迁。我们也将邂逅各领域的杰出人物,与小说家托马斯曼、建筑师埃里克门德尔松、评论家克拉尔、哲学家海德格尔等同行,见证那些作品的诞生,聆听他们对现代的反思。纳粹崛起后,众多艺术家和学者流亡海外,将锐意创新与反思的魏玛精神播撒至全世界。时至,在本、土耳其、美国,于建筑、电影、思想中,我们仍能看到魏玛遗产闪耀的光芒。韦茨强调,我们不应是从历时12年的第三帝国出发,将魏玛共和国简单视为纳粹时代的前奏和一个过渡时期,而应该从优选视角出发,重新评估其历史成和丰富遗产。

精彩内容:

        一支战败的军队回到祖国,看着必定是不光彩的。那些士兵,有的伤打着绷带,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杵着拐棍,一瘸一拐地走着,后面跟着些浑身泥污的士兵,他们士气低落,看起来更是惨不忍睹(图1.1)。但是,1918年l2月1o,上任仅一个月的代表委员会(council of people’s representatives)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向战败的归国士兵致辞时,勉强装出一副满意自豪的样子。
    同志们,欢迎回到德意志共和国,欢迎回到热切盼望你们归来的祖国……
    我们很高兴迎接你们回国……你们没有被任何敌人征服。只是对手的人力和物力过于强大,我们才放弃战斗……你们保护了祖国,受敌人侵略。你们拯救了自己的女人、孩子和父母,遭战火蹂躏。你们拯救了德国的农田和工场,遭破坏和毁灭。因此,我们这些留守的人,发自肺腑地感谢你们。
    作为这场战争的支持者,艾伯特有两个儿子战死沙场,因此不敢批评这场战争是一出悲剧,是对国民生命和物质资源的浪费。于是,他勉强为此冒进之举寻找意义。
    但同时,他也要帮助士兵做好心理准备,适应发生的剧变。以往的统治者如同魔咒般压在德国身上,但此时已遭德国抛弃。他宣称,我们现在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德国未来的自由取决于你们,回国的士兵们。“你们遭受的来自旧政权的不公,超过任何人。我们决心扫除那个注定灭亡的制度时,心中想到是你们。为了你们,我们努力争取自由;为了你们,我们确立了劳动的权利。”我们拿不出什么丰盛的慰问品来欢迎你们。我们“不幸的已一贫如洗”那些战胜国向我们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我们不堪重负。“但我们希望从战争的创作中,建设一个新的德国。”
    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1300万德国男——占1914年德国人的19.7%——在军队中服过兵役。1918年11月11,停战协定签订时,他们当中将近800万人依然枕戈待旦。德国军人被灌输的思想是,走上战场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野蛮的俄国人——他们威胁要在德国的土地上制造混乱和破坏;抵御比利时人和国人——他们觊觎德国的土地和女人;抵御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垂涎于德国的商品,惧怕德国经济的竞争力。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心甘情愿去战斗。1914年夏天,人们要求实现和和开启谈判的呼声也响彻所有的城市和村镇。像年轻的建筑师布鲁诺·陶特这样的和主义者,以及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这样激进的社会主义者,都反对暴力,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缺乏人的优选表现。但是,这些声音终淹没在了战争的狂热叫嚣中,重要的叫嚣者是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ⅱ)及其将军和文官。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数十年中,无论制度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军队和仍然听命于皇帝,而非帝国议会,当然更不会是选民。
    1918年11月11,德军开始拔营回国。与1914年或1916年相比,甚至与仍有新兵被送上前线的1918年9月和10月相比,这些一战期间应征人伍的士兵已今非昔比。回国后的士兵都发现,他们的家庭、村庄、小镇和城市都不复离开时的样子。仅战争伤亡人数一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莱茵兰一普尔茨(rheinland-pfalz)约有700人的小村庄埃尔肯罗特(e1kenroth),91名男在战时应征人伍,其中21%阵亡,还有23%负伤后归来。村庄所有人都直接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要么失去生命,要么遭受了身体或心理的创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男阵亡者大约200万人,负伤者420万人。男人中,大约19%直接死于战争的暴力。很多幸存者在可怕的身体或心理创伤中度过了余生。一些人被家人偷偷送走,自愿在离群索居的痛苦中度。然而,一战后的十年中,在德国城市村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那些战争中的伤兵、遮住被炸毁脸庞的、代步的轮椅。医生们还不得不对付一种新的“疾病”,即炮弹休克——士兵曾在潮湿肮脏的战壕里遭受轮番轰炸,因而出现了心理孤独和身体颤抖等症状。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