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佩甫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佩甫 新华正版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部背负土地的知识分子心灵史

27.4 4.6折 59 全新

库存2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佩甫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1313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880页

字数377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xhwx_1202169687

上书时间2023-06-25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部背负土地的知识分子心灵史。生命册的主题是时代与人。在从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李佩甫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他怀着经典现实主义的雄心和志向,确信从人的格和命运中,可以洞见社会意识的深层结构。生命册以沉雄老到的笔力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快与慢、得与失、故土与他乡、物质与精神,灵魂的质地在剧烈的颠簸中经受缜密的测试和验,他们身上的尖锐矛盾所具有的过渡特征,与社会生活的转型形成了具体而迫切的呼应。生命册正如李佩甫所深爱的大原,宽阔深厚的土地上,诚恳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目录:

《生命册》无目录

内容简介:

“我”是从乡村走入省城的大学教师,希望摆脱农村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城里人”,无奈老姑父不时传来的要求“我”为村人办事的指示纸条让“我”很是为难,在爱情的憧憬与困顿面前,“我”毅然接受大学同学“骆驼”的召唤,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为一个北漂。北京的模样接近不是我们当初预想的那般美好,在地下室里当了几个月的“手”挖到桶金后,为了更宏大的理想,“我”和“骆驼”分别奔赴上海和深圳开辟新的商业战场。“骆驼”虽有残疾,却凭借超出常人的智力和果断杀入股票市场并赢得了巨额财富。而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骆驼”的和贪婪也益膨胀,他使出浑身解数攀附进官场名利场,不惜用金钱和美将他人拉下水,而自己也在对的追逐中逐渐走失了初的理想,终身陷囹圄,人财两空。生“我”养“我”的无梁村,有“我”极力摆脱却终挥之不去的记忆。哺育“我”十多年的老姑父为了爱情放弃了军人的身份,却在之后的几十年生活中深陷家庭矛盾无自拔;户梁五方青年时凭借倔强的干劲打下了一片基业,却在运动中成为人们打击的目标,后半生困在无休止的漩涡里;为了拉扯大三个孩子,如草芥般的虫嫂沦为小偷,陷入人人可唾的悲剧命运;村里的能手春才,在青春期的诱惑和村人的闲言碎语中自宫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似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作者简介:

李佩甫,男,1953年10月生,汉族,河南许昌人。党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享受院特殊津贴。曾任河南省文学院院长、省文联副。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曾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靠前电视艺术家”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生命册、羊的门、城的灯、城市白皮书、等等灵魂、金屋、李氏家族等9部;中篇小说集黑蜻蜓、无边无际的早晨、钢婚、田园等7部及四卷本李佩甫文集;电视剧颍河故事、常常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等6部及主旋律电影挺立潮头。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本、韩国等。作品曾先后获“庄重文文学奖”、“飞天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学长篇奖”、“小说选刊作品奖”、“小说月报小说奖”、“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奖”、“中华文学选刊首届文学奖”、”“中国作家长篇小说奖”、“金盾文学奖”、“靠前小说奖”及河南省“十大文艺成果奖”。2015年8月,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精彩内容:

        章
    我是一粒种子。
    我把自己移栽进了城市。
    我要说,我是一粒成熟的种子。我的成熟是在十二岁之前完成的。我还告诉你,我是一个有背景的人。我有许多老师,家乡的每一棵草都是我的老师……早在十二岁之前,我已读完了三千张脸,吃过了田野里生长的各种植物,见识过了各样的生死。此后生活的每都是过程了。过程是不可的。
    我身上背负着五千七百九十八亩土地(不带宅基),近六千只眼睛(也有三五只瞎了或是半瞎,可他们都看着我呢),还有近三千个把不住门儿的(有时候,能把死人说活,也能把活人说死的)嘴巴,他们的唾沫星子是可以淹人的。
    我之所以把自己展览出来,是为了让你了解,在这个世界上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有背景的。一个人的童年或者说是背景,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比如说,在我的潜意识里,电话铃响和咬声是一样的突兀。不过,现在不同了。也到城市里来了。
    在我进入城市的头一个十年里,你要问我怕什么,我告诉你,我怕的是电话铃声。每一次电话铃响,都会让我心惊肉跳!
    有时候,我又觉得我是一个楔子。
    强行嵌进城市里的一只柳木楔子。
    虽然我满身是芽儿,可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水泥地上扎下根来,长成一棵树。因为,家乡父老还等着我植下的阴凉呢。
    三十年前,当我背着行李来到省城的时候,下了火车,已是黄昏了。满眼都是灯。灯像菊花一样一盏一盏开放着,却没有一盏是我的。可我心里仍然充满暖意,因为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了。那时候我顺着柏油马路往前走,公共汽车一辆一辆从我身边开过,自行车的铃声一串串响着,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动,我知道他们都是有方向的人,回家的人。我也有方向,单位是我的方向。我不急,我没有乘车。不是钱的问题(那时公共汽车坐一站五分钱,三站一毛),我是想用脚步丈量一下这座我很有可能此扎下根来的城市。
    每当我走过一两个路,会看到一个公共汽车的路牌。那时候的路牌很简约,一根刷了蓝白两漆的铁杆子,杆子上挂着一个刷了红漆的铁牌子,牌子很多,一路车一个牌。牌子上标着通往各站的站名……那路牌叫人觉得亲切。我以后是这个城市的人了。
    不客气地说,初,我走在省城的柏油马路上像是走在红地毯上一样,很。路两旁亮着一盏盏路灯,那光芒是五彩的,这是我的未来。周围的自行车铃声也十分悦耳,公共汽车刹车后的那一声“嗞”很温馨,很生动……我很想给这个城市打声招呼,嗨一声:你大爷的,我来了。
    我边走边问,走了一小时四十六分钟,当我摸到单位的时候,我一下子失去“方向”了。在学院门,传达室的老者告诉我说:下班了。你明天再来吧。我说我是来报到的。老者说:我知道你是来报到的。人事部门的人都下班了。你明天来,明天上午八点……我站在那里,迟疑了很久,我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我有点蒙。我顺着一条条街道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边走边想,我该往哪儿去呢?我甚至不知道饿。我只是在想,是不是到火车站去蹲一夜?虽然那时我兜里揣着一百二十六块六毛钱(这是我读研节约下来的),可我没有想到可以住旅馆。我根本没有住旅馆的意识。再说,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住旅馆是要证明的。在报到之前,我无证明自己的身份。那是说,我现在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我无处可去。
    这么走着走着,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油菜!我紧紧地抓着这个念头不放,心里一遍一遍地念着:油菜。油菜。油菜。
    油菜是一个人的儿时小名。他也是无梁村人,吴老根家的儿子,大名叫吴有才。吴有才在部队里当了三年工程兵,复员后转业到颍市一家建筑公司当了建筑工人。记得夏天里他回家乡时我跟他见过一面,他穿着一件“的确良”短袖衫,手上戴着一块手表,很骄傲地说:我们的工地迁到省里去了。在省城盖大楼,在某某路某某街……去呀,你们都去,到时找我!我知道,他也这么顺一说。他知道村里人没有机会到省城去,才这么说的。这叫“巧让客碰上热粘皮”,我真的来了。
    在我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想到了这么一个老乡,七不沾八不连的“关系”。可什么路什么街呢?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那是冬天,走着走着,天开始下雪了,小雪。城市的夜晚有灯撑着,那暖意是彩的,也是有差别的。城市寒冷之处,是让人看到了差别。
    在飘着雪花的夜晚,我顺着马路往前走。那时城市里刚刚时兴羊皮衣,百货商场的橱窗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羊皮;大街上行走的也是羊皮,有驼、蓝、红和黑的羊皮……羊皮衣一旦穿在女人的身上,皮带子一扎,腰细溜了,屁股一扭一扭,更显臀肥。马路上响着很时尚的“嘚儿、嘚儿”的节奏,圆润饱满的节奏,叫人春心荡漾的节奏(后来,等我穿上羊皮衣的时候,城里已经没人再穿羊皮了,它过时了,成了三陪小姐的着装了)。那时,我的眼是在乡村里经过节俭训练的,尚不敢乱看。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