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系列 小学版 教材·综合素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20系列 小学版 教材·综合素质

2020系列 小学版 教材·综合素质

2.76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3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17

翰博苑优选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3
  • ISBN 978756757059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 字数 383千字
  • 丛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内容简介】
教材严格依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在内容设置上:知识点科学严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准确地阐述了教师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教师基本能力。在体例设计上:知识结构图、考纲解读、新闻链接、真题链接、知识拓展、重点内容、高频考点训练,让教师和考生快速掌握考试概况、考点范围和命题规律。
【作者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由几十位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教育专家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组成。本中心以帮助考生科学、有效地准备教师资格考试为根本宗旨,成立六年来,出版了多本与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的专业书籍,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权威、科学的产品和服务。
【目录】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 1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 3一、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 3二、我国近代教育思想 / 5三、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 6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 7五、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 10第二节 教育概述 / 11一、教育的涵义 / 11二、教育的属性 / 12三、教育的起源 / 14四、教育的发展 / 14五、教育的基本功能 / 17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 18七、教育与人的发展 / 22八、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 26第三节 学制与义务教育 / 26一、学制概述 / 26二、我国学制的沿革 / 28三、义务教育 / 30第四节 教育目的 / 31一、教育目的概述 / 31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 33三、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 34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 36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38一、观察法 / 38二、调查法 / 39三、历史法 / 40四、实验法 / 41五、行动研究法 / 42第二章 中学课程 / 45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 / 46一、什么是课程 / 46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 47三、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 47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 48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 48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 49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 50四、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 51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 51一、课程目标 / 51二、课程内容 / 52三、课程评价 / 53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55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55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56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 56第三章 中学教学 / 62第一节 教 学 / 63一、教学的概念 / 63二、教学的意义 / 64三、教学的任务 / 64四、教学过程的本质 / 64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66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 66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 67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 69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69五、中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 70第三节 教学实施 / 71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71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 75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77四、教学组织形式 / 82第四节 教学评价 / 84一、教学评价概述 / 84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 84三、教学评价的功能 / 85第五节 教学改革 / 86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 86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87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 91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特性 / 92一、感觉的特性 / 92二、知觉的特性 / 95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 96一、注意 / 96二、记忆 / 98第三节 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 / 103一、思维 / 103二、想象 / 105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 107四、问题解决 / 108第四节 学习动机 / 110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 110二、动机的分类 / 110三、学习动机理论 / 112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115五、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116第五节 学习迁移 / 118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 118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 120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 121第六节 学习策略 / 122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 122二、认知策略 / 123三、元认知策略 / 127四、资源管理策略 / 128第七节 学习理论 / 129一、联结学习理论 / 129二、认知学习理论 / 132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135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6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 14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目录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 142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 142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 143三、认知方式 / 144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 146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 / 146一、情绪概述 / 146二、中学生的情绪 / 149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152一、人格的特征 / 153二、人格的结构 / 153三、人格发展理论 / 156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 158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 159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159二、中学生性心理 / 160三、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 161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 166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 / 167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167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167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170一、心理辅导概述 / 170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171第七章 中学德育 / 1 76第一节 品 德 / 177一、品德的结构 / 177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178三、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 180四、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 183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 184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185第二节 德育内容 / 188一、德育概述 / 188二、德育内容 / 189第三节 德育过程 / 190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190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190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 192一、德育原则/192二、德育方法 / 194三、德育途径 / 195第五节 其他相关教育 / 196一、生存教育 / 196二、生活教育 / 197三、生命教育 / 197四、安全教育 / 198五、升学就业指导 / 198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 203第一节 班集体 / 204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 204二、发展阶段 / 205第二节 课堂管理 / 205一、课堂管理及其基本原则 / 205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 206三、课堂气氛 / 206一、教师角色心理 / 220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 220三、教师威信 / 221四、 教师心理特征 / 222五、教师成长心理 / 223六、教师心理健康 / 223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 / 209一、课堂纪律 / 209二、课堂结构 / 210三、课堂问题行为 / 211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 / 213一、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 213二、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 214第五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 215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 215二、课外活动的内容 / 216三、课外活动的特点 / 216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217五、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 218第六节 各教育因素的协调 / 218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 218二、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合作 / 219第七节 教师心理/220一、教师角色心理 / 220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要求 / 220三、教师威信 / 221四、 教师心理特征 / 222五、教师成长心理 / 223六、教师心理健康 / 223主要参考书目① / 226附录 / 227附录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 227附录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230第一节 教育观 / 3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 / 3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 4三、素质教育的实施 / 6四、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 7五、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现象及对策探讨 / 9第二节 学生观 / 10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10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 11三、以人为本 / 12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16第三节 教师观 / 17一、教师职业 / 17二、教师劳动特点 / 18三、现代教师观 / 19四、教师专业发展 / 22五、终身学习 / 26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 31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33一、教育法概述 / 33二、教育法律关系 / 36三、教育法律救济 / 36第二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解读 / 36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 36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 4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 48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 52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 57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 62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主要内容 / 66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 72一、教师的权利 / 72二、教师的义务 / 74三、规范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74第四节 学生权利的保护/75一、学生的权利/75二、学生权利的保护/79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84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 85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85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89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的内容 / 90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的基本要求 / 91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基本精神 / 96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 98一、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 98二、教师行为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 / 99三、教师行为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践行 / 101第四章 文化素养 / 106第一节 著名科学家与常见科普读物 / 107一、我国著名科学家 / 107二、国外著名科学家 / 113三、中外常见的科普读物 / 119第二节 科学常识 / 121一、自然科学常识 / 121二、社会科学常识 / 124第三节 文学知识与文化常识 / 127一、文学知识 / 127二、文化常识 / 138第四节 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 / 156一、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 / 156二、中国现代、当代主要作家及作品 / 162三、国外主要作家及作品 / 163第五节 历史常识 / 166一、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 166二、世界历史重大事件 / 174第六节 艺术鉴赏与教学艺术 / 178一、艺术鉴赏 / 178二、教学艺术 / 181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 184第一节 阅读理解能力 / 186一、阅读理解能力的本质 / 186二、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 / 186三、理解材料中重要句子 / 187四、筛选并整合材料中的信息 / 188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189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191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 192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 193一、逻辑的基本概念 / 193二、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 194三、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 / 195第三节 信息处理能力 / 204一、工具书的运用 / 204二、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 206三、信息整合能力 / 207四、课件制作能力 / 208第四节 写作能力 / 212一、常见写作文体 / 212二、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组织、剪裁材料 / 213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 / 214主要参考书目① / 223附录 / 224附录一 《综合素质》(小学)考试大纲 / 224附录二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 22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