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8.99 2.3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玉兰、章剑、沈美莲 著;朱乐平 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01

上书时间2022-02-17

大象书城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玉兰、章剑、沈美莲 著;朱乐平 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81336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一课研究丛书·图形与几何系列
【内容简介】
  《一课研究丛书·图形与几何系列: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紧紧围绕小学数学中“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几节课,从上位数学知识(解决一桶水的问题)、课标(从最高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这节课的定位)、教材比较(教学的蓝本,需要认真研读)、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教学前的准备)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深度、系统研究,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实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重、难点课的有效教学,并启发其进一步思考教学,为其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蓝本和思路。书稿适合教师阅读和培训。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朱乐平,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浙江省(也是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杭州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数学工作室首席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

  本书作者——

  吴玉兰,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数学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学科带头人,上城区特级教师。曾参与省级课题和独立承担市、区级课题的研究。近5年来,主动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40余节,近30篇论文及13篇教学设计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张麟,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天长小学数学教师。浙江省及杭州市“教改之星”金奖获得者,杭州市教坛新秀。曾获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课堂教学大赛数学学科一等奖。10余篇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沈美莲,研究生,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天长小学数学教师。杭州市最受欢迎老师,上城区教坛新秀。2011年获第九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浙江省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多篇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章剑,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胜利小学数学教师,杭州市教改之星,上城区首届“新秀奖”获得者,上城区教坛新秀。多篇论文及案例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目录】
1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1.1上位数学知识解读
1.1.1圆柱与圆锥的定义
圆柱与圆锥是如何定义的?
可以怎样解读定义?
属于哪种定义方式?
如何以更高维度探索定义?
1.1.2圆柱与圆锥的性质
圆柱的性质有哪些?
圆锥的性质有哪些?
圆柱、圆锥与点、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1.3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与体积
圆柱与圆锥的面积如何计算?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联?
1.2上位数学知识对教学的启发
1.2.1操作中理解本质属性
1.2.2比较中了解圆柱的平移与滚动
1.2.3圆柱与圆锥认识的误区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2.1回顾历史要求
2.1.1圆柱和圆锥教学的开始年限
2.1.21978-2000年教学大纲中有哪些具体的教学要求?
1978-2000年教学大纲中对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要求分别是怎样的?
在发展过程中,教学要求有怎样的变化?
2.2了解课程标准导向
2.2.12001年起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
2.2.2与2011年课改前的课程标准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过程性目标上有怎样的变化?
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要求?
2.3球的认识教学要求
2.4学习历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后的启示
2.4.1学习要求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2.4.2学习目标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注意哪些方面?
培养空间观念的落脚点在哪里?

3圆柱与圆锥认识的教学研究
3.1教材比较研究
3.1.1我国2001年后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编写是如何安排课时的?
教材是如何命名教学内容的?
各部分编排有何异同?
3.1.2各版本教材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要重视实物与抽象图形之间的联系?
如何用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特征?
3.2学情研究
3.2.1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测试的问题有哪些?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3教学设计研究
3.3.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目标可以如何阐述?
已有的教学设计如何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3.3.2同课异构研究
如何在APOS理论指导下,进行圆柱的认识教学?
如何从小组合作的角度设计教学?

4圆柱表面积的教学研究
4.1教材比较研究
4.1.12001年前的教材比较
20世纪70年代四套教材是怎样编排的?
20世纪90年代三套教材是怎样编排的?
2001年前教材的比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1.22011年后的四套教材比较
选取了哪些教材进行比较?
各套教材编排有何异同?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2学情研究
4.2.1调查研究,分析学情
学习起点是怎样的?
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如何?
4.2.2学情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利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推导公式?
如何利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4.3教学设计研究
4.3.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目标可以如何阐述?
已有的教学设计如何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4.3.2同课异构研究
如何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角度进行设计?
如何从自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如何从“基于差异,能力分层”角度进行设计?
4.3.3还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5圆柱体积的教学研究
5.1教材比较研究
5.1.1教材编写情况分析
引入情境有什么不同?
探究部分编写有什么不同?
练习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类型?
5.1.2各版本教材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与联系性?
如何突出活动经验的积累?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2学情研究
5.2.1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测试的问题是怎样的?
测试结果如何?
5.2.2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分析
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
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5.2.3学情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把握好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
如何把握探究公式与公式结果之间的关系?
公式应用该如何展开?
5.3教学设计研究
5.3.1教学目标综述
教学目标一致吗?
5.3.2教学过程综述
如何教学引入环节?
如何展开探究环节?
5.3.3同课异构研究
如何从自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如何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进行设计?
如何从学生自主探究的角度进行设计?

6圆锥体积的教学研究
6.1教材比较研究
6.1.12001年前教材比较研究
20世纪70年代四套教材如何编排?
20世纪90年代两套教材如何编排?
2001年前教材的比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6.1.2实验稿课程标准下四套教材的比较研究
四套教材的整体编排有何异同?
四套教材的各部分编排有何异同?
新课改后的教材比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6.2学情研究
6.2.1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测试的问题是怎样的?
测试结果如何?
6.2.2学生学习后的掌握情况分析
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
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6.2.3学情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是计算公式重要还是推导过程重要?
得出公式后该如何进行应用?
6.3教学设计研究
6.3.1教学设计综述
教学目标如何阐述?
已有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安排各个环节的?
6.3.2同课异构研究/
如何从合情推理的角度设计教学?
如何从变换几何的角度设计教学?
如何从合作交流的角度设计教学?
6.3.3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
是容积还是体积?
复杂问题怎样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附录
1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圆柱与圆锥认识的教材图片
2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圆柱表面积的教材图片
3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圆柱体积的教材图片
4根据实验稿课标编写的圆锥体积的教材图片
5圆柱与圆锥认识的前测试卷
6圆柱表面积的前测与后测试卷
7圆柱体积的前测与后测试卷
8圆锥体积的前测与后测试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