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7.4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冯晓林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7
中国传统画论(或批评)极其丰富,是中国思想史、中国艺术智慧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书从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形上依据:道体与理路;意境论与传统绘画批评:入其境、会其意;气韵论与传统绘画批评:望其气、求其韵;古典形象论与绘画批评:观其形、察其象;趣味论与传统绘画批评:玩其味、识其趣;风格、方法与绘画批评:明其格尽其法;品第—四品定位的品画标准等几个理论层次,对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范畴、慨念,从绘画美学的立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梳理,探究传统绘画理论研究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作者以较深厚的文史根底和逻辑思辨能力,对传统绘画批评作出整体分析判断,将画论与中国哲学、中国文论书论联系起来,将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相贯通,而不是泛泛而议,使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理价值。
冯晓林,男,1958年生于四川梁平。1993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毛礼锐、王炳照、郭齐家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中国教育思想史。在从事教育思想史、理学史、文化史、哲学史研究工作的同时,专注于绘画,并对中国绘画批评史产生了浓厚兴趣。2000—2003年博士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郎绍君先生研究中国绘画史学。多年来,受教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先生。现为中国学院音像出版社社长、教授、总编辑。《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上下)《清代绘画史》(上下)(《清代的绘画》《郑板桥款识书法》《历代名家小楷精品》《芥子园画传全解》《画谱集成》《<芥子园画传>研究》《论画精神—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历代书画关系论导读》《画谱研究》《画论经典导读》《“荆公新学”的教育哲学》《唐代的教育》《文艺复兴的教育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说古意》(《荣宝斋》月刊)等书画理论著作及多篇论文和书画作品集问世或付梓。
第一章道体论
(一)道体论与传统绘画的本体论
1.传统绘画与儒释道美学思想渊源
2.“道”与绘画形上观念的发展
3石涛“一画”论与绘画本体
4.道与美:本体与本质
(二)理画论:传统绘画批评的形而上学
1.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理性形态
2.物理与画理
3.哲理与画理
4.心理与画理
5.中国传统绘画的理情原则
第二章形象论
(一)象形之形:绘画对客观对象的外在描绘
1.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形”与“象”
2.文字象形与绘画造型
3“应物”以“象形”
4取象
(二)形象之象
1“象”与绘画批评
2象内与象外
3.意中之象:作为传统美学范畴的“意象”概念与性质
第三章意境论
(一)意境与美:艺术本质的再理解
1.中国绘画的意境原则
2.意境形态与美的本质
3.意境的整体性
4.意境美的含蓄与模糊
(二)“意境”之“意”
1.中国传统绘画的表意精神
2.意境之“意”与“立意”
3.意境之“意”与“写意”
(三)意境之“境”
1.景与境
2.意境与心“境”
3.意境之境的构成和种类
第四章气韵论
(一)以气韵求画
(二)气韵观念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气韵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2.唐五代时期:“气韵”论的初步运用
3.两宋“气韵”论:气韵与传神
4.元人“气韵”论:气韵与笔墨
5.明人“气韵”论:士气与笔墨
6.清人“气韵”论:气韵求画
(三)以气取韵:气韵之“气”
1.从哲学本体之“气”到绘画审美之“气”
2.气与势
3.养吾静气
(四)以韵生气:气韵之韵
1.音→声→韵:音韵与气韵
2.品与神韵
3.意味与韵味
4.韵的其他
第五章趣味论
(一)“趣味”与审美
1.“趣味”审美的产生:明中叶从意境论到趣味论
2.“趣味”与情调:在内与在外
3.“趣味”与民族传统
(二)趣味之“味”
1.味之审美
2.从饮食口味到审美之“味”:味之审美的历史
3.“味”与“韵”
(三)趣味之“趣”与绘画审美及批评
1.作为古典审美范畴的“趣”之审美的历史发展
2.“趣”与“道”:离常合道曰“趣”
3.“趣”与“理”:理趣审美
4.作为批评鉴赏范畴的“趣”与“审美”、与“场”
5.“趣”与主体精神
6.“趣”与自然:天趣审美
7.“趣”与生活:生趣审美
8.“趣”与逸:逸趣审美
9.“趣”与情:情趣审美
10.“趣”与奇:奇趣审美
11.“趣”的构思立意
第六章格法论
(一)艺术风格与绘画鉴赏——批评
1.绘画风格构成因素的三层次:作品的视角
2.绘画的内容(要素)与风格
3.格法与批评
(二)法与技
1.“法”:作为古典绘画美学的范畴
2.“法”的变化与创新
(三)笔墨:法之形而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
1.笔与墨的辩证法与笔墨审美
2.笔法辩证与笔法审美
3.墨色审美与墨法
4.墨戏与技法的超越
第七章品第论
(一)绘画品第标准的历史发展
1.六法:从画法到品法
2.三品:从书品到画品
3.四品论画标准的形成及其滥觞:十二品及二十四品
4.黄休复品画四格中的理法关系
5.逸、神、妙、能四品的阴阳相推之理
6.历来“四品定位”方法的形式和技巧要求
(二)逸品:审美理想
1.逸美思想的产生和作为美学范畴的“逸”
2.“逸”与自然
3.“逸”与“气”
4.“逸”与性
5.“逸”与简约
6.“逸”与灵空
7.“逸”与“冲淡”
8.“逸”与放
9.“逸”与狂
10.“逸”与清
11.逸概念的批评及其消极意义
(三)神品:本体升华
1“神”:作为文艺审美——批评的形上性
2.“神品”与“逸品”:绘画批评中四品定位中的两类主要的
风格类型
3.“神形兼备”与神品
4.“略形取神”与神品
5.传神与“神品”
6.“以形写神”、“以形传神”与“神品”
7.“神似”与“神品”
8“神思”、“神志”、“神气”与“神品”
9.神韵与神品
(四)妙品:妙造自然
1“妙”之本体
2“妙”之品评
3“妙造自然”: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