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
  •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

25 8.3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文清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361

上书时间2021-11-24

boy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文清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10915553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283千字
【内容简介】
“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于世纪之交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由于“一退两还”工程实施区绝大部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地关系严重失衡的山区、丘陵区以及荒漠区,使得该工程在客观上便具有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性质。由黄文清编著的《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内容为西部地区实施“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实施的背景分析,西部地区“一退两还”现行补偿机制实施等。
【作者简介】
    黄文清,女,198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2003年被保送为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生,2008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经系,任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生态与环境经济。近年来,先后主持农业部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室委托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情咨询与决策项目1项、省烟草专卖局科技项目1项及其它课题4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级奖励成果2项。
【目录】
序言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基本背景  1.1.1 西部地区的生态质量直接影响东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1.2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缓贫任务依然繁重  1.1.3 以“一退两还”为核心的生态建设进入成果巩固阶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一退两还”的内涵  1.3.2 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  1.3.3 “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含义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内外关于生态重建与缓贫问题研究  1.4.2 国内外关于“一退两还”补偿问题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数据来源 1.6 研究假设与内容  1.6.1 研究假设  1.6.2 研究内容 1.7 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 西部地区实施“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2.2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3 社会再生产理论  2.4 要素禀赋理论  2.5 效率与公平理论  2.6 制度变迁理论  2.7 本章小结第3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实施的背景分析 3.1 西部地区的基本特点: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  3.1.1 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分布状况  3.1.2 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分布状况  3.1.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的耦合区  3.1.4 西部地区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的具体特征 3.2 西部地区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的互动机理  3.2.1 PPE怪圈理论  3.2.2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西部地区经济贫困的客观条件  3.2.3 经济贫困是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因素 3.3 “一退两还”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分析  3.3.1 有利于激活农村投资机制,增加当地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  3.3.2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3.3.3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3.4 本章小结第4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现行补偿机制实施现状分析 4.1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的演变  4.1.1 早期动员阶段的“一退两还”补偿机制(1949-1998年)  4.1.2 规范实施阶段的“一退两还”补偿机制(1999年以后) 4.2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补偿机制实施效果分析  4.2.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回顾  4.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3 短期效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4 西部退还地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评价  4.2.5 西部退还地区农业产业的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 4.3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现行补偿机制的缺陷  4.3.1 补偿标准上,高度统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3.2 补偿期限上,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  4.3.3 补偿资金来源上,途径单一,缺乏多元化  4.3.4 补偿主体上,权责不太明确,中东部受益地区缺位  4.3.5 补偿对象上,主体不全面,县级政府缺位  4.3.6 补偿方式上,手段单一,缺乏配套的支撑体系……第5章 西部退还地区新产业结构构建所需时长和资源量的预测第6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的框架设想第7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公共财政补偿途径的优化第8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市场化补偿途径的实践分析第9章 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中的支撑体系建设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