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

正版图书,内页干净,无笔记。

21.29 5.3折 39.8 全新

库存77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有书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6621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11353350

上书时间2025-01-08

墨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有书,最具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领创者,致力于帮助人们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拥有6000万用户,10万个书友群,遍布中国100个城市,共读书籍累计阅读次数超过1.5亿次,共读书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4500万。旗下有书公众号签约大量优质作者,《名著》专刊累计发布400余篇原创文章,2000万人在线订阅,每一篇都斩获10万+阅读量,各大媒体平台相继转载,引领读史、学史之风。

目录
 《典籍里的中国将相》 章 传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003 汉献帝刘协:从傀儡皇帝到济世郎中—014 梁武帝萧衍:“菩萨皇帝”一心向佛—023 唐高宗李治:被父亲和妻子的光芒遮挡—031 宋仁宗赵祯:“仁”是的褒奖—038 宋徽宗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045 明神宗朱翊钧:从小是玩弄权术的高手—053 章 痴 汉宣帝刘询:为挚爱隐忍复仇一063 光武帝刘秀:皇后的位置属于阴丽华—071 北齐后主高纬:“无”的痴情—078 隋文帝杨坚:只和发妻生孩子—085 宋英宗赵宗实:青梅竹马情谊深—093 第三章 伪装高手 越勾践:为了复国,敢尝大便—109 莽:不停表演,直到称帝—116 晋宣帝司马懿:装病夺权,做三国的赢家—123 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欺骗父母—132 唐宣宗李忱:沉迷于伪装无法自拔—140 宋太祖赵匡胤:不给部下黄袍加身的机会—148 第四章 历史名臣 萧何:自污以求自保臣—157 :“盗嫂昧金”的传奇丞相—164 荀或:身在曹营心在汉—172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镜子—179 寇准:格决定仕途—186 方孝孺:灭我“十族”,我也不写—194 张居正:尽心辅佐却死不瞑目—202 第五章 拍档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215 吴阖闾和伍子胥:两副躯壳,一个灵魂—224 刘邦和张良:一切尽在不言中—232 刘备和诸葛亮:鱼到南阳方得水—240 苻坚和猛:耐心磨合,共襄大业—247 

内容摘要
     秦始皇赢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史记·牵斯列传》 秦始皇被一些人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两千年来,对他的谩骂之声也不绝于耳。他被另一些人渲染得残暴不仁,声音似豺狼,内心如虎狼。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的:“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什么意思呢?“蜂准”就是人们常说的塌鼻子(马鞍鼻),“挚乌膺’’指鸡胸,“豺声”表明他有气管炎。据郭沫若推测,秦始皇可能有生理缺陷,是一个软骨病患者。他刻薄寡恩,有着虎狼一样的狠毒心肠。他焚书,坑儒,筑长城,劣迹斑斑,令人发指。 至于秦始皇的身世,更是被描述得不堪入目,被人说成是母亲与情夫吕不韦生的儿子。不仅如此,母亲当了太后还在后宫养男宠,男宠嫪毐是个假太监,最后两人还有了私生子。家庭淫秽,混乱,乌烟瘴气。 至于这些到底是真是假,暂且不做评判,史学家们目前也无法做出定论。那么历史上其他人对于秦始皇是怎么评价的呢?李白曾写道: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 由此可见,大诗人李白还是很欣赏秦始皇的。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帝,在位三十七年。他是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君主。然而,他的丰功伟绩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赞美,两千多年来一直遭人唾骂,被说成是暴君。焚书、坑儒、修长城这三事件成为后世诟骂秦始皇残暴的直接证据,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01 焚书 我们先来看,证明秦始皇残暴的件事:焚书。 “焚书坑儒”一词出自《史记》,据司马迁记载:前213年,秦始皇在成阳大摆盛筵招待众文武大臣及儒生,不想宴会上大臣之间发生争执。起因是以博士淳于越为首的儒生们主张恢复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而丞相李斯等朝中大臣则表示反对,他们赞同郡县制,双方争论不休。 淳于越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辅佐自己。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靠谁来救援呢?” 李斯直接回击道:“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都是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国家。况且你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新法却要效法以前的,以此来诽谤当世,这是惑乱民心啊。”一时之间,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李斯更是怒不可遏地向始皇帝上书。 由《史记》记载我们可以推断:首先,焚书最初并不是由秦始皇提出,而是由李斯提出的。而且即使在当时淳于越重提分封的情况下,始皇也并没有责罚他,而是让大臣讨论。焚书是后来李斯上书建议秦始皇实行的。 其次,李斯上书进行焚书的目的是确保当时“法家”的“一尊”地位。禁止百家私学对法家的非议,同时也确保皇权的威势,禁止人们对皇帝有非议。 任何一个政权,在刚建立的时候都有统一思想的必要,这样便于管理。秦的统一是通过吞并其他六国实现的,而战国时期,六国都有各自的政治思想体系与文化。秦在统一这些拥有不同思想文化的国家后必须要统一思想体制,否则就不能巩固刚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因此秦统一六国后必定会在全国推行法家思想,定“法家”于“一尊”是无可厚非的。焚书则是作为统一思想的一种手段,只不过这个方法太过激进了些。 我们再看看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统一思想的手段。 汉朝,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汉武帝的手段实质与秦始皇焚书无异,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来巩固统治,只不过武帝的手段高明些。儒家强调对人的教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自然很多人青睐儒家。再加上后来始皇实行焚书,烧毁众多书籍,更让许多其他学派,尤其是儒家学派的人对始皇心存怨恨。 再看看清朝,乾隆在位期间,借编撰《四库全书》之名禁毁图书,采取抽毁或窜改的手段,将不利于其统治的图书毁灭。乾隆的做法,不仅将图书禁毁得,还掩饰了其摧残文化的恶名。从禁书手段说,乾隆比秦始皇“高明”得多。所以乾隆皇帝不仅没被后世诟病,还得到不少赞美。 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焚的到底是哪些书。实际上,他烧的是被灭六国的史书,以及《诗》《书》百家语等民间私藏之书;而秦国的史书,官方收集的书籍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不在焚烧之列。所以秦火之后,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还可复见。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我们

主编推荐
 《典籍里的中国将相》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朝命运的启示录与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的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程和朝的命运。 有书出品。影响力的教台,内容集结地,2000万人共同期待。 全套书超过700位历史人物出场,2000 文史知识点。一边读典籍,一边学文史,沉浸式游览历史长河,青少年同样适读。 收录各朝史籍记载,原典呈现,有据可考。 解读典籍是对历史的回眸,是与先贤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握手。 典籍虽然古老,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是遍体生光的,读典籍的人永远是朝向未来的。文化典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观照着当代中国的今天,也指引着子孙后世千年,滋养和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延续和传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现。 知名书籍设计师操刀封面,国风典藏。 

精彩内容
 有书专注于全民阅读推广和成人终身学,持续创作了大量的图文、短、精品课和训练营等线上内容产品。很高兴看到有一步推出了原创的四册套装图书出版物,典籍中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故事,角度,构篇新颖,语言大家不妨一读。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 季薇 这套书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又把历史了现实,你什么时候翻开它,都能收获新知。——有书国学院院长 黄向军 学史使人明智,经典过时。这代化的视角解读了几千年的历史故事,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世界记忆大师、图样单词APP创始人 申一帆在我看来,有书不仅仅是写了一套历史读物,它更像是现实生活的指导手册。无论是你经历过的生活,或者还未发生的,在某个历史片段、某个历史人物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可以说历史现实,那些光芒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中国女的TEDTalks“遇言不止”创始人 席越 这套书不同于以往那些枯燥的历史书籍,它以现代的视角解读了上下几千年的故事,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历史,更让读者可以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小帮规划 CEO 俆彬 

媒体评论
《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帝王与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很好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有书出品。拥有影响力的教育平台,优质内容集结地,2000万人共同期待。●全套书超过700位历史人物出场,2000+文史知识点。一边读典籍,一边学文史,沉浸式游览历史长河,青少年同样适读。●收录各朝史籍记载,原典呈现,有据可考。●解读典籍是对历史的回眸,是与先贤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握手。●典籍虽然古老,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是遍体生光的,读典籍的人永远是朝向未来的。文化典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观照着当代中国的今天,也指引着子孙后世千年,滋养和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延续和传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现。●知名书籍设计师操刀封面,国风典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