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

正版图书,内页干净,无笔记。

23.26 4.5折 52 全新

库存85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竹村俊助 著,吴宇鹏 译,斯坦威 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311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11589294

上书时间2024-12-05

墨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竹村俊助 株式会社WORDS董事长、编辑。 1980年生于日本歧阜县。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即进入日本实业出版社,先后负责书店经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并于中经出版社开启编辑生涯,后续就职星海社及钻石社,并在2019年担任株式会社WORDS董事长。致力于探求社交平台时代里“易于传达的文章”。 编辑的代表作品包括《最为重要却无人告诉你的分阶段教科书》(水野学,钻石社)、《我们用假说创造了世界》(佐渡岛庸平,钻石杜)、《笔记的魔力》(前田裕二,幻冬社)、《实验思考》(光本勇介,幻冬社)等,销量累计超过100万册。在网络媒体""note""上发表的《WORDS的文章教室》累计点击量已破150万次。 推特:@tshun423"

目录

第1章

成为写作高手第1步

突破“无法动笔”的困境

不必强行去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003

动笔之前先要取材/008

要有搜寻材料的意识/010

如水库蓄水般记笔记/016

打磨“聆听”的技术/020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025

先将素材搁置片刻/030

别让自我意识阻止你迈出最后一步/033

第1章总结:这样做,就不会困扰于写作素材了/038

章节小专栏1:一切都从“策划”开始/039

第2章

成为写作高手第2步

突破“难以传达”的困境

“通俗易懂的文章”之唯一先决条件/045

句子越短越好/049

别把文章写得跟学术论文似的/054

能删则删/057

“看得懂”即是正义/067

考虑读者拥有多少“知识储备”?/071

结论放在开头说/074

文章一定要具备重心/078

第2章总结:文章这样写,才能传情达意/082

章节小专栏2:让取材和写作变得更为便捷的7款工具/084

第3章

成为写作高手第3步

突破“鲜有读者”的困境

先不要设定太高的心理预期/089

“想写的”和“想看的”是两回事/093该怎样确定目标受众?/099

……

第5章

成为写作高手第5步

突破“疏于坚持”的困境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181

粉丝是最强的编辑/186

社交平台的诸多优点/190

描绘“愿景”并发送/194

推文若像有趣的杂志,会迅速“吸粉”/198撰写值得信赖的个人资料/202

第5章总结:这样做,能将写作化为习惯/206

章节小专栏5:集中精力写作的10招必胜法/207

第6章

只要能写,人生即改变

当今时代对写作高手极为有利/215

在多样化时代中突出自身优势的重要性/219让他人了解自己,工作亦随之而来/229写作是最好的副业/225

第6章总结:这样做,写作会变得快乐/231

章节小专栏6:如果你是经营者(宣传者),可以试着写这些/232

后记:用文字打动世界237



内容摘要
     不必强行去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说自己“没材料可写”并烦恼不巳的人,实在是多到无法计数。 “我知道输出很重要,但没东西可写的话你让我怎么输出?” “倒是挺想每天都写点文章的,问题是该写什么?” …… 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诸如以上的种种困扰。 自言“没材料可写”的人其实都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想把“自己的事情”给写出来。那么头脑里“没货”可不行!这种想法时常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然而,就算大脑内“空无一物”,也并不妨碍我们发声。不要试图靠自己贫瘠的“土壤”去孕育话题,首先应从其他人身上下手,能将那些身边的事物准确表达出来就不错了。 在序言里我曾经提过,我们的内心原本就空无一物。这个话题听起来颇有些哲学意味:“自己”的概念,是通过“他人”的存在构建而成的。例如做自我介绍时,我们会习惯性地说:“我来自某地,在某公司工作,居住在某个街道……” 这时无论是出生地、公司或是居住的街道,皆非“自己”,而是“他人”口中的一个概念罢了。换言之,你越是想描述自己的事情,越会往第三者的讨论角度靠拢;唯有通过他人的表达,“自己”的形象轮廓才会变得更加鲜明。 拒绝做“内容生产者”,而应成为“媒体” 我经常会把从别处听到的逸闻搬到纸面上。 我曾写过一条推文:“好心情,换句话说就是无上宝物。”草草几字却在推特火了——而这不过是我从基督教的修女那里听到的内容而已;因自律研究而闻名的顺天堂大学教授小林弘幸先生也曾说过:“人类对事物忍耐的限度,是早已决定的。”听了这句话后的我不由得大呼“原来如此!”遂编辑新推文并发表,同样也热门了一阵。 将自己的事情表达出来颇为不易,但把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那些撩动心弦的瞬间记录下来,也不失为好办法。 母亲讲述的轶事若是有趣,试着写成文章如何?在职场中遭遇的奇人怪事,表现在文章里想必也不会太差;在阅读中领会的工作技巧、从任何渠道中搜集到的故事,没有不能写的。总之切勿操之过急,慢慢输出就好。人活在世上,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任意形式的刺激,快将这些刺激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简而言之,人皆为“媒体”,在这个时候强求自己做“内容生产者”难免不太合适。迟迟无法下笔之际,我们的目光更应投向“外部”,而非凝视“内在”。 而提起“只要去写别人的事情就好了”,总会传出忧虑的声音:“这样做不就等同于剽窃别人的内容吗?”这种担心属实不必。当然,生搬硬凑地挪用别人的话语,这种行为不应鼓励;但只要明白“这些都是听到的故事”就万事大吉了。当今时代的资讯和内容早巳过剩,真想去发表些“闻所未闻的内容”,无疑难于登天。相比“说了什么”,我们更应关注“这是谁说的?”即,信息唯有通过独一无二的“你”发散出去,才会产生意义。 “信息经历了何种筛选过滤?”“经何人之口相传?”“你对这些信息有何感想?”如此种种,方为写作第一要务。 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你就是“人生的编辑” 我的身体里并没有那种“强烈地想要传达出去的信息”,尤其对于这个世界,更无甚可诉说之物。当然也有过“只要保持和平就好了!”“大家都能相亲相爱,一起发财就好了!”的念头,但绝不至于鼓舞我跑到街头高声宣扬“让世界变得和平!”或在博客里言辞激烈地输出观点。 大多数人其实都差不多吧?“虽然有表达想法的欲望,但好像又不是特别值得一提。”但我却特别热衷于传递这种信息:“世界上居然存在这么有趣的人!”“惊天大发现!”“这个情报很有用!”之类。 针对“无法动笔”的朋友,我更推荐他们主动将“作家思维”转变为“编辑思维”。身为作家,若是心中不存欲要诉求之物,很大概率会写得磕磕绊绊;但做编辑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考虑“这些内容是要写给谁看的”。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大家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编辑”,只消寻找那些趣味横生的、大有裨益的材料,再作集中整理即可。 P3-5

主编推荐
 * 新媒体从业者、电商等职场人士的案头宝典,刷屏、抓眼球、转化率……统统不在话下。 5大关键步骤、53种写作方法、66个写作案例,打好写作基础,突破写作瓶颈,写出文章,实现写作变现。 * 日本知名主编竹村俊助20余年写作指导经验大集结! 《写作高手速成手册》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的写作指导书。作者竹村俊助是日本知名出版社的主编,有着丰富的写作指导经验。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写作导师,帮助你避开写作的陷阱和雷区,顺利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彩文字! * 定向击破五大写作难题,突破个人瓶颈,实现写作能力跃迁! 无法动笔、难以传达、鲜有读者、枯燥无聊、疏于坚持是很多写作者都亲身经历,并被反复折磨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没有梳理好写作的逻辑。只要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思维,下笔也不再是难事。 

精彩内容
 书摘1 不必强行去写“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说自己“没材料可写”并烦恼不已的人,实在是多到无法计数。 “我知道输出很重要,但没东西可写的话你让我怎么输出?” “倒是挺想每天都写点文章的,问题是该写什么?” …… 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诸如以上的种种困扰。 自言“没材料可写”的人其实都有共通之处,那是他们都 想把“自己的事情”给写出来。那么头脑里“没货”可不行!这 种想法时常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然而,算大脑内“空无一物”, 也并不妨碍我们发声。不要试图靠自己贫瘠的“土壤”去孕育话 题,首先应从其他人身上下手,能将那些身边的事物表达出 来不错了。 在序言里我曾经提过,我们的内心原本空无一物。这个话题听起来颇有些哲学意味:“自己”的概念,是通过“他人”的 存在构建而成的。例如做自我介绍时,我们会习惯地说:“我 来自某地,在某公司工作,居住在某个街道……” 这时无论是出生地、公司或是居住的街道,皆非“自己”, 而是“他人”口中的一个概念罢了。换言之,你越是想描述自己 的事情,越会往第三者的讨论角度靠拢;唯有通过他人的表达,“自 己”的形象轮廓才会变得更加鲜明。 拒绝做“内容生产者”,而应成为“媒体” 我经常会把从别处听到的逸闻搬到纸面上。 我曾写过一条推文:“好心情,换句话说是无上宝物。” 几字却在推特火了——而这不过是我从教的修女那里听 到的内容而已;因自律研究而闻名的顺天堂大学教授小林弘幸先 生也曾说过:“人类对事物忍耐的限度,是早已决定的。”听了 这句话后的我不由得大呼“原来如此!”遂编辑新推文并发表, 同样也热门了一阵。 将自己的事情表达出来颇为不易,但把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 那些撩动心弦的瞬间记录下来,也不失为好办法。 母亲讲述的轶事若是有趣,试着写成文章如何?在职场中遭遇的奇人怪事,表现在文章里想必也不会太差;在阅读中领会的工作技巧、从任何渠道中搜集到的故事,没有不能写的之切 勿操之过急,慢慢输出好。人活在世上,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任 意形式的刺激,快将这些刺激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简而言之,人皆为“媒体”,在这个时候强求自己做“内容 生产者”难免不太合适。迟迟无法下笔之际,我们的目光更应投 向“外部”,而非凝视“内在”。 而提起“只要去写别人的事情好了”会传出忧虑的声 音:“这样做不等同于剽窃别人的内容吗?”这种担心属实不必。 当然,生搬硬凑地挪用别人的话语,这种行为不应鼓励;但只要 明白“这些都是听到的故事”万事大吉了。当今时代的资讯和 内容早已过剩,真想去发表些“闻所未闻的内容”,无疑难于登天。 相比“说了什么”,我们更应关注“这是谁说的?”即,信息唯 有通过的“你”发散出去,才会产生意义。 “信息经历了何种筛选过滤?”“经何人之口相传?”“你 对这些信息有何感想?”如此种种,方为写作要务。 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你是“人生的编辑” 我的身体里并没有那种“强烈地想要传达出去的信息”,尤 其对于这个世界,更无甚可诉说之物。当然也有过“只要保持和平好了!”“大家都能相亲相爱,一起发财好了!”的念头,但绝不于鼓舞我跑到街头高声宣扬“让世界变得和平!”或在 博客里言辞激烈地输出观点。 大多数人其实都差不多吧?“虽然有表达想法的欲望,但好 像又不是值得一提。”但我却热衷于传递这种信息:“世 界上居然存在这么有趣的人!”“惊天大发现!”“这个情报很 有用!”之类。 针对“无法动笔”的朋友他们主动将“作家思维” 转变为“编辑思维”。身为作家,若是心中不存欲要诉求之物, 很大概率会写得磕磕绊绊;但做编辑轻松多了,只需要考虑“这 些内容是要写给谁看的”。人生若是一本杂志,那大家都将成为 自己人生的“编辑”,只消寻找那些趣味横生的、大有裨益的材料, 再作集中整理即可。 因为日常“撰写”报道或书籍,所以难免会被问及“您是作家吗?”但个人感官而言,我确信自己的灵魂应该似于“编 辑”。说到底,若不是从某个人身上获取素材,又缺少动笔的话 题与可靠的稿,那我肯定什么都写不出来。与受访对象频繁交 谈后得到写作灵感相比,从零起步、自力更生地产出内容并 不实际。从头到尾,我不过是在重复着“编辑”素材的工序,要 是让我去蹭个“作家”的名号,那着实颇不自在。 身为编辑而非作家,保持“编辑”而非“写作”的心态,请 用这种方式写写看。 书摘2 先不要设定太高的心理预期 现在开始,我们要进入新的阶段了:易于理解且“有人愿意 阅读”的文章究竟该怎么写?听起来虽然严格,但诸位可能真的 太执着于“让别人来读文章”了。 在推特等平台上常能看到类似的呼吁:“请务必一读!”每 当瞥到这些发言和短文,我首先想到的只有“凭什么?”当然并 不是说“请务必一读”这句话有何不妥,但纯粹的“强买强卖只会令人厌烦。我们的目标,应是打造出让读者看见标题 和内容后会“自然地往下阅览”的文章。 要有这种心理预期:文章“基本上是没人看的”。如今的各 类消息爆炸式膨胀,形式不于文本、漫画,甚还有数不胜 数的网飞和油管这类平台。有趣的内容如此之多,在写作时若不能掂量“我凭什么能让别人阅读这篇文章”的话,大多情况下只会被忽略掉。算渴切地恳求“请在有空的时候看看!” 但这个时代,会有真正的“闲人”吗? 谁都能通过不同的内容表达自我,话虽如此,但其实没这么 简单。其中暗藏着前提:除非你创作的内容能够与专业作者的成 品相匹敌,否则一切免谈。表达和发声的门槛越低,也意味着 吸引读者前来阅读的难度会越高。 有不少人找我诉苦“为什么没人看我的文章呢?”大家果然 还是过于轻信“人本善”了。算他们坚称“要是能读到后, 能感受到文章的了……”实际上别说后了,大多数人甚 都没打算看开头。 “写作”这种行为对谁来说都不存在上手难度,所以大 会轻易地认为“我怎么不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写手呢?”但能 靠笔头吃饭的人实则。 在音乐领域,这个道理也是通行的。谁不会哼两句小曲儿呢? 或许还有不少人能在唱卡拉 OK 时夺得高分;而事实上,能靠唱 歌谋生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说话”也是!我们张嘴能说话, 但想要像 Down Town 组合 1 那样,靠一张嘴能赚几亿日元,更 1.DownTown 是日本搞笑双人组合。 是难上加难。正因为这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所以能靠它混饭 吃的都不是凡夫俗子。从一开始默认自己的文章“基本上是没 人看的”,看似辛酸,但能有这种程度的觉悟,本身已经和别 人拉开差距了。 必须要写得让“毫无好奇心的读者”乐于翻阅 写作是讲求好奇心的,此言不虚。时常保持敏锐的感知,要 对政治或经济、环境问题、问题等等议题抱有浓厚兴趣,全 身心投入其中。若能做到这些,积累的知识必会成为所向披靡的 武器。然而,为实现吸引更多人阅读的目标,文章必须写得足够 出彩,能让“毫无好奇心的读者”主动阅读才行。 要说那些好奇心旺盛的人有何弱点,便是会自以为是地假定 “大家都会感兴趣的”——正因为他们本身对什么都感兴趣,所 以才擅自断言周边的人也和自己差不多。 谈到我自己,实际上并不算是好奇心旺盛的那类人。虽也对 日常事务保持关注,或因细枝末节而穷究到底的经历,但始终没 有博览群书,倒不如说电视上的综艺节目更吸引我。 我的好奇心是如此贫瘠,以于对“毫无好奇心者”的 心态颇有共感。以此为参考,我撰写书籍会朝着“即便是对 万事漠不关心的我也会想去阅读”的方向不断努力。 站在“大家难道没兴趣吗”的模糊角度上写出来的东西,注 定是没人看的。为吸引更多人阅读,它必须出彩到能让“毫无好 奇心的读者”主动进行了解才行。务必将这点谨记于心吧。 书摘3 写作是好的副业 这个时代,我们已无法预知未来的走向,许多人也表达出“想 要从事副业”的愿望。在此,借用写作的方式,将自 己在主业中获得的知识与技巧分享出来有人会谦逊地表示 “哎呀,我做的并不是大不了的工作”,但正如我刚才所说,对 自己而言理所当然的“常识”,在普通人眼中看来是相当有价 值的知识了。 要是一个人在公司里做了 10 年管理工作,那他具备 10 年的 管理价值。而通过他的建议节省了税款且赚取 100 万日元,那他 有可能获得数万日元的咨询费。同样,一个从事护理行业 10 年的 人,能够通过与公众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需要护理 的人,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在物理层面,信息虽然自由传播一般不收取费用,但其中凝缩的知识与经验具备极大的价值。以出售资讯为主要业务的职业,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以医生为例,除了负责手术的医生以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诊断和开药,其实是在“出售知识和信息”。诊断患者病情, 运用自身的所有知识去决定开哪种药,不需要直接去做些什么, 也不用亲自去开发,是一种选择而已。所以,这笔钱可以 称之为“信息费”,或者说“咨询费”。许多职业都将信息与知 识转换为金钱:医生、房地产销售、律师、税务师、政治家、投 资家等等。他们都是靠出售知识、信息和经验来谋生的。 归根结底,我想说的其实是:谁都能写文章,但不能因此 认为它毫无价值,其实并不然。无论是谁,都拥有大量的知识 与经验,只因其暂时停留于脑中未能展现,所以给人以毫无价值 的观感。如果能将这些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转化,会有人为 了前来学习这些知识而掏钱。 谁都拥有“只有自己才能写的内容” 在第 1 章里我曾说过“不必试图去写自己的事情”“首先应 该去取材撰写身边的事物”等等。但是,如果这个取材的对象是 自己,那也是没问题的。常有人讲“我从来没写过自己的事情”“我 身上又没什么有趣的东西,写了也没人看”等等。不过从理论上看,谁都应该拥有“只有自己才能写的内容”。 我曾采访过一名男公关俱乐部的经营负责人。一开始,他还 对我说“我们这里的资讯,基本都没什么营养。”然而,想管理 一家男公关俱乐部,必须将十几二十位年轻下属管好才行。得把 曾经吊儿郎当、不羁的年轻人管理得服服帖帖,并且能够取 悦客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段时间我恰好也烦恼着创建团队的问题,所以问他:“该 怎样才能将团队集结起来?”于是,对方给了我这样的答复: 首先得打造团队文化。良好的文化一旦建立起来,算后续 有新人加入,也会得到熏陶和感染。先把团队文化给搞定,没 问题了。 那文化又该如何建立?首先要找到两个值得信赖的人,日后 保持三人共同行动,打造只有三个人在一起的氛围。自己无论想 到什么东西,都要与另外两人分享。如此一来,的文化 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首先形成三个人的文化,随后大家会用自己的理解将文化 不断充实。这个经验虽然来自男公关俱乐部,但我认为这对于任 何组织和团队来说,都是操作的诀窍。 自身拥有怎样的价值,往往是不自知的。自己认为十分不错的内容,在旁人看来可能无甚价值,乃评价“写这么普通的东 西有意义吗?”或者,同样的前提下,也会出现旁人认为很有趣 的情况,不一而足。 之前,当我向创监水野学先出邀请,希望他能写一 本有关工作计划的书时,他也曾表达出忧虑:“有趣的题材有倒 是有,但不知道能不能写满一本书啊……”然而当我询问了有关 工作计划的烦恼时,他给了我不少根本的解决方案。“没错!” 我大喊,“这能成为一本好书!”结果,《为重要但从未 有人教过你的工作计划教科书》顺利诞生。 文字凝缩着“今为止的人生” 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确实多不胜数。但是,从你的个人 立场出发,受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影响而发出的言论,必定是独 一无二的,这份又蕴含着属于它的价值。 譬如,漫画家尻上寿先生用 10 秒快速画了一幅画。绘画时 间虽然只有区区 10 秒,但这几笔却折射出他多年的人生经历, 也正因如此才具备价值,其他人算能画得和他一模一样,也并 不具备这份价值。委托网络上的廉价画手,或许只用 500 日元 能画出来;但尻上寿先生画的,却值数万日元。“尻上寿先生所作” 这几个字本身很值钱了。 文章也是如此。同样说出“人生真美妙啊”这句话的若是 5 岁 的孩童与 90 岁的老人,二者话语中的意义也绝不一致。90 岁的 “人生真美妙”背后,是由 90 年来的各种经验体会所支撑的。 寥寥若干字,却会根据发声者的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14 岁的岩崎恭子说:“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幸福的时刻。” 因为这句话由一个 14 岁的孩子说出,所以才显得有趣。若是多 少有些人生历练的人,譬如 50 岁左右的人讲相同的内容,也只 会让人觉得“啊,是这样吗”,并无后续。文字凝缩着那个人“ 今为止的人生”,这份的厚重感会传递给读者。于“让我 来写毫无意义”,此言差矣。 不断书写,不断“奉献”! 有人会担心:“如果我将知识与信息写成文字,不会被人 抄袭了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我认为没有必要在意这个。 理由正如我方才所说,信息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真正的价值取 决于由谁书写。 假设你要一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由于每天既要上班又 要做家务实在太辛苦了,所以你开发了一份可以提前预加工的自 制食谱。如果在网络上将这份食谱公开,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食谱只是纯粹的信息,被大量粘贴也在情理之中。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这是由一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的你所分享 的心得”的特消失殆尽,到后,不过是一份写有材料和用量 的“平淡”食谱而已。边工作一边抚育三个孩子的你” 亲自将这份食谱分享出去,才具备价值。被粘贴、越传越广, 你的品牌价值会随之提升。 “写下这篇文章,是把人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种想 法虽然夸张,但是并无坏处。“我写下这篇文章并与大家分享, 少也把全世界人们的水平提高了 0.01 毫米。” 若能带着这样 的使命感去写作,终必能获得良好成效。不断地付出而又不过 分苛求回报,是极为重要的。时时心怀“想为他人做贡献”的无 私精神——如果你考虑的是你能给别人带去什么,而不是自己能 得到什么,终必会两全其美、共享快乐。 曾几何时“信息收集”尚有其价值;但如今,更有价值的却 是 “信息分享”,是时候推动“接受信息”到“分享信息”角色 的转变了!从一个接收信息的人,变成一个提供信息的人。信息 多样化的世界很精彩,但能做到“高质量分享”的人却不多。这 仍是一个待深度挖掘的市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