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长征:汤计与呼格案的故事
正版图书,内页干净,无笔记。
¥
17.05
5.7折
¥
30
全新
库存57件
作者艾平著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2112054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8928939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全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远道而来的陌生青年;舅舅在哪里;你是一个泥娃娃;我就是想本书根据新华社内蒙分社记者汤计采访追踪呼格吉勒图冤案的故事,追溯他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的成长之路当新华社记者;开门遇上池茂花;崭露锋芒在包头;这个世界上还有能管他们的人;不惩治邪恶就是伤害正义;做记者就像驾驭巨浪中的一条船等
作者简介
艾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呼伦贝尔市文联。出版散文集《长调》《在五星级饭店流浪》等。《父亲的老猎枪》获冰心散文奖、《长调》获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呼伦贝尔往事》获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会说汉话的森德玛》获中国西部散文奖。
目录
楔子
一、远道而来的陌生青年
二、舅舅在哪里?
三、你是一个泥娃娃
四、我就是想当新华社记者
五、开门遇上池茂花
六、崭露锋芒在包头
七、这个世界上还有能管他们的人
八、不惩治邪恶就是伤害正义
九、做记者就像驾驭巨浪中的一条船
十、他们在你的目光下?然陨落
十一、玷污了警察的“老警察”
十二、那个知道老百姓难处的书记不能走
十三、向世界打开六十八本警察日记
十四、让新闻到此为止
十五、孩子,不该凋零的花朵
十六、亮剑青城荆棘路
十七、九年匡正呼格案
内容摘要
二、舅舅在哪里?
从北京出发,向西三百七十六公里,是山西大同市。大同有个阳高县,阳高县有个罗屯村。阳高县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七百五十六平方公里,竟辖有二百五十六个行政村,汤计出生并度过童年的罗屯村就是其中之一。不用掐指就可以知道,这个罗屯村大小也就几个平方公里而已。不过这个弹丸之地很幸运,地处中华文化的高天厚土之中。这里虽没有什么钟鸣鼎食之族,倒是尽由高古遗风潜移默化数千年,因此家家崇尚诗书礼仪,并不蛮荒鄙薄。不远处的村子下梁源建立了学校,虽然做长工出身的父亲目不识丁,但是一定要把幼小的汤计送去读书,他说,你要有文化,将来当你舅舅那样的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总是这样表达,那就是在儿子面前伸出拇指,夸赞自己的妻兄,也就是汤计的舅舅熊沛。
父亲说:“你舅舅那个人太了不起了,可有文化了。”
小学生汤计抬起头,看着父亲满脸高山仰止的神情,问:“咋有文化?”
父亲做一个手势:“半尺厚的书人家全都能念下来呢。”
父亲还说,你姥姥家院子里有一口井,你舅舅一念咒语,井中的水,就像开了锅似的冒出来;你舅舅拿两个蚕豆放在簸箕里,说,打!两个豆子就你撞一下我,我撞你一下,跳得门槛那么高。你舅舅接着说,脱衣!只见那两个豆子的皮,就噼里啪啦地炸裂开了,裂成一朵花,豆皮剥落下来,直至蜕光,变成那么绿的两颗豆豆……
自咿呀学语,汤计就生活在有关舅舅的一个又一个神话里,父亲讲,母亲讲,姐姐和表哥讲,乡里乡亲,凡是见过舅舅熊沛的人都给他讲。汤计长大之后渐渐知道,父亲所说的书是一本《奇门遁甲》。那时候乡下的文化人,都喜欢研究这种预测术数之学,其实舅舅的了不起远非一部《奇门遁甲》了得。舅舅毕业于太原师范,抗日战争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过阳高县武委会主任,县大队队长,曾经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武装殊死战斗,是一位威武不屈的革命烈士。
在世界上还没有汤计的时候,舅舅就把一个个忠心赤胆的故事留给了他,也把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留给了他。
当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共产党员熊沛,戴着沉重的脚镣,走向敌人活埋他的深坑之时,他已经知道在不久之后,新中国必将如所说的那样,像一个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婴儿,诞生在世界的东方!但是尚未娶妻生子的他不会想到,有,自己的气质和风采会被复制在另一个年轻的生命之中,以血脉的方式传承下去,而自己毕生追求的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也会在外甥的人生历程中发光发热,像种子变成一棵松树那样日夜成长。然而这个后者,人人都说长得活脱脱一个熊沛再现的汤计,哪怕是在自己神采飞扬地讲述舅舅传奇的那些时刻,也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许多年之后,远去的舅舅,在汤计的思想里变成一种精神的脉动,隐秘而强韧。
舅舅在哪里?老家阳高县的革命烈士陵园里,只有一个舅舅的衣冠冢。
故事需从汤计的父母家族说起。汤计父亲家族没有家谱,所有的记忆来自于老祖父的口传心授。七辈人之前,家族移民到山西阳高,落地生根,却不知自己从何处而来,只知道老祖宗是个铁匠。汤计的祖父汤凯,属于乡村里的有识之士,文可以提笔写状子,帮乡亲打官司,武可以使用三节棍将七八个人打倒,经常为乡里百姓伸张正义,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汉子。不幸的是生为豪杰,却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就是汤计的父亲和大伯,在这个世界上经受亡国和饥寒交迫的苦难。
1937年9月初,正是盛产京杏的阳高家家晾晒杏干、酿制杏脯的时节。以往,人们总在这个时候忙忙碌碌,屯子里到处都是丰收的喜庆气氛。此时,乌云沉重地压在这块土地上。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像恶魔一样逼近,家家惶惶不可终日,大人孩子心惊胆颤。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日寇利用大炮飞机狂轰乱炸,打败国民党六十一军的英勇抵抗,攻破天镇盘山防线,在九月八日占领了天镇县、阳高县等地,开始了对抗日军民的报复性屠杀。阳高地方商会的咎光锷、孙存仁等人怀着苟且偷安的心思,甘做汉奸。他们一见鬼子破城,便连哄带骗召集来一些老百姓夹道欢迎“皇军”。让人简直不能相信的是,日军兽性大发,竟然将来欢迎的懦弱百姓全部扣押,又四处搜捕到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共三千余人,用枪押至阳高县的瓮城,在城墙上架起机枪疯狂射杀。十二日,又如法炮制,残杀三百余人。当地士绅郝天福一家十三口,实在不甘受辱,一块儿投井自杀。当时阳高县被日寇灭门绝户的竟有近百家。
泱泱大中华,上有圣贤忠烈,下有七尺男儿,是可忍,孰不可忍!汤计的大伯,年十九,一腔壮烈,毅然将12岁的弟弟,也就是汤计的父亲,委托到一富农家做长工,投奔共产党打鬼子去了。他成了武装区小队的战士,认识了当时的县武装委员会主任熊沛。
再说熊沛一家。熊家世代勤勉,刀耕火种,攒下土地千余亩。熊家长房独子熊沛,自幼聪明过人,被父亲熊泰山视若掌心之宝。发蒙之后,按照中国人光宗耀祖的梦想,倾其所能,供养读书,并百般顺其心愿,不论仕途经济,文韬武略,只盼儿立命成才,大展宏图。国难当头,儿子毅然选择共产党指明的救国之路,家中老小无不支持。生于崇文尚武的世家,长于内忧外患之时的熊沛,一夜之间,便由一介书生,变成了一名战士。 当时的阳高,国民党六十一军为抗日主力军,共产党只有一些游击队辗转战斗,从侧面迂回袭击敌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熊沛就是这样一支游击队的指挥员。
P12-15
精彩内容
全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远道而来的陌生青年;舅舅在哪里;你是一个泥娃娃;我就是想当新华社记者;开门遇上池茂花;崭露锋芒在包头;这个世界上还有能管他们的人;不惩治邪恶就是伤害正义;做记者就像驾驭巨浪中的一条船等。
媒体评论
呼格吉勒图一案,从案发到昭雪,长达十八年,从发现错判线索到立案再审改判,历时九年。此案轰动全国,案情纷纭复杂,涉及仍在职的办案人员众多,压力不可谓不大,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曲折多舛。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浩荡东风,有新华社上下的鼎力支持,九年之中,汤计以笔为剑,犹如一个穿越柴达木盆地的探路者,矢志不渝地拼搏向前,终于完成了一个新华社记者的天职,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交给了崭新的时代。
呼格吉勒图申冤昭雪后,汤计的名字一时间家喻户晓,一张汤计拥抱着呼格吉勒图父母李三仁、尚爱云的照片在网上飞快传播;在新华社对他表彰之后,中国记者协会、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网站纷纷转载这一消息,他的博客、微博、微信几乎刷爆屏显。人们热议的焦点变成了两个连在一起的关键词:呼格吉勒图——汤计。
艾平著的《一个记者的长征:汤计与呼格案的故事》这本书将让我们看到,在汤计的背后是一串串孜孜矻矻的脚印,是—个个如泣如诉的故事,是一次次秉笔直书的长夜,是一个新华社记者三十年的长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